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
馬!對于一個藏族人來說,可是有著酒一樣效力的動物。
我已經(jīng)有兩年多沒有跨上過馬背了?,F(xiàn)在,一看到它們的影子出沒在金色樺樹掩映的路上,潛伏在身上的全部關(guān)于這種善于馳騁的動物的感覺一下子就復(fù)活了。那種強健動物才有的腥膻味,蹄聲在寂靜中震蕩,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撲面而來的風(fēng),這一切就是馬。馬對于我來說,是活生生的感覺,而不是一種概念。
馬們一匹匹從山上下來。
就在這里,山谷像一只喇叭一樣驟然敞開。流水聲和叮咚聲在山谷里回蕩。一隊馬井然有序地行進在溪流兩邊的金黃草地和收割不久的麥地中間。一群野鴿子從馬頭前驚飛起來,就在很低的空中讓習(xí)習(xí)的山風(fēng)托著,在空中停留一陣,一收翅膀,就落向馬隊剛剛走過的草叢里去了。這些都和兒時在故鄉(xiāng)見到的一模一樣,我努力叫眼睛不比別人的更加潮濕。
可那是什么樣的一群馬呀!
在我的經(jīng)驗里,馬不是這樣的。我們要牛羊,是要它們產(chǎn)仔產(chǎn)奶,形象問題可以在所不計。但對馬,我們是計較的:骨架、步態(tài)、毛色,甚至頭臉是否方正都不會有一點馬虎。如果不中意,那就寧愿沒有。中了意的,那一身行頭就要占去主人財富的好大一部分。以至于有諺語說,我們這族人,如果帶了盛裝的女人和馬出門,家里就不會擔(dān)心盜賊的光顧了。而眼前是些什么樣的馬呀:矮小,毛色駁雜,了無生氣,叫人擔(dān)心骨頭隨時會刺破皮子。如果真有這樣的事發(fā)生,身上流出的血,可能還不夠打濕身下的地皮。那些無法再簡陋的鞍具就不想再提了。
同伴們爭先恐后地把一匹比一匹矮小的馬的韁繩抓在手里,把看起來最高大的留給了我。
馬所以是馬,就是因為在食物方面有著自己特別的講究。在這一點上,馬和鹿一樣,總是要尋找最鮮嫩的草和最潔凈的水,所以它們總是在黎明時出現(xiàn)在牧場上,尋食帶露的青草。故鄉(xiāng)一個高僧在詩中把這兩者并稱為“星空下潔凈的動物”。我們在一塊草地上下了馬,吃干糧。這些牲口松了韁繩也不走開,去尋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長長的臉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動著,呼呼地往你身上噴著熱氣,那樣的馴順,就是為了吃一點機器制造出來的東西:餅干、巧克力,甚至還有豬肉罐頭。我的那一匹,就從我手上,伸出舌頭來,把一包方便面、一個夾肉面包卷到口里吃進肚子里去了。那舌頭舔在手上,舒服的感覺倒和過去給馬喂鹽時的感覺一模一樣。
晚飯的時候,我的那頭牲口得到了比別人牲口多一倍的賞賜。我甚至想給它喝一口酒。在云杉的衣冠下拉上睡袋拉鏈時,牲口們已經(jīng)不在了。什么也來不及想,就酣然入睡了。半夜里醒來,先是看見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斷裂的一道冰川,那齊齊的斷口在那里閃著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為我是躺著的,所以,它們的身軀在我眼里顯得很高大。那些簡陋的鞍具也卸下來了。月光不論多么明亮,都是一種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體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細節(jié),剩下一個粗略的輪廓。這樣的因造成了一個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國人布封在書中贊譽過的,符合于我們的經(jīng)驗與期望的馬了。
布封說:“它們只是豪邁而狂野?!?/p>
在這樣的一個寒夜里,它們的行走是那么輕捷,輕輕一躍,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沖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點細小的響動,都會立即叫它們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豎立起來。它們蹬過溪水,水下的沙子就泛起來,沙沙響著,流出好長一段,才又重新沉入水底。我的那匹馬向著我走了過來。它的鼻子噴著熱氣,咻咻地在睡袋外面尋找。我把手從被子里拿出來,說,可是我沒有鹽巴。它沒有吃到鹽也并沒有走開。它仍然咻咻地把溫暖的鼻息噴在我的手上。它內(nèi)在的稟性仍然是一匹馬:渴望和自己的馭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著的那只手并沒有縮回被子里,撫摸著它那張長臉上的額頭中央。這樣的撫摸會使一匹好馬懂得,它的騎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我們的諺語說: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一場大雪下來,不要說再繼續(xù)上山,就是下山的路也完全看不見了。收音機里的天氣預(yù)報說,一個晴天后,將又要下一場大雪。我們必須下山去了。除非我們想在山上過完整個冬天。
