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麗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間收治的腦梗塞患者中抽取83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組內42例,接受早期護理)和對照組(組內患者41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語言、肢體康復情況。結果:護理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的語言、肢體康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提升其語言、肢體功能,可見早期護理效果優(yōu)異,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早期護理;腦梗塞;語言;肢體;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6-0-02
腦梗塞患者由于病癥的特殊性,會喪失部分語言、肢體能力,這種病癥狀況又被稱為失語和偏癱,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喪失部分生活能力,相關的研究表示,越早對腦梗塞患者開展護理,越有利于其改善偏癱、失語癥狀[1]。本文因此開展常規(guī)護理和早期護理對比實驗,旨在觀察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
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患者資料 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間收治的腦梗塞患者中抽取83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組內42例,男女患者例數分別為22例和20例,年齡57-71歲,平均年齡65.58±3.22歲)和對照組(組內患者41例,男女分別為21例和20例,年齡58-72歲,平均年齡65.87±2.98歲),組間比較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基礎資料與對照組患者差異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在接受實驗前,患者均了解早期康復護理的全部內容,表示同意并簽署了實驗同意書,本次實驗和分組方式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和批準。納入實驗的患者均為腦梗塞治療后仍然發(fā)生失語、偏癱并發(fā)癥的患者。排除的患者中,包括:①合并腫瘤病癥或其他惡性病癥的患者;②出現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④病癥尚處于危險期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的護理措施為:(1)體征監(jiān)控(血氧和血栓、血壓等);(2)服用抗血栓、血脂、血小板藥物,并根據服藥后的情況進行調整。
在此基礎上,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為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鍛煉護理,其中心理護理方法為:(1)增加腦梗塞病癥的相關知識講解,使患者了解病癥的致命性和護理、恢復之間的關系;(2)營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3)比較每3d的恢復情況,強調恢復效果良好;飲食護理主要由營養(yǎng)師根據患者的自身恢復情況和飲食禁忌,結合腦梗塞病癥的特點進行飲食食譜制定,同時針對患者的病癥情況進行受改善;鍛煉護理在患者清醒后開始,首先從四肢末端開始,進行按摩和輔助活動,之后逐步的幫助患者活動患側肢體、肌肉,幫助患側活動的同時避免深靜脈血栓和壓瘡等病癥出現,由于患者有失語情況,需要適當的為患者的進行思維邏輯鍛煉和語言功能,包括眼耳口鼻鍛煉。在患者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情況下,為其進行床上活動,逐漸實施更為精細的思維邏輯運動,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困難的原則,使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語言和肢體能力。
1.3療效標準 護理實驗結束后,醫(y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進行滿分為100分的評分,并以此來觀察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_x±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tǒng)計結果顯示,護理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平均為(94.25±4.14)分,對照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平均為(83.97±4.54)分,實驗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平均為(90.22±4.28)分,對照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平均為(80.35±4.03)分,比較結果分別為(t=10.784,P=0.001)、(t=10.811,P=0.001),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梗塞發(fā)生后,患者即使經過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也有較高的概率發(fā)生失語和偏癱病癥,這是由于患者的腦組織細胞因缺血、缺氧壞死導致,雖然患者的大腦會逐漸對死亡腦組織細胞進行功能代償,但由于本病癥患者多為中老年,自我代償能力較弱,極易在治療后的長時間里被偏癱和失語病癥影響[2]。
為了幫助患者盡早的恢復正常功能,減少偏癱和失語的負面影響,目前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多會加用護理措施,而常規(guī)護理對注重對患者的病癥情況進行改善,對肢體和語言的恢復效果有限,達成的護理措施效果較差,不利于幫助患者盡早康復[3-4]。
早期康復措施注重于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認為盡早開始康復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恢復[5],相關的研究認為,術后1-3月是代償能力最佳的時間,在這期間對患者進行代償活動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6]。實施的措施中,心理護理目的是改善的患者的負面情緒,飲食護理是為患者保持健康正常的營養(yǎng)攝入,康復護理則根據患者的情況實施分步驟的護理,循序漸進的為患者實施恢復措施[7-8]。
綜上所述,為腦梗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提升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可見早期護理效果優(yōu)異,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朱潔, 李云, 蔡敏克.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8, 42(10): 137+147.
[2] 陳青, 黃玲, 陳春燕.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黑龍江醫(yī)藥, 2019, 32(03): 731-733.
[3] 山珊, 楊晰, 劉西玲.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36): 123-123.
[4] 趙玉穎, 趙亞麗, 吳艷華.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48): 242+252.
[5] 趙紅娟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5, 21(12): 1755-1757.
[6] 吳男男, 王暢, 張小蘭. 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 268-268.
[7] 郗昕. 言語測聽的基本操作規(guī)范(上) [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1, 19(5): 489-490.
[8] 張素君. 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 2016, 7(6):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