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曉
英國時間清晨六點半我坐在窗前準備國內下午兩點的課。窗外的粉色玫瑰與黃色玫瑰的花香從微開的窗縫里與我招呼,不自覺望向它們。因為疫情滯留英國,使我有機會親眼看見春天里的花開花落;也是因為這樣的停留,我第一次嘗試網課教學。回想三月初網課開始前,那種對網課形式的陌生感和一個人對著電腦的尷尬都已消失不見。一學期下來,我和同學們在既虛擬而又現(xiàn)實的兩端都頗有進步。
二月初,曼徹斯特飛北京的航班取消。幾天后,航空公司通知我機票要改至三月三十一日,而三月初我們學校網課就要正式開始。在準備網課的過程中,學校給予我們幾個選擇,本校的在線教育平臺、企業(yè)微信、QQ等。一一試過,也經歷過與幾個好朋友同事之間的交流經驗與教訓,最后一致認為企業(yè)微信的會議功能最合適。定好上課的平臺與方式之后,我們需要匯報給學院里。我填寫了企業(yè)微信直播、錄播的方式。
與幾個好朋友組成一個小群,我們試驗分享屏幕,展示課件,會議直播等功能,直到我們確認每個人都能萬無一失地使用企業(yè)微信這一平臺為止。教學平臺的選擇經歷了半個月的摸索與練習,最終塵埃落定。
相對國內的同事來說,我還存在另外一個大問題:時差。英國的冬令時與中國相差八個小時,而我在這個學期的課表集中在周三與周四的上午十點二十到下午五點二十。這意味著我在英國時間的凌晨兩點二十需要坐在電腦前。最初,我想如果一周只有兩次,對我來說也沒有太多困難,而且三月底就可以回國了。后來跟學院周院長聊起這件事情,她特別體貼地告訴我可以跟同學們商量改一下上課的時間,也就是說,可以改到我不需要半夜上課,而且他們剛好也有時間的時候。兩個上午的課都是三年級的高級英語課,與他們商量后,我們找到了兩個下午的最后兩節(jié)課,也就是七八節(jié)課,時間是三點五十到五點二十,英國時間七點五十到九點二十。定好時間之后我在教務系統(tǒng)里提交了調課申請與情況說明。周三與周四下午的前兩節(jié)課都是一年級的英語名作導讀課。雖然周院長建議我跟同學們商量改時間,但我最終還是決定不再麻煩同學們。早晨六點起床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確實不易,但也不算非常困難的事情。
時間定好之后還有教材的問題。大部分同學在放寒假的時候并沒有帶教材回家。一年級的教材是外研社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合作的英文版《暴風雨》。三年級的教材是《西南聯(lián)大英文課》。我在英國的家里有一本皇家莎士比亞的《莎士比亞全集》。與我們在國內用的教材是同一個版本,我選擇了用手機拍照,然后發(fā)給大家。這樣上課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圖片。在上課之前,關于一年級的教材,我們就以這種方式暫時解決了。我在亞馬遜上買了三年級的教材《西南聯(lián)大英文課》的kindle版。我的電腦上安裝了kindle,所以選擇屏幕分享功能之后,應該不難讓同學們看到教材。
本來,上課時間和教材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它們雖然是小問題卻也是需要用心思考、準備、想辦法解決的。也是經歷這些思考之后,我才意識到上好一節(jié)網課,需要準備的遠遠要多于在教室里的課。真正的摸索與意外的收獲還是發(fā)生在開始上網課之后。
企業(yè)微信的第一堂課我選擇了會議視頻功能。但十幾分鐘過后,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不是特別喜歡用視頻,而且我自己因為看不到同學們,也稍有拘束感。最后我們商量選擇了會議語音功能。這樣明顯感覺大家都輕松了很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以選擇關掉自己的麥克風,老師也可以選擇讓全體靜音。我從來沒有用過全體靜音功能,因為我希望我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問我。但有趣的是,大部分同學還是選擇關掉自己的麥克風。我猜測應該是在家里上網課,總是有很多難以控制的背景音,而他們或許不想打擾課堂的安靜,所以選擇了靜音。
我也是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戴耳機之后講課的聲音效果提高很多,在屏幕分享時,我們也經歷了從選擇“分享課件”到“分享整個屏幕”的轉變。分享課件時往往會出現(xiàn)卡頓的現(xiàn)象。我選擇分享屏幕之后,效果好了很多,而且意外的收獲是,如果我想用谷歌搜索一些信息,我可以直接展示給我的學生。需要一些視頻時,我們也可以一起去相應的網頁。比起在教室上課需要提前下載好音頻、視頻或者放好鏈接而又有可能出現(xiàn)播放的問題,網課的屏幕分享功能讓我們一起做很多事情,教與學的融合更加明顯。有時候我需要一個視頻的幾分鐘,并不需要提前做好編輯,只要記著從第幾分鐘開始到第幾分鐘結束,我們便可以自如地在網頁與課件之間切換。網課的上課過程,有時候亦融入了在課堂上課的某些備課的部分。網絡的便捷在網絡課堂之上更加明顯。比如,平時在教室上課,很多內容都是已經計劃好的。有時候為了避免教室網絡的不暢,我從來都是把所有需要的資料下載并且編輯好。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很少會需要登錄某個網頁。之前的顧慮是,如果網絡不好,一是無法完成鏈接,一是即使能,也會浪費不少時間。但是在網課課堂上,這些都不是問題。大家都已經坐在了電腦前,或手持著可以上網的手機。他們可以展示給我,我也可以展示給他們。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都的使用與操作更加容易。
