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逸帆
伴隨著一陣急剎車響,一輛滿是泥印的車停在了路邊。凌晨兩點半,一切都被黑夜籠罩著。四周充斥著蟲兒與青蛙的叫聲,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顯得愈發(fā)響亮?!芭椤钡匾宦?,車門開了。小峰從后備箱內(nèi)抱出一盞照明燈。頓時,強光所到之處,亮如白晝。我借著光亮細(xì)細(xì)打量起周圍。在這條泥濘小路的兩側(cè),放眼望去,滿是水田。
遠(yuǎn)處似乎有燈光在閃爍,片刻之后,人影移動至眼前。他是老卲,小峰的父親。老卲穿上套鞋,戴起手套,提著一只竹筐從岸邊向著水田深處走去,小峰則在一旁用強光為父親照明指路。約莫走了七八分鐘,老卲將竹筐放至水田中“雞頭米”葉上,自己則毫不猶豫地跳下了水田。水瞬間沒過套鞋,濕透了褲子,老卲并不在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有自制的竹制工具,先用它劃開巨大的“雞頭米”葉,接著將葉子的一半翻轉(zhuǎn)到水面上,葉的背面長滿了堅硬的刺兒,每片葉子的水下部分都藏著0-3顆“雞頭”。憑借經(jīng)驗,老卲就能判斷它們是否成熟,然后用工具割下成熟的果實,未成熟的則放回水中,待下一批成熟時再來收獲。
如何割下果實也是有講究的,并不在莖處割斷,而是在果實上,從連著莖的那一側(cè)切下薄薄的一層皮。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田間的水流進(jìn)芡苗的莖中,一旦有水進(jìn)入,芡苗就會爛根。采下的果實放入竹筐中,這一株就暫告一段落。
我在岸邊與小峰聊天,老卲就在田中來回穿梭。竹筐快滿時,上岸把果實一股腦兒地倒進(jìn)準(zhǔn)備好的大編織袋中,之后跳進(jìn)田中繼續(xù)采摘。大概一小時的功夫,這塊水田中的300株芡苗的成熟果實就全部采摘完畢了。水中工作極耗體力,本以為老卲會休息一會兒,他卻走向了下一塊水田。
盛夏的日出總是來得很早。清晨四點,天空就微微泛藍(lán)了。半小時后,東方已是一片通紅。老卲加快了速度,為在太陽當(dāng)空前將六片水田全部采摘完,小峰也放下了手中的照明燈,加入“戰(zhàn)斗”。
全部結(jié)束時,父子二人渾身濕透,分不清是水是汗?!斑€要趕緊回去把‘雞頭米’剝出來。天太熱了,放久了水分蒸發(fā),就會影響口感?!毙》褰忉?,扛起裝滿果實的編織袋放入后備箱?!安赏杲裉斓牧鶋K田,下一批要等到七天之后,一共八批?!?/p>
夏日末尾,“不時不食”的蘇州人先是肉月餅,然后是“雞頭米”,再下來是地道的陽澄湖大閘蟹,緊接著的是藏書羊肉……可以一直吃到過冬。江蘇上海之外,很少地方大規(guī)模種植“雞頭米”,所以“雞頭米”可算是蘇州本地特色了。
“雞頭米”又稱為“芡實”,是“水八仙”之一。因為果實剝開之前像“雞頭”,里面的自然就叫“雞頭米”了。《紅樓夢》中說的“雞頭”便是這個,“襲人聽說,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里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又拿一個,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水城蘇州,理論上只要水塘、洼田的地方都可用來種“雞頭米”。葑門之外斜塘、車坊等地頗有名氣,城南黃天蕩也曾獨領(lǐng)風(fēng)騷。但隨著婁葑開發(fā)建設(shè),黃天蕩原有風(fēng)貌日漸消失,如今是再難尋覓了。
盡管今日的環(huán)境無法與從前相比,蘇州仍有許多合適的地方出產(chǎn)著這溫婉如玉的“雞頭米”。而它的習(xí)性也非常江南,水土稍有不合適就不高興好好生長了,即便勉強種植也不會長出好的果實,因而今日去的這水田,實是“雞頭米”尋覓到的江南水田。
美食的產(chǎn)出,積累了多少辛勤與汗水。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禮物。星辰交替,斗轉(zhuǎn)星移,這一粒粒小小的“雞頭米”,是我們與自然的鏈接紐帶,牽引我們品嘗美味的同時,也?;刈匀恢锌纯醋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