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亮 張飛
摘 要:媒介融合是當前社會和媒介發(fā)展的焦點,近年來,黨中央對媒介融合和黨建信息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內容、新指示和新要求。本文分析媒介融合在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契合性,提出提升媒介素養(yǎng)、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搭建媒介融合黨建平臺、內容“產品化”等建議,以期在媒介融合視閾下探索出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途徑。
關鍵詞:媒介融合;大學生黨建;探究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28-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7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行與利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KY0766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黨建工作是獨立學院的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推動國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來臨,在高度數(shù)字化、交互化、碎片化的傳播方式的影響下,大學生更具開放性、包容性、自由性和多元性。因此,獨立學院通過媒介融合傳播黨的聲音、支撐獨立學院黨建工作十分有必要。
一、媒介融合下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現(xiàn)狀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黨中央對媒介融合高度重視,媒介融合的發(fā)展也在加速推進中。媒介的融合發(fā)展也在不同方面影響著獨立學院大學生。
(一)“互聯(lián)網+”發(fā)展下,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已經初見成效
思想政治宣傳工作作為黨和學生的重要橋梁與紐帶,是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方式,是獨立學院切實實踐“如何培養(yǎng)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信息的發(fā)送、編譯、獲取、理解方式發(fā)生變革的今天,利用媒介融合開展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尤為重要,這一方式也能夠有效幫助獨立學院提升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目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黨的思想如何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法制觀念。通過媒介融合的方式,使傳統(tǒng)教育形式實現(xiàn)多樣化,大學生群體可以通過不同平臺、不同渠道學習、討論,大大增強了實效性。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為例,通過搭建“黨團學習”網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重要講話精神;利用學習強國APP和易班兩大“PC+移動”終端的理論學習平臺,拓寬理論學習的方式方法;通過易班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課”+“在線答題”功能,有效實現(xiàn)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時互動性;通過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博文青年圈等微信、微博、QQ渠道,搭建基于社交網絡的獨立學院黨建及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平臺。
(二)媒介融合發(fā)展較快,獨立學院缺乏經驗,無法及時適應和實施監(jiān)督管理,大學生黨建工作復雜化
現(xiàn)階段獨立學院大學生以95后為主,同時00后作為后備主力軍進入了高校,他們受到新媒體發(fā)展的多元化意識、開放意識、共享意識的影響,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相較于70后、80后大學生已經有較大的改變。相對于“211”“985”的大學生,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想更為活躍,追求個性化、獨立化、特色化的想法更為強烈。他們在熱衷于接受新鮮事物和接收新鮮信息的同時,因為所接收信息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往往較為容易受到誤導,不良信息和不健康信息易使大學生的三觀受到嚴重的沖擊。而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下,虛擬化網絡環(huán)境使得信息來源、信息內容、信息傳播等的可控程度明顯降低,傳播速度也導致監(jiān)管部門的工作難度不斷增加,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網絡監(jiān)管、預警處置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不斷增加。智能設備迭代更新的速度加快,網絡信息傳輸速度已從4G時代邁入5G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實時將拍攝的影像、編輯的文字上傳至各網絡平臺,大學生作為“自媒體人”代表的現(xiàn)象使學校在某一程度上面臨了被動的局面。同時,“網絡作弊”“代課代跑”“校園貸”等也都是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的。
二、媒介融合與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契合性
隨著新時代媒介的發(fā)展,信息源不再單一,同時存在的多信息源使校園內意識形態(tài)呈現(xiàn)出多元發(fā)展態(tài)勢。高校不再是以前“象牙塔”式校園環(huán)境,而更多融入了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組織或機構利用新媒體形式輸送信息內容,對校園意識形態(tài)造成了沖擊,歪曲和虛構傳統(tǒng)媒介事實信息,甚至通過“熱點”敏感話題產生思想沖擊,使傳統(tǒng)的黨媒失去影響力甚至公信力。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的新媒介使獨立學院大學生擁有更多具有個性化、獨立化、自主化的選擇權,以至于他們選擇黨媒的可能性降低,影響了黨媒在獨立學院大學生中的傳播影響力。獨立學院作為新的高等學校辦學形式,具有民辦性質,自我內容開發(fā)能力較弱,有效利用新媒介平臺的投入有限,無法做到對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平臺內容的及時更新及質量保證。[2]
