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萍
語文新課改的深入,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強調(diào)學生通過閱讀學習這一過程能夠獲得情感陶冶及能力訓練。然而使用放羊式教學能夠為閱讀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放羊”不等于“放養(yǎng)”。
一、放羊式教學方法的內(nèi)涵
教師要想將放羊式這種教學方式和課堂閱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就要把放羊式教學的內(nèi)涵了解清楚,把握透徹。因為只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才能夠讓放羊式教學方式成為初中語文教師上課的法寶,而不是阻礙。
(一)放羊式教學的本義
“放羊式”教學指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后解決問題,只有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才給學生提供一些意見和參考方式。就好比牧羊人將一群羊趕到草地肥沃的地方,讓羊自由地去尋覓草源,但若是遇到老虎等對羊有生命威脅的動物時,牧羊人就會幫助羊驅(qū)趕這些動物,遇到危險的境地時,牧羊人也能及時拯救它們。撇開傳統(tǒng)的放羊式教學的隨意性,結(jié)合新時代放羊式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來看,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教師去學習的,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尊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二)初中語文閱讀放羊式教學的延伸意義
單提放羊式教學是沒有用的,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所以放羊式必須放在具體的學科背景下探討,才有可行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解決現(xiàn)階段學生對閱讀課的煩躁情緒,以及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麻木性,學會將放羊式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錯誤使用放羊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提問缺乏藝術(shù)性
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shù),語文教學中,重視提問,掌握提問藝術(shù),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但是作為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提問藝術(shù),卻又是很難用精、用巧的藝術(shù)。初中語文教師在上閱讀課時最大的通病就在于提問的局限性,從開頭就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范圍,縮小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就好比牧羊人提前計劃好了一小塊范圍讓羊群們吃草,所有羊都集中在那一塊內(nèi),不少羊會互相撞得頭破血流,最后也沒有吃到草,這樣對羊群訓練自己獨立覓食、選擇新鮮草地的能力毫無效果。
(二)教師將自己放置主控地位
結(jié)合放羊式教學的特點來看,牧羊人的職責是放養(yǎng)、看羊、管養(yǎng)。但這個“管”是有限度的,不管羊有沒有吃飽、有沒有吃好的放羊并不能達到讓羊健康生長的目的。同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里也是一樣,現(xiàn)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教師誤解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主體——主導”論本應是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教學最高目標,以師與生間、教與學間的相互控制為手段,用以追求教學優(yōu)化效果。但就目前來看,教師把自己當做了課堂的“決策者”而非調(diào)控者,要求學生每一步都必須按照教師的意愿來,這樣的教學是生硬的,沒有生機的。
(三)教師缺乏對目標的考量
教學目標的科學設(shè)計直接關(guān)系著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與教師主控的反面極端是教師對整體閱讀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即便做了計劃,也是一種理想計劃,并沒有切合實際進行修改。也就是牧羊人事先并沒有規(guī)劃好放羊來回路線,這樣遇到天氣不好或者地勢不利等問題,羊群會走失、受傷。這樣的放羊式閱讀是不負責任的,閱讀應該是一門欣賞性的課程,學生在其中品味思想情感、領(lǐng)略人生百態(tài)之余還能夠提高文學素養(yǎng)。
三、初中語文閱讀中科學使用放羊式教學的策略
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課上使用放羊式教學策略如何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取決于是否科學使用,而不是只是將它看成一種手段。
(一)教師必須明確閱讀的目標
(1)使學生了解閱讀內(nèi)容教師必須明確閱讀目標具體的實施步驟,第一步是要使學生了解閱讀內(nèi)容。有無正確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觀,往往影響到閱讀教學的優(yōu)劣和成敗。閱讀內(nèi)容方面主要包括散文、小說、說明文及古文古詩,每種類型對剛適應初中生活的學生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教師要做的就是在深入學習閱讀課文之前,讓學生嘗試自己閱讀,了解課文究竟講的是什么,領(lǐng)悟其中的深刻意蘊,只有在大致了解的情況下,教師才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下面的步驟,就好比牧羊人要去某一塊草地放羊,羊要嗅嗅之后嘗嘗才知道草味道好不好,光了解了文章內(nèi)容還不夠,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的講授要與學生個人的理解結(jié)合,從而掌握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教師要想讓學生從一篇閱讀中學到知識,就必然離不開對中心主旨的理解。結(jié)合放羊式教學來說,就是放羊時并不是一味地放,而是讓羊通過尋覓好的草源后知道最好吃的那一塊在哪里,胡亂地吃只能使羊感到乏味,沒有食欲,繼而身體狀況變差。
(3)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受目前初中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大多數(shù)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沒有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好閱讀課最好的方式就是品味閱讀,讓閱讀變成一種主動欣賞,而不是被迫吸收。所以在學生懂得文章中心后,教師要抓住時機,運用獨立思考或討論的方式強化學生當下對課文理解后的感受,例如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時,第一課時上完之后,教師在上第二課時時就要著重討論學生對這篇閱讀的感受,讓他們對未來的挫折不再有恐懼感,明白著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道理,可能在學生自主發(fā)言時有很多的想法,每個人感受是不同的,言之有理即可。
(二)教師要布控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總藍圖
(1)發(fā)揮學生領(lǐng)頭羊的作用有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影響力可能會超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時教師的閱讀教學就要學會發(fā)揮學生的領(lǐng)導作用,運用領(lǐng)頭羊效應,讓一個人帶動一群人。閱讀本身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陌生、枯燥的,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講授時要善于運用各種合理的方式,而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教師必須看到的,這樣教師教學不會感覺費力,學生也學得輕松。
(2)保證學生思考范圍的不偏離依據(jù)放羊式教學在語文閱讀中的使用來看,就像牧羊人一樣,要時刻盯著羊群的動向,防止羊群跑散。語文教師也要確保學生思考范圍的正確性。放羊不意味著完全的放縱,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科學地放羊,這樣才能夠達到牧羊人想讓羊吃飽長身體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應注意學生表達話語的指向性。綜上而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科學使用放羊式教學是有必要的,不可墨守成規(guī)一直采用講授式,要學會在教師的主導下盡可能拓寬學生自己在閱讀領(lǐng)域的視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