三年級的高級英語課有一篇文章是英國小說家阿諾德·本涅特的《經典之所以為經典》。這篇文章被很多精讀教材收錄。我們在講經典的概念時,我給大家分享了作者的觀點,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觀點,美國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的觀點。哈羅德布魯姆在出版《如何讀,為什么讀》(How to Read and Why)之后接受了一個采訪,在采訪中他表達了對《哈利·波特》的觀點,而且也因此產生不少爭議。他對《哈利·波特》有很極端的看法,認為這本書根本不是文學,而且這樣的書只適合放在垃圾桶里等等。這對全世界的哈迷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冒犯。但哈羅德·布魯姆是《西方正典》的作者,是美國耶魯學派的四大支柱之一,美國當代最著名最具人文情懷的批評家與教授。他著述等身,他在《西方正典》之后列的“正典”書單,我們幾輩子也讀不完。他的讀書量以及他即使在七八十歲依然隨口背誦的詩行所表現(xiàn)出的驚人記憶力都讓人無法無視他的觀點。經典是一個客觀概念還是一個主觀概念?是否有其時代性?暢銷書與經典又有什么關系?我的學生年齡大都處于十九歲、二十歲左右,大部分應該都還是迷戀《哈利·波特》的狀態(tài)。他們對經典有什么樣的思考?布魯姆的觀點是否會冒犯到他們?我有擔心,也有很大的好奇心。很有啟發(fā)性的一點是這個視頻之后,一個哈迷讓我非常意外。這個女孩說,雖然《哈利·波特》一度是自己的人生指南,解決了自己很多成長過程中的困惑,但她并不覺得被布魯姆冒犯到。相反,布魯姆的觀點會讓她去思考。他們在面對不同聲音時的平靜與開闊是我最大的欣慰之一。思考是最大的收獲呵!作為一個老師,我還能向學生去期待什么呢?
教科書
一年級的《暴風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在皇家莎士比亞網站一起聽到每一個角色的扮演者摸索角色的歷程。逐字解讀的方式使同學們在觀看視頻時能聽懂更多的內容。為了方便同學們跟上我講解的速度,我漸漸開始把帶我備課痕跡的頁面發(fā)給我大家。它不會事無巨細,但大的框架在那里,再加上我用企業(yè)微信課堂群做板書平臺,這樣比在教室的黑板上板書還要容易很多。而且不需要不停擦掉騰空間,在課堂群里,我所有的板書都在那里,這樣同學們也不會漏掉上課內容。
對我自己來說,網課也不是沒有偶有困擾的時候。在教室里,我可以看到同學們的表情,知道他們對我所講的接受度。但面對著電腦屏幕,我無法看到他們的眼睛。我甚至有時候整堂課也聽不到一個同學的聲音。他們在安心聽課嗎?他們能聽懂嗎?相比教室中的教學,網課上同學們要沉默很多,互動也要少一些。也是因為這一點,網課一節(jié)課的授課量要多出很多。
3月底,英國的疫情開始嚴重起來。我的航班又被名正言順地取消了。這期間經歷了4月中旬,4月底,5月初,6月初,6月底的多次變更,直到我不再相信我還有一張機票,而我也就這樣不知不覺在英國快完成了整個學期的網絡授課。這期間,等學校開學的通知,等那張不確定的回國機票,在等的同時也照常進行著我的網課教學。在疫情最嚴重時,我會在課下收到同學們貼心的安慰,那些語言總讓我感動,給我力量。于是,每天六點半坐在電腦旁等待的時候,我充滿了期待。英國夏令時之后,時差減少了一個小時,八個小時變成了七個小時。每天的課也變成了我從七點半開始的準備與等待。
我習慣在課堂開始時告訴大家我的時間,以及我在窗外看到的黑暗與明亮,月亮與太陽,云與天空,以及漸次看到各色盛開的花朵。會與他們分享,我在威廉·華茲華斯的家鄉(xiāng)真正明白了他所說的“l(fā)et Nature be your teacher”的含義。疫情期間,人的內心多是焦慮與恐懼,但我窗外的花園次第有序地經歷著自己的生命歷程,從枯枝敗葉蕭瑟的花園一步一步地變到滿園花開。無論是隔窗望去,還是站在花樹下嗅一嗅花香,都感覺到無比平靜與治愈。蕭瑟不著急,它們知道花會開。在花間吮吸的蝴蝶,雖然身軀嬌小,也會乘著風飛向云端。這些都是多么不可思議的力量。
在某段時間,疫情與網課對“困在”國外的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其中的未知讓我焦慮。但網絡那端我雖然看不見卻確定的是一群溫暖的存在,網絡這端雖然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卻知道大自然一直都在的安心,讓一切都不再是問題,讓這段經歷平添了很多溫暖與浪漫的色彩。我想,于我以及我的學生應該都是如此吧。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