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桂
馬里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夏季氣溫最高可達55℃,素有“世界火爐”之稱。盡管自然條件惡劣,聰明勤勞的馬里人民卻將其轉化為旅游資源,開創(chuàng)了獨具一格的沙漠旅游業(yè)。
馬里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里,灰褐色的沙礫極細。在炎熱的季節(jié),沙丘表面的溫度可高達60℃以上。馬里人就利用這種灰褐色的細沙為游客進行沙療。需要做沙療的游客一排排躺在沙坑里,將患病部位埋在灼熱的沙子里,身體其他部位用布篷遮住,身旁放著小水壺—因為做沙療的人需要不斷地喝水,以補充體內的水分。為了防止沙療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同時也為了取得更好的療效,這里的沙療機構還配備了專業(yè)的醫(yī)生,對游客進行沙療指導。
由于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中含有硫、鐵、鉀等礦物質,加上炎熱的天氣和沙子的特性,所以,這里的沙療對濕寒病有特殊的療效。到馬里做沙療的游客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大多數人是嚴重的風濕病患者,他們希望通過沙療這種物理療法解除自己的病痛。
近年來,前往馬里做沙療的游客越來越多。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聰明的馬里人又在沙漠中修筑起一座座既實用又別致的沙井旅館,為頂著滾滾熱浪長途跋涉而來的游客提供一個涼爽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這種沙井旅館采用的是馬里人民為抵御高溫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特殊建筑形式。他們先在高坡打出一口口數米深的干井,再在井底四周挖出一個個一人多高、面積20~40平方米的洞,然后在洞中安置好必要的生活設施,涼爽舒適的沙井旅館就建成了。當沙漠地表溫度達到60℃時,沙井旅館中的溫度只有13℃~14℃,非常涼爽。游客沙療結束返回沙井旅館時,那種涼爽的感覺尤為明顯?,F(xiàn)在,規(guī)模較大的沙井旅館不僅房間內生活設施齊全,而且還設有餐廳、酒吧和游藝室,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
(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非常之洲:非洲見聞錄》,四銘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