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國情懷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流淌在每一位仁人志士的熱血中,他們?yōu)榱藝野财?、人民安康先天下之憂而憂;他們憑借滿腔熱血、舍生忘死筑起保家衛(wèi)國的壁壘,后天下之樂而樂。關于家國情懷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家國一體”的道德觀念,家國一體的內(nèi)涵主要有:家國同構(gòu)、“中國”認同意識等。在近代,家國情懷由于所處時代的沿襲變遷,逐漸成為民族國家認同、國民意識、世界意識等。2017年,《普通高中揚琴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家國情懷”列為教育教學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家國情懷逐漸受到重視,這對揚琴教學來講,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使命,要采取何種課堂教學手段加以輔助以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是揚琴音樂教師應該深思熟慮的。
關鍵詞:揚琴;家國情懷;策略分析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大門的有三把鑰匙:文學、數(shù)學、音符。我國經(jīng)過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物質(zhì)生活改善,所以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開始注重學生的音樂教育。揚琴是我國傳統(tǒng)樂器中代表之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在現(xiàn)如今,應該注重學生是否是以興趣為導向的自主學習。因為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難免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一旦沒有良好的教學輔導和興趣引導就會讓學生的成長達不到要求,甚至適得其反。所以在學生學習揚琴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合適的教學方式讓揚琴在學生的心中扎根。
一、 家國情懷釋義
誠如李世民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笔堑?,我國揚琴歷史悠久。我國曾立于世界之巔;也曾陷入危機存亡之境,但是翻開華夏史冊,人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平定安康的時代,抑或是戰(zhàn)亂不休的時代,都有一些敢將生死拋諸腦后的為民族而復興的仁人義士,他們是華夏之脊梁,在他們心中看作第一的始終是“國家”。對于新時代的高中學生來講,要客觀全方位地去審視他們背后的“情懷”,他們那種舍生忘死、奮勇向前的精神就是家國情懷的正向闡述,簡而言之,家國情懷即“茍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為國家著想的思想,即“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為國家拋灑熱血的行動。
二、 揚琴對學生的積極意義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我國經(jīng)歷過低谷,也曾站在世界之巔,在這不平凡的時間線上,有過輝煌耀世的“唐宋”,有過滄桑的危機時代,在時間進程中,我國傳統(tǒng)樂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傳統(tǒng)樂器在長達幾千年歲月的洗禮下始終貫穿著中國文明的進步歷程,維系著民族成員的心理紐帶,對于中華民族的繁衍、統(tǒng)一、穩(wěn)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予總結(jié),承繼這份珍貴的遺產(chǎn)?!痹谌蚧幕ㄔO的過程中,更要重視、珍惜、愛護它,并在社會的進程中弘揚傳統(tǒng)樂器的特有之美。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蘇聯(lián)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娕d趣對學生學習有多么重要,興趣是學生的第一老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向?qū)АP琴音樂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情境導入——自主探究——探討交流——歸納小結(jié)——拓展應用,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從而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促進音樂各學科融合滲透
“德智體美勞”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需要重點培育和發(fā)展的素養(yǎng),是衡定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揚琴音樂教學的學習當中,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科學習中,應用其他科目加以輔助學習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對于揚琴教學,通過有效的、高效的教學加以輔導,不僅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也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shù)下的揚琴音樂學習中領悟“學科相通”的道理。
(三)透過揚琴的歷史氣息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學術(shù)學者高艷杰認為:“我們應該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從而使得學生高度認可我國的歷史、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痹谒挠^念下主要強調(diào)以下幾點:第一,注重學生的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思想養(yǎng)成的核心就是通過教學讓學生認可我國的歷史文化,認可我國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第二,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政治教育認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讓學生在社會主義制度當中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擔當;第三,教育教學應當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有效性,從而在不斷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過程中認同祖國,養(yǎng)成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三、 我國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現(xiàn)狀
(一)對“家風家訓”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部分高中生對“家風家訓”的認知出現(xiàn)了偏離,認為“家風家訓”對自身沒有實質(zhì)上的幫助?!凹绎L家訓”作為“家”的理念和思想,是家國情懷中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何為國?”“何為家?”的思想從小在學生心中扎根發(fā)芽,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學生愛國、愛家??墒请S著時代的不斷遷延,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出現(xiàn)了明顯的傾斜,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從小就對學生愛護有加,從而沒有貫徹“家風家訓”,導致學生從小都是基于自己的愛好去思考家國問題。
(二)對“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認知停滯不前
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對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有著直接的影響,眾所周知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不僅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愈發(fā)鏗鏘有力,最為重要的是很多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家國”思想和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借古通今”地去思考“何為愛國?”“何為愛家?”。但是目前我國部分高中生對于“中華有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認知停滯不前,究其根本就是在高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時間和心思去探研“主要學科”之外的其他學科,從而導致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中華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認知始終原地踏步。
