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白
小時(shí)候,怕刺、怕腥。長身體的時(shí)候,上山下鄉(xiāng),年節(jié)吃魚,都盯著魚身,誰愛吃魚頭啊!
知道好好過日子了,發(fā)現(xiàn),妻子愛吃魚頭。初始,以為是把魚身讓給丈夫、兒子吃。直至嘗了清蒸魚頭骨的那一層滑膜,才知,那鮮味,是魚身上的肉無法比擬的。家里的餐桌,多了紅燒魚頭、清蒸魚頭、魚頭濃湯。魚頭骨,仍由妻子包銷。
家里吃了不過癮,攜妻找飯店吃魚頭去。一家老字號(hào)餐廳的紅燒魚頭,名為“乾隆魚頭”。至今未聽說此菜與乾隆帝有關(guān)的民間故事。不過,此菜確有獨(dú)到之處:魚頭淺淺地過油,輔料是七八塊一厘米厚的寸寬豆腐,豆腐被塞入一顆小肉丸,放入油鍋氽熟。然后,在魚和豆腐里,放入酒、醬油、蒜頭,用高湯燜煮。起鍋前,放入綠的大蒜、紅的尖椒,提味亮眼。你想,魚、肉、豆腐各自逞鮮,在高湯的沸煮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滲透,互相融匯,最后的魚頭是一種什么滋味?
這一款改造了的紅燒魚頭,湯汁比傳統(tǒng)的紅燒要大。用的是胖頭魚。魚嘴邊的滑肉,黏附著骨頭的滑膜,是魚頭中的精致美味。只是,這樣燒法,吃到魚頭下厚厚的肉身,便有木呆之感,需靠汁水浸裹再食。
要吃出魚頭的本味之鮮,還是清蒸為好。住處樓下開了家石浦直銷魚店后,去買了據(jù)稱是野生的小黃魚,一碗放六七條清蒸,在妻子筷下?lián)屃艘恢霍~頭放入嘴里,清鮮之味,溢滿舌唇。只是那款南北皆喜的“剁椒魚頭”,椒碎紅眼,它的魚頭骨卻因?yàn)檫^于咸辣,失卻了魚鮮之本。喜歡點(diǎn)這款魚的食客,多半是“辣鄉(xiāng)”居民,或嗜辣新客,他們只是吃魚頭下的肉,過癮一下那肉中的咸辣而已,不是真正好那一口魚頭骨。
江南城鎮(zhèn)的大小餐館,幾乎都有用胖頭魚的魚頭燉出的“魚頭濃湯”。我們吃過城里“老字號(hào)”餐館的魚頭濃湯,在魚頭湯里標(biāo)配豆腐外,又加了蛋餃、魚丸、火腿、香菇、青菜,偌大的湯盆,色彩鮮艷,頗引眼球。我們也吃過小鎮(zhèn)農(nóng)家餐廳的魚頭濃湯,僅放了豆腐、筍片、青菜共燉。名餐館的魚頭湯汁,加入過多輔料,已見雜味,隱了魚鮮;農(nóng)家餐廳的則魚味清純,那魚的頭骨滋味不破。問妻,哪款更鮮?她說,自然是存魚本味的。輔料適當(dāng),能引魚味之鮮;輔料過度,則魚味被雜之于無形。
吃魚頭濃湯,都說味在骨里、鮮在湯里、渣在肉里??墒?,我遇到了一次意外。那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餐館,見我在菜單里“魚頭濃湯”旁打鉤,服務(wù)員笑著提醒,這個(gè)菜時(shí)間會(huì)長一點(diǎn),是現(xiàn)燉的。
端上的真是一大盆乳白色的魚頭濃湯:魚頭沉沒,湯面浮著幾顆雪白的魚丸,魚丸之間,橫臥著淺黃的大白菜心,寸塊的豆腐與菜心做伴,盆面顯出淺淺的雅致。一匙湯入口,醇厚的、濃濃的鮮,讓口舌進(jìn)入魚鮮新境界??床怀鰷锛恿耸裁刺厥獾妮o料。那么,就是燉煮的時(shí)間恰到好處、火候的大小恰到好處、咸淡的掌握恰到好處。特殊還在于,魚頭骨下,那厚厚的魚背脊肉鮮而嫩,絕無肉渣之感。
我問服務(wù)員:這魚頭入味,加了什么東西?服務(wù)員笑答: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