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澤熹
摘要:唐殷潘選盛唐詩人二十四家,詩二百三十四首,編為《河岳英靈集》,提出“神來、氣來、情來”,以“風骨”和“興象”為旨趣。這本唐人選唐詩集在唐詩學史上有其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本文從理論貢獻,唐詩人品評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河岳英靈集》的歷史地位三方面展開論述,以彰顯其在唐詩學史上的地位。
關鍵詞:《河岳英靈集》;殷潘;唐詩學
一、《河岳英靈集》的概況
殷播,開元天寶年間的丹陽進士,生卒年月不詳。他以獨到的眼光選錄了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載二十四家詩人,編為《河岳英靈集》?,F(xiàn)存各本《河岳英靈集》的《序》以及《文鏡秘府論》南卷都堅持此說。另一說法是“終乙酉”,即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此見《文苑英華》卷
七一二殷播序)近四十年間的二十四家詩234首,跟《文選》的編選者蕭統(tǒng)一樣通過選本來體現(xiàn)自己的詩學觀點。同時,他對人選各家詩歌的藝術風格都作了簡潔評價,不乏精辟之見,齊藝術觀點和選詩標準在《序》與《集論》中都已表露無遺。
《河岳英靈集序》中說詩選共分兩卷,至宋代不少人沿用此說法,如宋刻本(國圖藏本有清季振宜題款,另一種有清莫友芝校)。但從明代開始,卻著錄成三卷,如明嘉靖刻《唐人選唐詩》六種本。清朝官修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是三卷,致使之后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是三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馬端臨《文獻通考》也都著錄為兩卷,而明代毛晉、清何悼都曾有手抄本為兩卷本。因此,有學者認為今本三卷是后人“推測其意似以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并非編著者原意”?!逗釉烙㈧`集》版本繁多,露出自己的主張與其他各執(zhí)一方的評論家不同,在他看來
目前,宋刻本、明善本、汲古閣本、日本文正本和清代幾個版本在國圖都有留本,通行的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人《唐人選唐詩(十種)》中。為更好地研究《河岳英靈集》應以宋刻本為底本,參校幾種明清時期的刻本如《文苑英華》《文鏡秘府論》。
二、《河岳英靈集》“騷人以還”等論述與殷璠詩歌史分期論
“騷人以還”,見殷璠對李白的品評,這是《河岳英靈集》殷璠詩歌史分期論中最早的一個時間概念。除此以外,《河岳英靈集》的《敘》《論》以及品評詩人時,尚有“梁昭明太子撰《文選》”“自蕭氏以還”“自永明以還”等諸多論述。有唐建國到《河岳英靈集》編集時期,除詩文合集以及詩句選,唐人編集詩歌選本較早者,有劉孝孫《古今類序詩苑》、疑為楊恭仁妾趙方等《宴樂》、慧凈《續(xù)詩苑英華》、佚名《詩編》、郭瑜《古今詩類聚》、佚名《歌錄集》、佚名《翰林學士集》、崔融《珠英學士集》、孫季良《正聲集》、僧玄鑒《續(xù)古今詩集》、吳兢《古樂府》、芮挺章《國秀集》、孫玄成《宴樂》、李康成《玉臺后集》等,這些集子,大多數(shù)逸佚。今可考資料較多者,有《續(xù)詩苑英華》,唐初慧凈編,集佚,但該集序今存。然,該集序為劉孝孫所作。《國秀集》也有集序,傳為樓穎所為,且今存選本中未見評品?!队衽_后集》有序,計90字,未知題序者,其內(nèi)容以述論該集編選主旨及標準為主,選本中無品評。今存《翰林學士集》《珠英學士集》無序,亦無品評。因此,多數(shù)選本,要探究其編選者的文學批評思想,只有通過研讀選本內(nèi)容才能管窺。換句話說,《古今類序詩選》《國秀集》等詩歌選本,更多的是注重選詩實踐,雖然編集前也有預設的理論構(gòu)建,但編集家的理論構(gòu)想主要是滲透在選本中。因此,這類詩歌選本,其理論價值相應薄弱一些。