媒介融合為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搭建新平臺和變革新模式的良好機遇。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具有信息內容包容性強和新信息接收速度快的優(yōu)勢。在國家推行“互聯(lián)網+”行動以來,信息的傳遞渠道已經從單一化、地域化轉變?yōu)槎鄻踊?、交互化,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新舊媒介同黨建工作的結合,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為獨立學院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工作模式。[3]同時,媒介融合后可搭建的“云平臺”實現(xiàn)了信息數(shù)據(jù)的整合,通過對信息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類,有效地將黨建與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將黨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無形教育,在增加了覆蓋面的同時也提高了黨建工作在獨立學院大學生中的影響力。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需要一批政治水平高、理論知識過硬、專業(yè)知識豐富、精通各新媒體平臺技術的黨建工作隊伍。獨立學院的黨建工作者以年輕富有朝氣的輔導員和思想教育教師為主,但學科背景不一致導致其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獨立學院黨建工作者需要在了解新媒介的特點、特性的同時,能熟練運用新媒介。黨建工作者更要能夠依托新媒介及時掌握輿情動態(tài),有效甄別網絡上的各類信息,利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因此,獨立學院應為黨建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開設或組織媒介學習,增強黨建工作者的媒介使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二)有效利用傳統(tǒng)黨媒信息資源
傳統(tǒng)黨媒如《人民日報》《求是》等,具有較強的信息權威性和政策性。獨立學院黨建工作者要積極有效利用傳統(tǒng)黨媒的信息內容,把握好黨建工作的方向,同時將信息內容有效轉化到新媒介中,通過新媒介進行有效宣傳。傳統(tǒng)媒介到新媒介的迭代,單一媒介到多媒介的融合,不僅是傳播方式的轉變,也是傳播形式到傳播內容的創(chuàng)新。那么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就必須有效利用好傳統(tǒng)黨媒信息資源,依托《人民日報》《求是》等傳統(tǒng)黨媒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發(fā)揮好傳統(tǒng)黨媒在獨立學院黨建工作中的作用,同時創(chuàng)新信息的傳遞方式,即使信息傳遞方式有所改變,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也能夠確保信息內容不失真、黨的政策方針不變樣、宣傳黨的思想不變樣。
(三)依托媒介融合搭建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教育平臺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的傳遞媒介不再單一,黨的思想建設的傳統(tǒng)理念、傳統(tǒng)方式需要在媒介融合時代下實現(xiàn)更新。獨立學院的黨建工作在依托傳統(tǒng)媒介的基礎上,要積極運用新媒介,遵循新媒介的特點和規(guī)律,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打造全新的新媒介教育平臺。例如通過學習強國平臺的“PC+移動”兩大終端,在互融互通的同時,以學校黨委為組織形式,針對性地根據(jù)各專業(yè)特點推薦內容;利用易班搭建大學生社區(qū),通過社區(qū)模塊化、小組化,組織學生在社區(qū)內通過不同形式(如上傳影像文件、音頻文件、文字文件等)進行學習分享。獨立學院各級黨組織應該在充分有效發(fā)揮新媒介優(yōu)勢的基礎上,利用圖片、文字、歌曲、信息鏈接等多種形式,使黨的教育內容以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形式深入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在搭建平臺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內容的時效性、權威性、吸引力,通過多樣化形式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黨員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獨立學院黨建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將產品思維引入獨立學院黨建工作
新媒介的發(fā)展和技術的更迭加速了社會的發(fā)展,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和途徑,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新媒介的發(fā)展為黨建工作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傳播條件,提供了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選擇。在將新媒介融入黨建工作、為黨建工作賦能時,不能單單只應用微信公眾號、QQ群等新媒介工具。[4]媒介融合不僅是方式方法的融合,更應該是所要傳播的信息內容的融合。獨立學院黨建工作的開展,最終就是黨建宣傳傳播內容的豐富化、黨的政策方針的落實。應將開展黨建工作作為“生產產品”,引入“內容為王”的媒體產品思維,將新媒體思維與黨建工作相結合,利用新媒體技術、新媒體傳播方式,使內容緊扣時代特點、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理論內容與學生特征相聯(lián)系、理論內容通俗化等,積極增強新媒介和傳統(tǒng)媒介相融下黨建工作的互動性,最終使媒介融合服務于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賦予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新活力。
四、結語
在媒介融合視閾下創(chuàng)新獨立學院大學生黨建工作路徑,只有把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介融合,才能更好地開展獨立學院黨建工作,才能使黨的教育和思想在學生群體中外化于形、內化于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D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 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 趙君.新時期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 石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版),2015(11):26.
[4] 楊健文.淺析我國媒介融合的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7(14):77.
作者簡介:廖亮(1988—),男,廣西桂林人,本科,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商管理。
張飛(1990—),男,江蘇泰興人,碩士,講師,北部灣大學石油與化工學院分團委書記、學工辦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