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琪
摘要:在貝多芬尚未完成Op.106降B大調之前,他自己認為這首奏嗚曲是最偉大的作品,即使是他創(chuàng)作了如此之多的交響樂乃至其他的鋼琴作品,這部作品在他的o中還是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重,貝多芬稱它是“有猛烈而巨大的思想,發(fā)展最完全者”??v觀貝多芬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許多奏嗚曲,就精神和肉體兩方面所需要的精力而言,《熱情》奏嗚曲這部作品是比其他作品在練習彈奏時更需要加倍的賣力的一首作品,此作品發(fā)揮了最大的效果,具有性格的表現(xiàn)和完整的技術,絕對稱得上是偉大的音樂。以下是通過對這部奏嗚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的分析,希望對讀者有一定的幫助和啟迪。
關鍵詞:貝多芬;《熱情》奏嗚曲;創(chuàng)作特點
一、貝多芬生平簡述
眾所周知,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之一。被世人稱作“樂圣”。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在創(chuàng)作方面表現(xiàn)出驚人的天賦及才華,還有他那不屈的,驕傲的性格。在創(chuàng)作方面最著名的就是他那32首被稱為“新約圣經”的鋼琴奏鳴曲集。在讀到車爾尼的回憶錄里,有一段文字這樣說到:貝多芬作曲的時間并不一定,完全看他的喜好,上午、下午、清晨、夜晚,總之他隨時充滿了創(chuàng)意,有時候突然在三更半夜情感涌現(xiàn),便起床以鋼琴彈奏和聲,以腳打拍子或者高聲唱歌,往往使別人無法入睡,說到唱歌,貝多芬的歌聲卻是出乎意外的刺耳。還有一段回憶錄說到:貝多芬一向的習慣是一邊彈鋼琴一邊作曲,若某個地方覺得別扭而不順暢,他便一再的彈琴,經過數次的訂正直到滿意為止,耳聾之后對于作曲工作有如何大的影響,這是我們不難想象的,后期的鋼琴奏鳴曲之艱難的作曲手法,敏銳的不協(xié)和音,或者像貝多芬自己認為的,缺少一貫性流暢、舍棄古老形式等,再都是因耳聾而無法聽到琴音的緣故。這些都給我們刻畫出貝多芬那堅韌不拔,不向命運低頭的英雄形象。
二、《熱情》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
《熱情》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04年,1804這一年,拿破侖加冕成為法國皇帝,并開始了歐洲的征討,在這之前,貝多芬是非常的崇拜拿破侖的,但是,當拿破侖稱帝時,拿破侖在他心中的英雄形象蕩然無存,因此貝多芬還把獻給拿破侖的英雄交響曲給撕毀了,所以熱情就創(chuàng)作于這樣的背景之下。加上這一時期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成熟的一個時期,他的英雄性和宏偉巨大的樂思以及形式在這一時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部作品的音樂形象大致同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的悲劇有相似的地方,都表現(xiàn)出人類在面對巨大的矛盾以及困難時都能不屈不撓的去抗爭,也隱含了對于戰(zhàn)爭年代,人們對生活的疾苦表現(xiàn)出的不滿與憤怒,所以,《熱情》這首奏鳴曲蘊含了悲劇性但是也有對與邪惡勢力做斗爭的英雄性。
三、《熱情》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分析
該奏鳴曲每一樂章的曲式結構都非常嚴謹,內容也非常豐富。三個樂章的曲式結構各不相同。第一樂章的曲式結構為奏鳴曲式,以f小調為主調式。第二樂章的曲式結構是變奏曲式,以降D大調為主調式。第三樂章又回到了奏鳴曲式,以f小調為主調式。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結構非常的宏大,呈示部的主題以附點加十六分音符的形式構成。第一主題結束后,有兩個主題同時出現(xiàn)。它們分別是變奏的重復樂句和兩次重復的片段。而展開部則是以呈示部的主題發(fā)展而來的。再現(xiàn)部則是在不同的調性和主題上進行結束。第二樂章是如歌的行版,速度不太快,此樂章,以變奏手法為主,寂靜且孤獨,充滿了高尚感,沒有段落而直接連接過渡到了第三樂章。第三樂章已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下行開始的音樂,急促、敏銳、激烈過后,到第8小節(jié)才開始出現(xiàn)主題,此后,一直保持快速而均勻的十六分音符跑動,并由小調轉到同主音大調后又轉向原調,同時,在變調時也產生了第二主題,并在發(fā)展部引入了新的材料。這部作品的尾聲也是富有特點的,用急板的速度,強烈的力度起伏,快速跑動的音階把全樂曲推向了一個新高潮,在短暫的高潮后結束全樂章。一般而言,貝多芬的音樂不適合年少之彈奏,包括所謂的天才少年少女在內,對于他們而言,貝多芬的音樂演奏起來不僅十分辛苦,也毫無意義。這就比如應該不會有父母希望他們的子女小小年紀便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吧,這兩者之間的道理乃是相同的。精神年齡到達某種程度,理解能力和感覺能力開始發(fā)達的人——已經具備長久而正確的鋼琴訓練,能夠純屬地彈奏克萊曼第、莫扎特、杜塞克、克拉馬等人的現(xiàn)代作品——換言之,具有相當才能的人才能夠了解并演奏貝多芬的音樂。
結語
《熱情》奏鳴曲這部作品雖然及其具有悲劇性,但它并沒有給人們帶來沮喪和失望,相反的是,它卻使人們感到更加的振奮、更加的堅強,正如馬克思曾說過的那樣: “在貝多芬的音樂作品里,再也找不到像這樣如此凌厲的音樂?!必惗喾业拿渴讟非加兴毺氐娜烁聍攘?。在他的鋼琴奏鳴曲中也極致的發(fā)揮出了鋼琴的豐富音色與特點,使人們沉浸在他美妙的音樂中,因為貝多芬也寫了許多的交響樂,所以他的奏鳴曲不僅僅是簡單的奏鳴曲而已,這里面蘊含了豐富的交響性思維,可以說是一部部偉大的交響樂作品的縮影。所以他的三十二部奏鳴曲也被稱為“新約圣經”。而《熱情》奏鳴曲也是這些偉大的三十二首奏鳴曲之一,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應當被我們反復的去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如何彈奏,更是要學習里面這部作品所帶給人們精神上的觸動和號召力,這些用生命譜寫的樂章雖然已經過了好幾個世紀,但是仍然能經久不衰,被許許多多的鋼琴愛好者追捧,是因為能讓人感到震撼,回味無窮,收到很大的激勵以及備受感動。整體來說,這部作品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帶給人們的是熱情與激昂、勇敢與堅強、興奮與希望。所以,筆者認為彈奏貝多芬的奏鳴曲對學習鋼琴者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你會從中感受到音樂帶給人們無窮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思佳,淺談貝多芬鋼琴奏嗚曲晚期創(chuàng)作特征[J]通俗歌曲,2016,(01).
[2]劉成,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熱情》賞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