與《古今類序詩苑》《國秀集》等選本所不同的是,殷璠《河岳英靈集》不僅有集《敘》,又有集《論》,而且,選本中還有大量的評品。其中,涉及詩歌史分期的,以選本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而論,計有三處:一是集《敘》:“自蕭氏以還,尤增矯飾。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 末,標格漸高。景云中頗通遠調(diào)。開元十五年后,聲律風骨始備矣?!倍羌墩摗罚骸白詽h魏至于晉宋,高唱者十有余人,然觀其樂府,猶有小失……論宮商則太康不逮……”三是作家品評時的諸多論述。除前文評李白所云“自騷人以還”,又如評劉眘虛:“眘虛詩……自永明已還,可杰立江表……”評薛據(jù):“至如‘寒風吹長林,白日原上沒……可謂曠代之佳句也?!痹u綦毋潛:“潛詩……歷代未有……數(shù)百年來,獨秀斯人?!痹u陶翰:“歷代詞人,詩筆雙美者鮮矣……三百年以前,方可論其體裁也。”評王昌齡:“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風骨頓盡?!?綜上,結(jié)合《河岳英靈集》選詩,可知殷璠所構(gòu)建的詩歌史分期論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論及詩歌史的分期,指出不同時期詩歌特點。對唐以前不同時期的詩歌特點,唐初史學家魏徵、令狐德棻以及選本編集家劉孝孫、慧凈等,都做過相關的論述。如《周書》卷四一《王褒·庾信傳》后附史臣論曰:“曹、王、陳、阮,負宏衍之思……潘、陸、張、左,擅侈麗之才……雖時運推移,質(zhì)文屢變,譬猶六代并湊……”《隋書·文學傳序》:“暨永明、天監(jiān)之 際,太和、天保之間,洛陽、江左,文雅尤盛。于時作者,濟陽江淹、吳郡沈約……方諸張、蔡、曹、王,亦各一時之選也?!眲⑿O《續(xù)詩苑英華序》云:“……逮乎顏、謝掞藻……咸遞相祖述,郁為龜鏡,豈獨光于曩代而無繼軌者乎……溫、邢譽高于東夏,徐、庾價重于南荊。王司空孤秀一時,沈恭子標奇絕代……”唐代詩人在詩文中也作了探討,如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崩畎住豆棚L》:“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迸c魏徵等人對比,殷璠構(gòu)建的詩歌史分期理論有三個特點:一是歷史分期更為系統(tǒng)全面。據(jù)集《敘》、集《論》以及選本中的品評,可以看出,殷璠《河岳英靈集》所涉及的盛唐以前的詩歌史可分為屈原時期、漢魏、晉宋、蕭梁至武德初、武德末至貞觀末、貞觀末至景云中、景云中至開元十五年、開元十五年以后,共八個階段。二是對不同階段特點作以歸納總結(jié),如“蕭氏 以還”的“尤增矯飾”“武德初”之“微波尚在”“魏至于晉宋”的樂府“猶有小失”、建安“氣骨”、太康“宮商”等。三是對唐代詩歌史分期具體而且明晰,尤其是提出了“盛唐文學”及這一時期審美標準。殷璠的詩歌史分期,亦見其《丹陽集序》:“李都尉沒后九百余載……建安末……太康中……元嘉肋骨仍在,永明規(guī)矩已失,梁、陳、周、隋,厥道全喪……”可見,《丹陽集序》的文學史分期和《河岳英靈集》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反思蕭梁迄唐初的浮麗詩風。據(jù)上文,《河岳英靈集》集《敘》所謂“蕭氏以還”,即“南朝蕭梁”以后。對這一時期詩風,殷璠的評價是“尤增矯飾”,其義,王《注》釋為“過重辭藻音律”,甚是。齊梁以后的詩歌,一味講求聲律辭藻,除殷璠集《敘》,唐人多有論述。如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沈謝爭騖,適先兆齊梁之危:徐庾并馳,不能止周陳之禍……”楊炯《王勃集序》:“洎乎潘、陸奮發(fā)……繼之以顏、謝,申之以江、鮑。梁魏群材……或茍求蟲篆,未盡力于丘墳……”盧照鄰《南陽公集序》:“江左諸人,咸好瑰姿艷發(fā)。精博爽麗,顏延之急病于江、鮑之間;疏散風流,謝宣城緩步于向、劉之上?!敝T家所論,和殷璠有諸多相近之處。初唐詩風,《河岳英靈集》謂“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對比文學史可知,“武德”年間,文壇上陳叔達、顏師古、袁郎、庾抱、魏徵、虞世南、王績、劉孝孫等文士,或隋以前已有聲名,或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主要在唐朝。他們的文風,深受南朝影響。