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斌 劉群 林曉
【摘要】目的:通過學習我院腎病中醫(yī)治療的臨床證治經(jīng)驗,掌握腎病治療的有效方法,使之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方法:從對腎性水腫的認識、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機分析、調理脾胃及法度嚴謹,藥味精簡等五個方面闡述了腎病的病機特點,獨特治法及效果。結論:掌握這些方法,在辨證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對提高臨床療效有一定意義,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腎病;臨床證治;經(jīng)驗介紹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我院腎病科系統(tǒng)學習了中醫(yī)學理論及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特別對腎病有獨特見解,敘述如下。
1 對腎性水腫的認識
對腎性水腫的認識,在傳統(tǒng)陰水、陽水之分的基礎上,提出了陰虛水腫的觀點,認為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失調,為腎性水腫之主因;病程日久真陰損耗,亦能致氣化失常而浮腫?!秱摗分i苓湯法;已見養(yǎng)陰利水法之端倪。清代唐容川則進一步提出了“陰虛不能壓水則小便不利”的論點。腎病科細而分之,認為陰虛肺燥,脾陰虛損,肝腎陰虧均能致水腫,分別提出了養(yǎng)陰清肺,通調水道,滋陰健脾,利水滲濕法,養(yǎng)陰柔肝,理氣泄?jié)岱?,滋陰補腎,利水消腫法等,對治療頑固性水腫提供了新思路。
2 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病機分析
從腎系疾病的病機特點為“初病傷于氣,久病傷于陰”的觀點出發(fā),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初起以外邪侵襲,傷于氣分為主,基本病機為臟腑氣機功能紊亂,多有浮腫表現(xiàn),病位較淺,病勢較輕。常見臟腑氣機失調:①肺氣郁閉:外邪侵襲,肺先受之,肺失宣降,通調失職,則有瞼面浮腫,小便不利,伴咳嗽,鼻塞,脈浮等肺經(jīng)癥狀。②脾氣虛弱: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或濕邪侵襲,脾氣受損,則運化失職,水濕內聚,發(fā)為浮腫,尿少,納呆腹脹,倦怠乏力等。③氣滯濕阻:情志抑郁,氣機不暢,濕滯于內,則有浮腫,胸脘脹滿,小便不利,脈弦等。④腎氣虛損:稟賦不足,房勞過度,或他臟有疾,傷及腎氣,腎氣虛損,氣化失常,封藏失職,則出現(xiàn)浮腫,尿少,腰痛,乏力蛋白尿等表現(xiàn)。正如《景岳全書》所云:“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敝委煯斠哉{暢臟腑氣機祛除邪氣為基本法則。常用治法有宣肺利水法,清熱解毒利濕法,理氣泄?jié)岱ǎ∑⒁鏆夥?,溫陽利水法。此期及時調治,可望痊愈。
3 重補養(yǎng)先天,善調理脾胃
在辯治腎病時,重補養(yǎng)先天,善調理脾胃。認為腎氣盛衰是腎病發(fā)病的關鍵。腎氣受損包括內因、外因兩方面。內因為房事不節(jié),稟賦不足,或他臟有疾,久病及時。外因主要為外感之淫,瘡毒及腎毒藥物等。腎氣恢復為腎病痊愈的前提。在治療腎病時十分重視顧護腎氣,從不用損害腎氣的中西藥物,腎小球疾病常表現(xiàn)為全身浮腫,以腰以下為重,按之凹陷,小便利者,認為系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所致,常用溫陽利水之真武湯加澤瀉、車前子、黃芪。陽衰日久,形體衰憊,畏寒肢冷,男子陽痿,女子閉經(jīng),跗腫便溏者,善用鹿茸、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補之。陰虛火旺,灼傷腎絡,尿血鮮紅,潮熱面紅者,常用滋陰降火之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加減。陰虛陽亢,頭痛頭脹,面紅目赤,血壓升高,腰膝酸軟者,每用六味地黃丸加龜板、枸杞、龍骨、牡蠣、桑寄生、夏枯草以滋陰潛陽。