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澤
“空間與圖形”是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的四個領域之一,在一年級“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我們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感知—表象—思維,并且結(jié)合《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倡的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xiàn)內(nèi)容,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罢J識圖形(二)”的教學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認識這幾種平面圖形不僅是學習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也能讓學生的空間能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在交流中也能實現(xiàn)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探討如何幫助學生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一、在興趣中整體建構(gòu)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在原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進行教學。學生在一年級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動、愛說。針對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多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探索能力的活動,才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學習,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以“趣”為先,在興趣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堆積木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在玩積木、堆積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積木的形狀,確保任何一塊積木學生都能說出具體形狀。
至于特殊形狀的積木,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它的名字。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而且可以深化學生對幾何體的認知,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等簡單幾何圖形后,能為學習相關的平面圖形奠定基礎。
二、在操作中獨立思考
操作活動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充分調(diào)動視覺、觸覺等不同感官的活動,因此,為了豐富學生的空間感知,教師就需要在活動設計方面多花費心血。結(jié)合本節(jié)課知識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1.以“觀”為引,在觀察感知中培養(yǎng)空間觀念
咱們先來看看長方體,觀察它的前面,誰來摸一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學生會說“平平的、滑滑的”,接著我會指出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并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摸摸它的其他面,說說有什么感覺。交流得出:長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是平平的、滑滑的。
2.以“做”為主,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空間觀念
操作活動從某種方面來說是思維的具體化,例如在“認識圖形”這一章節(jié)里面,操作就是有效的中介,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過渡到抽象。學生通過“做”出需要認識的圖形,在操作中感知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時,利用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和圓柱形狀的積木,通過“用積木畫圖形”的活動得到這些圖形,并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畫出的圖形各是什么樣子。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平面圖形的共同特點,又能使學生體會到面和體的關系。下面以認識長方形為例,首先,教師指著長方體前面提問:它的這個面到底長什么樣兒呢?我們可以把它畫下來。微視頻展示畫的過程(把長方體的一個面放在紙上,圍繞這個面的一周,畫出一個長方形),相機板書“長方形”。接著提問: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長方形呢?讓我們動手試一試。同時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拿出一個長方體積木,選擇一個面畫下來。
學生畫長方形,教師巡視指導。最后,教師挑選作品展示(3~4份),說明:同學們借助長方體上的一個面畫出的圖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但是它們都是長方形。
不同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的設計作用,首先是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感受,感知到了“面”和“體”的關系,有了初步認知,比如平面圖形其實是立體圖形的某一面。另外,這個歸納過程也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觀”和“做”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比較中形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即自己能夠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需要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面特別強烈。所以學生喜歡像變一變、找一找、圍一圍、涂一涂等形式的活動,能夠充分調(diào)動不同感官,在探索中掌握知識與方法,這既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又凸顯了認識圖形的學習特點。例如有一個學生,用一個長方體不同的面畫出了不同的長方形,老師這個時候可以啟發(fā)性地提問:“在你畫不同的長方形的時候,哪兩個面是一樣的?一個長方體有幾個不同的面?有哪些情況可以分別說說?”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用一個正方體是否能畫出不同的正方形?”通過探索性的思考與想象,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初步形成。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夠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已有認識,而且還能從不同角度獲得新的體會。例如,從“釘子板上圍不出圓”這個現(xiàn)象,可以初步認識到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是不同的;從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一個長方體能畫出不同的長方形的現(xiàn)象,這些新的認識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提供極有價值的支持。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排除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心理干擾。結(jié)合多種教學手段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探索出一套適用的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多種感官,學會協(xié)調(diào),努力在頭腦中讓具體事物的形象得到全面客觀的反映。在學習幾何圖形的這堂課上,為了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讓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