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初入長安。賀知章早聞其名,及見其人,大為嘆賞。待讀畢《蜀道難》,“謫仙人”之名就此與李白相伴。
賀知章拉著李白,到長安市上痛飲狂歌,酒酣耳熱之時卻發(fā)現(xiàn)身上錢不夠。賀知章二話不說,解下玄宗皇帝賞賜的金龜遞給店家,添酒回燈,與李白繼續(xù)煮酒論詩。
這一年,賀知章72歲。十幾年后,賀知章在家鄉(xiāng)辭世,李白聞此噩耗,奮筆寫下《對酒憶賀監(jiān)》: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選其一)
就在賀知章去世這一年,李白也告別長安,從此再也沒有踏上這片土地。
清談風韻,超拔群類
在唐高宗與武后的治理下,大唐一派欣欣向榮。在這片國土上,有志之士無不渴望建功立業(yè)。而當時的大唐,也給了人們一片夢想的樂土。
那一年春天,賀知章放下書卷、走出書齋,只見滿目垂柳,窈窕婀娜。他喜不自勝,《詠柳》以抒情懷: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二首選一)
那時的賀知章很年輕,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
三十六歲那年,賀知章考中進士,后在遠房親戚陸象先的推薦下,成為太常博士。
陸象先為相,風流倜儻,曾對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彼恍寂c庸人為伍,卻獨愛賀知章。
賀知章尚清談,陸象先雅愛其詞,甚至到了“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賀知章清談風韻,在官場上卻始終沒有找到大展拳腳的機會。時光如梭,一晃就是三十年。
縱誕侍郎,風流學士
賀知章入仕時,躊躇滿志。當時,國家正欣欣向榮,他感到自己的仕途如同這個國家,正是《曉發(fā)》之景:
江皋聞曙鐘,輕栧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霧晨溶溶。
始見沙上鳥,猶埋云外峰。
故鄉(xiāng)杳無際,明發(fā)懷朋從。
——賀知章《曉發(fā)》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準備封禪,六十七歲的賀知章,終于等到了自己的“曉發(fā)”。
封禪大典馬虎不得,須禮數(shù)周備方顯隆重。玄宗想起了賀知章,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參與這次封禪大典的籌備。封禪歸來,宰相源乾曜曾問推薦賀知章的張說:賀公今日升遷,禮部侍郎與集賢院學士,二者孰為美?
張說答道:侍郎不過是世俗的官階,學士懷先王之道、經(jīng)緯之文,侍郎怎么比得上學士?玄宗認為張說的回答很恰切,從此,賀知章與相位無緣,最終以學士終老。
盛唐賀監(jiān),四明酒客
雖然賀知章心里清楚,自從玄宗給他秘書監(jiān)的職位開始,自己便與宰相無緣,但是盛唐畢竟是建功立業(yè)的年代,即使自己無緣功業(yè),賀知章也希望友人可以去邊塞立功,出將入相。
那一年,友人準備出塞從軍,為大唐建功立業(yè)。賀知章執(zhí)手相送到灞橋。折柳之際,他寫下一首《送人之軍》:
長經(jīng)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賀知章《送人之軍》
自己的抱負,全都寄托在出征的友人身上,而賀知章自己,則回到長安市上,縱酒為樂。
在長安,他“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既狂且樂,全然沒有一個從三品高官的儀態(tài)。
當時,賀知章與李白、張旭等人并稱“飲中八仙”,而其中又以賀知章“年最高”,他一出場,還未開飲便是醉態(tài),及飲一觴,更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秘書監(jiān)雖居高位,卻是閑職,雖無冗務,寵遇卻隆。于是,賀知章與一群達官顯貴,終日飲宴,他沒有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單喜在長安市上,與三教九流痛飲狂歌。
一日,友人邀請賀知章去長安郊外的家中做客。主人盛情款待,自然免不了一番痛飲,賀知章開懷至極,醉書一首《題袁氏別業(yè)》: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賀知章《題袁氏別業(yè)》
而他這醺醺醉態(tài),也感染了“飲中八仙”之一的李白,十幾年后,李白也“主人何須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醉中賦詩,承繼了賀知章的衣缽。
季真歸道,耄耋還鄉(xiāng)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八十六歲高齡的賀知章得到玄宗恩準,回到家鄉(xiāng),面對著波瀾不驚的鑒湖,這時,身邊走來幾個垂髫少年,看著這個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有大膽的娃兒走上前去,問賀知章到底何所從來。賀知章見到此情此景,感慨萬千,提筆寫下《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選其一)
故鄉(xiāng)的故人早已不在,五十年來一點都沒有變的,只有亙古的鄉(xiāng)音。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賀知章舍宅為觀,身居其中,以修清虛之業(yè)。
未幾,賀知章病逝于千秋觀中,年八十六。
責編:胡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