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一丹
嘉興文化悠久,底蘊深厚。嘉興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建筑外觀大氣恢弘,館內藏品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嘉興各個時期的文化風貌。館內“禾興之源——史前時期的嘉興”和“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 兩個基本陳列,梳理了嘉興的發(fā)展過程,展示了其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以豐富多彩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匠心的展覽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向參觀者展示嘉興的獨特魅力。
禾興之源
禾興之源展廳位于博物館二層,一進入展廳,一幅電子中國地圖映入眼簾,地圖上展示了中國考古學六大體系分塊,包括重大遺址的分布等,地圖中標紅的“馬家浜”三個字格外醒目。地處錢塘江流域與太湖之間的嘉興,歷史與環(huán)太湖流域的歷史融為一體。展廳以馬家浜、崧澤、良渚三大文化為主線,通過生活場景、房屋遺跡和墓葬復原等方式,采用投影等高新技術手段,結合近年來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和研究新成果,向參觀者展示嘉興的史前往事。
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嘉興。馬家浜文化以1959年發(fā)掘的嘉興馬家浜遺址命名,距今約7000—6000年,開啟了環(huán)太湖流域的文明進程,也掀開了嘉興悠久歷史的最初一頁。展廳陳列的內容包括馬家浜文化命名地,馬家浜人的居住環(huán)境、生活方式、裝飾文化以及葬式習俗等。展廳中一座以草和木頭搭建的三角形建筑還原了馬家浜時期的建筑形態(tài)以及“構木為巢”的搭建方式,可以讓參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先人的智慧;廳內陳列的表面刻有幾何形紋樣和動物形象的陶器、骨器等能夠極大地引起參觀者的興趣,讓參觀者一睹馬家浜時期的裝飾之美。
崧澤文化時期的嘉興。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文化階段,距今約6000—5300年。展廳著重介紹了嘉興地區(qū)崧澤文化遺址的主要分布區(qū)、崧澤人的房屋、生活方式以及等級分化等。通過模型展示、動漫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發(fā)展至崧澤文化時期的顯著變化。
良渚文化時期的嘉興。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qū)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與整個良渚文化發(fā)展同步的嘉興,因毗鄰良渚文化的核心區(qū),文化遺存分布密集。展廳中展示了高墩遺址模型、出土文物等,多角度向參觀者展現(xiàn)了嘉興良渚文化時期的輝煌。通過土墩聚落、稻米之路、唯玉獨尊、在祀與戎等內容展示了良渚文化的繁榮昌盛。展廳中還設置了展覽互動區(qū),讓參觀者與文物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沃土嘉禾
沃土嘉禾——歷史時期的嘉興陳列展覽共分秀水如歌、濱海澤國、嘉禾飄香、繁庶市鎮(zhèn)、文風鼎盛、風雨南湖6個部分,展覽以文物和場景相結合的形式,介紹了嘉興從吳越時期開始歷經唐宋元明清等各時代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展覽以南湖上的一艘紅船為結束,折射出嘉興不斷進取、奮勇向前的人文精神,讓參觀者對嘉興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嘉禾飄香。隨著“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被普及,嘉興這片嘉禾飄香的土地逐漸成為了當時全國舉足輕重的糧食基地。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蠶絲、棉紡業(yè)的推廣,溝通城鄉(xiāng)交流的相應專業(yè)市鎮(zhèn)迅速興起。明初,嘉興東部廣植棉花,家庭紡織業(yè)興盛,明萬歷《嘉善縣志》載:當時有“買不完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之謠,展館中還用模型展示了傳統(tǒng)的紡織機,為參觀者生動展現(xiàn)了紡織情景。
文化興盛。嘉興經濟和交通的發(fā)展推動了文化的興盛,嘉興自古人文薈萃、名人眾多。以項圣謨?yōu)榇淼氖詹丶?,以張成、楊茂和朱碧山為代表的工匠,以海鹽腔為特色的戲曲文化等都反映了嘉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