(三)對“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認知
現(xiàn)如今,部分高中學生對于“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認知還不全面,大致的基本是認為“愛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但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思想。其實“家國情懷”包含的不止這些,家國情懷往小了說是愛國愛家,但是他的深層次含義卻是“愛自己”“愛親人”“愛友人”,其次上升到的“愛國家”“愛世界”,簡而言之“家國情懷”需要通過后天的不斷學習才能達到最終的境界,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四、 以揚琴為途徑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教學策略分析
(一)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旨在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揚琴背后的家國精神
新課改明確地指出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揚琴課堂教學中亦是如此,要將學生自主學習放在第一位,要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讓學生自主地去思考揚琴的思想和揚琴的發(fā)展,可以讓學生融入當時的揚琴場景,更能真實地、具體地理解揚琴發(fā)展背后的家國情懷,或許是時代發(fā)展所需,抑或是時代背景下的無奈之舉,但這都不影響他們刻下中華民族發(fā)展的烙印。
通過以生為本的揚琴課堂教學,學生會在學習之中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僅僅是局限在一人所為,而是站在國家的層面上去看待中國揚琴的興替交換,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揚琴當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能夠更深層次地去看待人類的共同命運,從而讓學生具有“世界意識的家國情懷”。
(二)揚琴教學內(nèi)容逐漸滲透,以情感為核心樞紐帶感化學生
中學生在學習揚琴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揚琴的時代隔閡產(chǎn)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所以在揚琴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的情感帶入當時社會背景之中,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去體悟揚琴之神韻。只有從情感出發(fā),才能讓學生和揚琴之間形成有效的互通橋梁,讓他們在情感的引導下不斷地交匯,幫助學生借古通今的構(gòu)建“自我、國家、揚琴、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情感橋梁。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觀察視角,通過揚琴的演奏明白自己當下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延伸,時間線在學生思想情感的帶領下逐漸回到當時的社會情境之中,學生或許會思考中國幾千年文化為何音樂可以生生不息、源源不斷?也有學生會思考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是否正確?進而通過情感體悟何為“愛國”?何為“家國情懷”?
(三)學生學琴要循序漸進,切勿拔苗助長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在傳統(tǒng)優(yōu)良文化和教育跨語境的學習中逐漸意識到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是我國的民族瑰寶,而且也是幫助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輔助,從而開始注重學生對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學習,就如揚琴學習一樣,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傳承應當從自己的孩子做起,并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發(fā)揚揚琴文化??墒菍τ诓糠謱W生來講,揚琴是一種新鮮事物,一開始學習的時候?qū)W生會有很大的興趣,但是一旦學習受阻就會“望而卻步”。
孫子兵法有云:“勢者,因利而制權(quán)也。兵者,詭道也?!边@句話同樣可以用在學生的揚琴學習之上,學生學習揚琴一定要因勢利導,要循序漸見,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誠如先秦曹劌論戰(zhàn)一個道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過分的要求學生掌握,很可能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從而達不到揚琴學習的要求,也不能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所以在學生學琴的過程,一定要注重循序漸進,切勿拔苗助長,這對于學生學琴來講至關重要。
(四)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對于揚琴教育教學,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要深知學生才是教學中的唯一主體,揚琴音樂教師應該更多地站在學生的基礎上去制定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極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從而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揚琴音樂教學,教師應當知曉教學中的重難點,雖然對于教師來講可以輕松地知曉教學內(nèi)容中所蘊藏的思想、意境和價值理念,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就不一定了,“以學導教”可以很輕松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可以“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學習之中的疑惑。
再者,“以學導教”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的,兩者之間一個是教學基礎,一個是教學核心,揚琴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特色相應地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地位。從而從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自發(fā)地去探尋揚琴中所蘊含的歷史厚重感,從而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五)構(gòu)建以揚琴為途徑的家國情懷教育教學體系
在古代,家國情懷是愛家、愛國、愛君主,新時代,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變得更加豐富,由愛自己、愛家、愛校、愛黨、愛國等優(yōu)秀品質(zhì)組合而成。
所以在高中以揚琴為途徑的音樂教學中要構(gòu)建家國情懷教育教學體系,要讓學生在揚琴的學習中深諳愛國、愛家、愛一切的價值和意義,要讓學生養(yǎng)成理性愛國、愛家、愛一切的思想。
五、 結(jié)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揚琴音樂教學逐步彰顯價值,它可以致力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可以致力于學生家國情懷的逐漸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陳燁萱.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現(xiàn)狀觀察[J].文教資料,2019(22):15-18.
[2]郭穎.淺談在音樂欣賞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科技資訊,2016(29):127,129.
[3]姜瑾文.儲望華《新疆隨想曲》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8(7):131-132.
作者簡介:
劉芳芳,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