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豪
有日夜里廂,勒微信里搭朋友討論蘇州閑話。隔日早朗,回味回味昨日瞎扯格,蠻有味道。轉手發(fā)仔微信朋友圈里,半日不到,評點格、感嘆格、建議格交交關關。所以將該點聲音聚聚攏寫成文字,算是對愛護蘇州方言格各方朋友的一種感激。
事體起因于做信息化生意,但卻是文人出身格朋友陸軍,俚一直喊我老師,半夜三更請教我,蘇州方言啊有希望?俚覺著普通話現(xiàn)在變仔“鮮鮮豆”,蘇州閑話變成仔格“擱煞貨”。該個事體讓俚半夜困不著。
想起去年有浙江來的一幫大學生,搭我請教昆曲之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問題,我講傳統(tǒng)中的一部分肯定會慢慢消失,一幫子年輕人不大歡喜我格說法。我心想,管嗯篤吶哼想,傳統(tǒng)日漸式微,再也不可能恢復到老早格樣子,蘇州方言也是實梗。當然傳統(tǒng)不是一條咸黃魚,吃一條少一條,伲可以盡量延緩和拉長伊格生命?,F(xiàn)在能做格,就要每個珍惜蘇州話的人拿方言和生活結合勒一道,屋里廂格蘇州爺娘要做樣子塑造一個語言環(huán)境,那么才有更多小人傳承蘇州話的可能。但畢過伲要曉得,蘇州話或者講傳統(tǒng)文化中,最珍貴的末事不勒浪外頭,而是在于里廂格精神。書畫講求骨法用筆,就是將山水花草內部格運動寫出來。拿蘇州話來說,咬字發(fā)音和一些屬于吳地格詞語,是面朗廂格水墨,而真正最寶貴格筆法,是蘇州方言有非常靈活跳躍的反映生活的語匯結構。我覺著,該種是蘇州人特別寶貴的一種能力,伲要拿該種語言格“筆法”傳下來。不能因為時代新哉,搬場忘記脫家堂。
第二日,轉發(fā)出起,朋友們看來是擊中了痛點,儕有話來留言。
——文化首先需要文脈,沒有精致的蘇式生活,別指望能保留精致的蘇州話,現(xiàn)在是猢猻勿該寶,蘇州話是囥不牢哉。
——方言需要氛圍、氣場,就是所謂的文化場。用進廢退,不能只管肚皮吃得青筋起,不管爺娘死不死。
——花花轎子人抬人,要有一批講蘇州話的文化名人助力,發(fā)掘蘇州方言的美,讓蘇州方言回歸接地氣的生活,而不單是做做研究。
——蘇州方言式微,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的缺失,慢郎中碰著急中風,反映了人們的浮躁。
——昆曲、評彈都是以蘇州話為基礎,是蘇州幾千年來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和傳遞,是吳文化里壓箱底格寶貝。
到啥山,捉啥柴。時代新發(fā)展,舊東西要出脫點,但是傳統(tǒng)蘇州音,還牽動不少人格心。很多朋友們都希望保護弘揚,但我轉念一想,不可回避一個事實,一代一代的蘇州人格身體機能勒海退化,所以對于語言的把控能力,以及細微的反應能力和辨析能力都在退化。所以蘇州閑話逃不脫式微的命運。老蘇州話八個音,那是人對于自身氣息在身體里廂各個器官當中不斷地摩擦,不斷地激蕩發(fā)出的聲音。而現(xiàn)在格人已經缺少該種對身體的敏感了,聰明面孔笨肚腸,說好八個音好像不太可能了。
新中國有句口號,鍛煉身體,保衛(wèi)祖國。我想,該個和保護蘇州閑話的意思真是一樣格。要保護蘇州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養(yǎng)好身體,恢復老底子人格一種敏感。該種敏感是自覺,是自律,是積淀,也是一種修身之法。修身,才能搞好屋里廂,才能奉獻社會。所以感知蘇州方言的八個音,就能感知自己的身體,就能感知他人的變化,就能感知社會和世界格變化。民國辰光就有人評價,蘇州話里格入聲,牽動中國人格元氣。蘇州閑話,事關重大呀。
拿老底子蘇州人倪海曙翻譯個蘇州話詩經中的《秦風 蒹葭》,來做個尾巴,意思儕勒里廂。
蘆葦一片青蒼,露水要結濃霜。
陸搭是我愛人?勒浪隔河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