腎精虧虛不能生血所致腰痠乏力,頭暈目眩,面黃唇淡,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者,常用金匱腎氣丸加阿膠、鹿茸、當歸、黃芪。腎氣虛損,精關不固,尿頻或夜尿多,尿蛋白,滑精早泄,腰膝酸軟者治宜溫補腎氣,收斂固澀,方用金匱腎氣丸加菟絲子、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金櫻子、芡實。淤血、濕熱阻于腎絡,腎氣受損而尿血,尿蛋白,腰痛腰酸,小便黃混者,腎病科多在活血化瘀,清利濕熱基礎上,佐以補腎之品,如何首烏、熟地、枸杞、杜仲。對于肺腎兩虛或脾腎兩虛證,當分清標本先后,當以補腎為主,佐以健脾、益肺之品。有時要“治腎遠腎”,有時證用是藥,不拘泥于治腎一法,方能體現(xiàn)中醫(yī)特色。
4 在腎病治療中重在調理脾胃
認為調理脾胃法在腎病治療中占有重要位置,《內經(jīng)》云:腎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一方面脾胃久病可致腎氣虛損,另一方面腎氣的恢復依賴水谷精氣的滋養(yǎng)。在目前條件下,中藥以口服為主,藥物需借胃氣的吸收敷布才能起效用。調理脾胃法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①在腎性水腫中的應用,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弱,健運失職,水濕內停,如有浮腫、尿少、納差、腹脹等,治宜健脾利濕。脾陽不振,水濕不化,浮腫以腰以下為著,腸鳴便溏,口淡不渴,畏寒肢冷,宜用溫陽健脾利水法。濕盛困脾,陽氣不舒,全身浮腫,身體困倦,胸脘痞悶,當以燥濕健脾,通陽利水法治之。②在蛋白尿中的應用。腎病科認為腎氣虛損,封藏失職,固是蛋白尿的基本病機,然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精氣下流亦能致蛋白尿。故《內經(jīng)》有“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的記載。氣陰兩虛,口干咽燥,身倦乏力,尿蛋白持續(xù)不退者,每用六味地黃丸加太子參,黨參、黃芪、白術。③在尿血中的應用。熱傷血絡為尿血之基本病機,然脾氣虛弱,失于統(tǒng)攝,血溢絡外,亦能致血尿,多伴有小腹墜脹,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等。治宜益氣健脾升陽止血,腎病科常用補中益氣湯加旱蓮草,仙鶴草、地榆治之,兼血虛者宜氣血雙補,上方酌加阿膠、鹿角膠、白芍等養(yǎng)血之品。
5 法度嚴謹,藥味精簡
用藥精于辨證,以理法統(tǒng)方藥,法度嚴謹,藥味精簡,常說一方不能治百病,百人不能用一方。四診合參,辨證準確,立法方藥,方能心中有數(shù)。每以法組方,君臣佐使分明。反對不講法度拼湊藥物,處方以輕靈見長,組方一般在十味以內,如自擬蘇葉解毒湯治療尿毒癥,藥僅九味。治療慢性腎炎之同洛腎康丸,藥僅七味。一般藥量在10g—15g之間。然亦不刻意追求某種風格,有見證,用見藥。如在治療慢性腎衰時,蘇葉用量在30g—50g之間。消除尿蛋白時,黃芪可用至120g。對某些藥物腎病科喜用粉劑,如水蛭,蜈蚣,人參,雞內金等,一般裝入膠囊用,既能增加療效,有能節(jié)約藥物。對經(jīng)血虧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龜板,鱉甲,鹿角膠,阿膠等以峻補真陰。經(jīng)臨床驗證,效果良好。十分注意探求藥物的新作用,如經(jīng)臨床驗證,蘇葉具有改善腎功能,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作用;穿山龍有消除尿蛋白作用;白花蛇舌草,枸杞,地骨皮配用能改善免疫功能;水蛭能降低血粘度等。在辨證基礎上,適當運用,對提高臨床療效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秀芬,李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征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0年02期
[2] 鄭淑貞;淺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征22例體會[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4年01期
[3] 傅永紅;《名中醫(yī)論方藥》 中醫(yī)書原來可以這樣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