頂著刺眼的陽光,我們給馬備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們帶來的所有東西。這一來,它們又不像是馬,而像是牲口了。它們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沒入了雪里,它們窄窄的胸膛推開積雪,開出了一條道路。就是這樣,我們的雙腳還是深深地沒入積雪。不到半天工夫,我那專門為了這次上山而買的運動鞋就報銷了。不得不爬到馬背上。倒是馬隊的主人說,沒有什么,牲口就是叫人騎的嘛。我說,這么深的雪,它怕是不行吧。馬的主人說,我看你是懂點馬的人。我告訴他我的家鄉(xiāng)是在哪里。他說,哦,出好馬的地方。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那些神氣十足的馬在我們這里沒有用處。他說,以前,有人從別的地方買來過名馬。但在崎嶇的山路上,在這樣的大雪里,不是跌殘就是摔死了。他還說,那樣的馬太金貴了。而這些牲口,命賤,像是使不壞的東西。我說:其實就是另一種馬嘛。他說,是,山地馬。
這些矮小、堅忍的山地馬,又搖響了脖子上的鈴鐺,馱著我們上路了。
陽光明亮地照耀著,空氣里充滿了水的芬芳。已經(jīng)能看到山下蜿蜒的公路了。同伴們開始大聲歌唱。這時,有人發(fā)現(xiàn),騎這些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著韁繩,它們自會順著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來告訴它行走的方向。于是,全體都把手抄在懷里,開始大聲歌唱。我禁不住想這些馬確實該有另一個名字,就叫牲口。馬應(yīng)該是有一個騎手的。這些牲口這樣走著,我們就成了貨物,沒有生命的東西,從一個地方被運到另一個地方。事實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鄉(xiāng),這樣的搬運工作不勞馬做,幾頭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馬是風(fēng)暴,是閃電,牛才是這樣百折不撓的堅忍綿長。人總是這樣的:不否認生活中需要牛,但總認為作為一個個體,自己更加適合美麗的、矯健的馬。更主要是認為,這樣的勞役對于馬是不適合的。這些馬從事了牛的工作,而使自己淪于平凡。我不能使它們完全變回去,恢復(fù)馬的一切天性了。這是世世代代的遺傳使然。我相信,它們的祖先也是從草原上來的。它們是淪落了的一群,在傳遞血脈的同時,傳遞了它們對于山地的適應(yīng)——使高大的身軀日漸矮小,來對付復(fù)雜的坎坷。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它們同時傳遞了認命的悲哀,逆來順受,蕩盡了英雄氣息,而淪落為這樣的一群。是的,它們只好叫作牲口了,因為它們已經(jīng)沒有了馬的靈魂,只余下一副馬的外表了。如果這個世界一定要把馬變成一種不需要騎手的動物,那造物主盡可以只造出牛,而不要馬的這個品種了。
沒有想到人在社會里,從遺傳,從四周環(huán)境不斷得到的淪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斷喪失個性的過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過了。好了,行程就要終止了。雪山在背后越升越高。那些馬離開的時候,我不去看它們遠去的身影,因為我不會像對真正的好馬那樣用尊敬的眼神。但我也不會用憐憫的眼光看著它們,因為這是毫無用處的。這個世界正在把一切淪于平凡的過程加快。也許,到最后只有這些雪山未被融化之前還能超拔于這個過程之上。
那些牲口走遠了。風(fēng)吹著它們脖子,銅鈴聲在黃昏回蕩。寒氣四起,我抬著頭,看到晚霞又一次燃紅了雪山之巔。
(林冬冬摘自四川文藝出版社《大地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