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醫(yī)辨證治療面部敏感性皮膚的探析

2020-09-15 15:57:19井中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7期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療效

井中

【摘 要】 根據面部敏感性皮膚的中醫(yī)病因病機,采用辨證口服中藥、穴位埋線、中藥霧化冷噴及穴位注射等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面部敏感性皮膚,可以提高臨床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 面部敏感性皮膚; 中醫(yī)辨證;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75.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03-02 ?敏感性皮膚是指敏感性皮膚患者的皮膚外觀看似正常,但極易出現刺痛、灼熱、緊繃、瘙癢等不適的感覺,部分患者可伴有輕度的紅斑和脫屑。目前,現代醫(yī)學暫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是對癥給予抗過敏、防光敏或免疫調節(jié)劑或糖皮質激素等口服,但有些藥物長期使用具有依賴性,不良反應較多。筆者采用辨證口服中藥、穴位埋線、中藥霧化冷噴及穴位注射等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面部敏感性皮膚[1],取得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1 中醫(yī)內治

1.1 寒包火證 自覺面部皮膚瘙癢、燒灼、刺痛感,可伴見皮膚潮紅或脫屑,每遇冷風或冷水洗面時癥狀加重,舌紅苔白或黃,脈浮數。治法:外散風寒,內清里熱。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生麻黃、防風、蒼術、連翹、赤小豆、黃芩、梔子、苦杏仁、桑白皮、生姜、大棗、甘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出自《傷寒雜病論》,方以麻黃、防風、苦杏仁、生姜辛散表邪,升提肺氣,以散風寒; 連翹、桑白皮、赤小豆、黃芩、梔子辛涼而苦,清熱利濕; 蒼術、甘草、大棗益脾和胃。諸藥協(xié)同使用,共奏表里雙解、外散風寒、內清濕熱之效。研究發(fā)現,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能抵抗組胺引起的瘙癢,抑制IgE抗體的產生,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從而達到抗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

1.2 上熱下寒證 自覺面部瘙癢、灼熱感,反復出紅斑,伴脫屑,皮膚油膩,大便溏,舌質偏淡,苔膩淡黃,脈弱。治法:清上溫下。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黃芩、黃連、干姜、半夏、防風、荊芥、白鮮皮、大棗、甘草。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雜病論》,為治療上熱下寒的經典方劑,方中用半夏、干姜辛溫其下; 黃芩、黃連苦寒清上,辛溫與苦寒相合,苦寒借辛溫,寒而不凝,辛溫借苦寒,溫通氣機而不助熱,辛溫苦寒并用,陰陽并調; 佐以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助其健運之功,加用荊芥、防風以疏風止癢,白鮮皮清熱燥濕。該方可使上焦之熱得清,下焦之寒得溫。

1.3 血虛風燥證 長期自覺面部緊繃、瘙癢感,脫屑反復發(fā)作,可伴見淡紅色斑,皮膚干燥,舌質淡苔薄白,脈弱。治法:養(yǎng)血活血,滋陰潤燥。方用當歸飲子加減: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黃芪、荊芥、防風、白蒺藜、制首烏、甘草。當歸飲子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方中黃芪補脾肺之氣,以資氣血化生之源,使氣旺而血自生; 當歸、川芎補血,行氣活血; 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 制首烏補益精血,滋陰潤燥; 白芍養(yǎng)血平肝,斂陰和營,以增強衛(wèi)外功效; 荊芥、防風輕揚透散,疏風止癢; 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止癢,與白芍相配,有平抑肝風之效,與荊芥、防風合用,增加祛除外風之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滋陰養(yǎng)血、潤燥止癢之效。

2 中醫(yī)外治

2.1 穴位埋線 取穴可用肺俞,以疏風透邪; 陽明經多氣多血,其經脈上走于面部,取合谷、曲池,以清泄陽明邪熱。取穴加減:濕熱上蒸證可加用豐隆、陰陵泉、脾俞,以清熱利濕; 血虛風燥證可加用血海、膈俞、三陰交,以養(yǎng)血活血。每2周治療1次。

2.2 中藥霧化冷噴 該治法適用于寒包火證及上熱下寒證。采用中藥冷噴外用,將中藥(防風、紫草、野菊花,金銀花、苦參、赤芍、黃芩、梔子、白鮮皮)低溫霧化后均勻噴到面部,每次20min,隔日1次。其中紫草、赤芍涼血活血; 金銀花、野菊花、黃芩、梔子清熱解毒燥濕; 防風、苦參、白鮮皮祛風止癢。煎湯后借助超聲波低溫霧化有利于藥物吸收,直達患處,標本兼治,改善局部皮膚癥狀。

