曾一辰
“海天文學社”簡介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創(chuàng)立于1958年的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學,是荊楚大地上培養(yǎng)、輸送人才的主力軍之一,是著名作家池莉的母校。仙桃一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悠久的人文歷史,這與學校一直注重文學社團建設分不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仙桃一中“海天文學社”的名字由此而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海天文學社就是要為一群少男少女,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他們在寫作的天地跳得更遠、飛得更高,勇敢地追夢而行。
最近,我咳嗽得厲害。為了讓我早日康復,母親買來好幾種西藥。我每天極不情愿地吃著,可總不見好轉。后來,在母親的陪同下,我轉診中醫(yī),醫(yī)生開了一瓶“止咳露”。
擰開瓶蓋,糖漿入口,酸甜的味道滋潤了我的味蕾,更是安撫了我煩躁的心情。看到瓶身上標簽的圖案,我愣住了,這中藥的成分是枇杷? 頓時,我想起了外婆,想起了和外婆摘枇杷的日子。
小時候,父母工作太忙,無暇照顧調(diào)皮的我,總是把我往外婆家送。我打心眼兒里不愿意,每每看見父母離開的身影,就黯然神傷。
外婆的家在一所大學的院子里,宿舍區(qū)十分安靜。外婆的生活單調(diào)、枯燥,她要么陪我到操場上的沙坑里玩沙子,要么在家陪我看電視、玩玩具,一切很是無趣。愛我的外婆看著情緒低落的我,很心疼,想盡辦法哄我開心。
到了周末,父母又把我送到外婆家。外婆摟著我,親了又親,但我依舊板著小臉,悶悶不樂。吃完晚飯,外婆拉著我出門散步,我極不情愿地跟在她后面,嚷道:“我走不動,腳疼?!蓖馄哦挍]說,背著我就往一片小樹林走,邊走邊說:“我們摘枇杷去!”
順著外婆手指的方向,只見枇杷樹的枝頭掛滿了黃澄澄的果實,壓得樹枝都俯下了身子。此時的枇杷已經(jīng)熟透了。我的腳步頓時歡快起來,像一只關不住的小鳥,飛進枇杷林里。外婆在我身后氣喘吁吁地喊著:“別摔著了呀!”
站在樹下的我,仰頭盯著那些枇杷,想象著它們薄薄的黃色果皮包裹著豐滿多汁的果肉,感覺果汁只要輕輕一捏就能溢出,我狠狠地咽了幾下口水。透過扁長的枇杷葉子,看著黃昏時綴著金邊的夕陽,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蹦跳著,像一只頑皮的小麻雀,舉著小手卻全然夠不著果子?!翱禳c!外婆,幫幫我。”外婆的臉上淌出笑容,“好!我來摘?!蓖馄乓采仙舷孪碌乇闹?,像只笨拙的袋鼠,只差那么一點就能摘到了。
外婆小碎步跑回家,拿了一根長長的晾衣竿,順勢一敲,樹葉相互推搡著,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枇杷一個個掉落在地上。我把枇杷堆成了一座小山,外婆挑來挑去,擇出些橙黃的還帶著草木香氣的枇杷,認真剝?nèi)ネ馄?,把果肉送到我嘴里。枇杷的香氣占領了我的整個味覺。晚上回家后,我還意猶未盡,回味著嘴里那淡淡的香甜。
轉眼,我成了一名初中生,有半年時間沒去看外婆了,甚是想念。再見外婆,沒想到我高出了她許多,她還算硬朗的身形變得有些佝僂。
又到了枇杷成熟的季節(jié),我提出要和外婆一起摘枇杷。外婆依舊拿著那根長長的晾衣竿,和我一前一后走進枇杷林。枇杷樹也長高了很多。外婆準備揚起晾衣竿幫我敲打樹上的果子。我心疼外婆,拿過晾衣竿,放在一邊,舉起手臂,摘下一顆最黃最飽滿的枇杷,認真地剝開果皮,送到外婆嘴里。外婆咂了咂嘴,說:“真甜!”
還是在這枇杷樹下,摘果子的人卻不同了。
【總 ? 評】枇杷是本文的線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寄托。文章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通過對兩個摘枇杷的片段的回憶、對比,寫出了外婆對“我”的愛,也寫出了自己成長的歷程以及外婆經(jīng)歷歲月風雨的變化,讓人感嘆,時光如果慢些,再慢些,該有多好,很自然地引起了讀者共鳴。
(講評教師 陳 雄)
[評 ?改]
開篇由自己生病的小事喚起小時候摘枇杷的記憶,溫馨而自然。
寫外婆和自己單調(diào)無趣的生活,是為了引出下文摘枇杷的快樂,小作者很善于鋪墊。
比喻句充分表現(xiàn)出摘枇杷對“我”而言是多么快樂。
站在樹下的一系列動作——盯、咽、看,充滿童趣。
與外婆摘枇杷的過程,成了記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體現(xiàn)了外婆對“我”的疼愛。
今時不同往日,摘枇杷的人換成了“我”,吃枇杷的人變成了外婆,經(jīng)久不變的是厚重的祖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