到了唐太宗時期,文壇上有陳子良、虞世南、魏徵、王績、上官儀等,文風雖有很大的好轉(zhuǎn),但仍未徹底改變齊梁文風。正如魏徵《群書治要序》所說:“近古皇王,時有撰述……競采浮艷之詞,爭馳迂誕之說……”傅璇琮《河岳英靈集研究》也說:“唐太宗時,一些有名的文人,如虞世南、魏徵、令狐德棻等,多是朝廷的重臣。他們在議論上雖然反對江左的輕綺詩風,但他們所作的應制詩還是講求辭藻的繁縟。”唐高宗至唐睿宗景云年間,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四杰、陳子昂等相繼登上詩壇,詩風又有了進一步轉(zhuǎn)變??梢?,殷璠對有唐建國到景云年間詩歌面貌的認識,是頗具慧眼的。
第三,總結(jié)盛唐詩人詩風特點,提出了盛唐文學及其主要審美標準?!逗釉烙㈧`集》選詩時間范圍,今存其集《敘》謂“起甲寅,終癸巳”,《文鏡秘府論》南卷亦同。“甲寅”,唐玄宗開元二年?!肮锼取?,天寶十二載。該集終止年代,另有《文苑英華》卷七一二所載殷璠《敘》,作“終乙酉”上,乙酉是天寶四載。又,今存《國秀集》后有宋徽宗大觀年間曾彥和跋:“殷璠所撰《河岳英靈集》作于天寶十一載……”雖然諸典籍所載《河岳英靈集》迄止年代有異,但可以肯定在天寶年間。也就是說,殷璠所選,時間范圍界定在盛唐時期。其遴選標準,殷璠集《敘》說:“開元十五年后,聲律風骨始備矣……粵若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靈也……”對這些詩人,殷璠評價他們“聲律風骨始備”“詩筆雙美”“物情之外”“縱逸”“國士之風”,所有這些,既是對盛唐群星的論評,又是殷璠對其選詩標準的概括,也是對盛唐詩歌風貌的描述。同時,還是盛唐詩審美理論的概括總結(jié)。與初盛唐諸多理論家比較,殷璠以選本實踐與理論構(gòu)建相結(jié)合的方式,把開元二年至天寶時期稱為聲律風骨齊備的文學時期,把這一時期的孟浩然、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稱為“河岳英靈”,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樣的嘗試應當是首次。
四、《河岳英靈集》的歷史地位
唐人選唐詩在一千多年的流傳過程中已散佚大半。傅漩瓊等在現(xiàn)存的《唐人選唐詩》(十種)的基礎上增加了六種,編為《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在這十六種唐人選唐詩中,《河岳英靈集》的價值尤為突出。首先,保留了豐富的資料,如《河岳英靈集》中保存了劉杳虛的作品,而《全唐詩》就直接依據(jù)此而選人。其次,反映了唐朝人的選詩標準,被處于同一時代的他們稱為佳作的詩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詩壇誰主沉浮。再次,為后世提供了一個范本。即使它基本上沒有收錄杜甫的詩歌(除《又玄集》中收錄杜甫七首詩),但如王維、高適等基本都有詩作收錄??傊?,《河岳英靈集》有其重要的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多年來一直是學術界研究唐人選唐詩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傅璇琮,李珍華.河岳英靈集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 鄭谷撰.嚴壽澂等,箋注.鄭谷詩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62.
[3] 吳任臣撰.徐敏霞等,點校.十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2010:1015.
[4] 張安祖等.《河岳英靈集》“神來、氣來、情來”說考論[J].文學遺產(chǎn),2003(2) :28-34.
[5] 盧盛江.殷璠詩學幾個問題新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1(6) :1-5.
[6] 盧燕新.殷璠《河岳英靈集》的選詩心態(tài)[J].山西大學學報,2007(6) :59-63.
[7] 盧燕新.殷璠《河岳英靈集》的詩歌批評方法及其意義[J].文學評論,2016(5)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