2.3 穴位注射 上熱下寒證及寒包火證取雙側曲池穴,選用復方當歸注射液于每穴注入1mL,每周治療1次。血虛風燥證取雙側血海穴,余法同上。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與肺經相表里,具有開泄疏風邪的作用。血海為足太陰脾經穴位,脾主統(tǒng)血,該穴具有益氣養(yǎng)血功效。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紅花,具有行氣活血之功。

3 病案舉例

患者,女,39歲,2017年3月11日初診。主訴:面部反復出現紅斑、脫屑、瘙癢兩年余?;颊哂趦赡昵懊娌块_始出現紅斑,自覺瘙癢及灼熱感,曾在外院以“面部皮炎”為診斷給予抗過敏藥、中藥湯劑口服,外用中成藥軟膏等藥物治療,用藥后癥狀有所減輕,但不久病情復發(fā),遷延日久。遂來本科門診治療,患者訴面部皮膚自覺瘙癢、灼熱感。面部散在紅斑、脫屑,平素大便溏泄,納呆,急躁易怒,手足不溫,舌淡胖苔黃膩,脈弱。診斷為:面部敏感性皮膚。辨證:上熱下寒證。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處方:黃芩片12g,黃連片6g,干姜8g,清半夏10g,麩炒山藥20g,防風15g,厚樸10g,柴胡10g,荊芥9g,白鮮皮20g,大棗10g,甘草片5g,14劑。水煎服,每日2次服用。配合中藥霧化冷噴,每周2次。二診:紅斑、瘙癢及灼熱不適感減輕,大便明顯好轉,舌脈同前。上方處方去麩炒山藥,加梔子12g,14劑,其余治療同前。三診:皮疹大部分消退,未見新疹,面部不適感明顯減輕,食欲好轉。舌淡苔黃膩,脈緩。二診方去厚樸,加桑白皮20g,陳皮10g,14劑。停用中藥霧化冷噴。四診:皮疹全部消退,面部不適感基本緩解,舌淡苔薄黃,脈弱。繼服三診方14劑。

按語

面部敏感性皮膚是一種慢性、易反復發(fā)作的疾病,病程長,病因病機復雜,絕非單純寒熱,往往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證是寒熱錯雜證重要的分型之一,上熱證指中焦氣機不條達,郁而化熱,甚至火熱上擾的一系列熱性表現,該患者有面部紅斑、灼熱感、急躁易怒、苔黃膩等癥狀,主要集中反映在上焦及中焦; 下寒證指以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于下為主要表現的寒性癥狀,該患者可見腹瀉、納呆、手足不溫、舌淡胖等癥狀,屬下寒證臨床表現。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其特點主要是寒藥和溫藥并用,起到平衡寒熱的作用。方中黃芩、黃連清上焦之熱,清半夏、干姜、麩炒山藥溫中健脾,厚樸、大棗、甘草調和脾胃,柴胡調其肝氣,荊芥、防風、白鮮皮祛風止癢。本方寒熱平調,瀉火而不傷陰,祛邪而不傷正,故諸證自解。

參考文獻

[1] 鄭禮寶,李勝男,黃彬彬,等.面部敏感性皮膚的相關性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雜志,2017,12(4):121-122

猜你喜歡
中醫(yī)辨證療效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基于過敏性鼻炎的中醫(yī)辨證規(guī)律及小青龍湯加味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神經外科術后發(fā)熱56例療效觀察
中醫(yī)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現況淺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8:20
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應用中醫(yī)辨證方案治療臨床體會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1:52:36
中醫(yī)辨證治療腦血管所致癡呆療效觀察及評估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慢性腎炎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虹口区| 兰州市| 黄浦区| 康保县| 长沙市| 秦安县| 邳州市| 邢台县| 沙洋县| 山阳县| 界首市| 南昌市| 淮阳县| 六枝特区| 静乐县| 广昌县| 社旗县| 遂平县| 淮阳县| 蕲春县| 永吉县| 大同市| 元朗区| 米脂县| 金川县| 烟台市| 安福县| 辉南县| 新晃| 如皋市| 延川县| 上栗县| 拉孜县| 石家庄市| 新兴县| 定边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临潭县| 六枝特区| 阆中市|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