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東東的這種表現(xiàn),在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中被稱為“分離焦慮”的初期反應。分離焦慮又稱離別焦慮,多發(fā)于學齡前期。孩子剛剛入園,出現(xiàn)分離焦慮是正常現(xiàn)象。但是,分離焦慮的情況過于嚴重,或者幼兒停留在前兩個階段(反抗階段和失望階段)的時間過久,就有可能演變成焦慮癥。
孩子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是邁出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一步。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家長們既要看到幼兒園生活對培養(yǎng)孩子獨立社交、學習與探索的必要性,積極鼓勵孩子去適應幼兒園生活,也要尊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接納孩子的情緒波動,耐心地引導他們盡快度過焦慮期。
第一,家長可以提前讓孩子的生活作息與幼兒園同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提前適應新變化。比如,入園前開始培養(yǎng)孩子獨自如廁、吃飯、穿脫衣服的能力,培養(yǎng)定時午休的習慣,培養(yǎng)與多個陌生小朋友一起游戲的興趣。如果孩子太小,還可以教會他們?nèi)绾蜗蚶蠋煂で髱椭?/p>
第二,對于安全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增強對幼兒園的了解和安全感是重點。如果你與孩子之問已經(jīng)是這兩種依戀關系,那么孩子與你分離時自然就會有焦慮,只是程度上有差別。此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于幼兒園生活的繪本,帶孩子去參觀將要入學的幼兒園,到附近去玩耍,觀摩小朋友在幼兒園玩耍和放學的景象;還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放學時爸爸媽媽也會在門口準時來接他們。
第三,對于回避型依戀的孩子,改善親子關系才是重點。盡管從表現(xiàn)上,這種類型的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讓家人在這個階段很是省心,可是由于依戀關系不夠牢固、安全,孩子成人后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和行為問題。所以對于這類孩子,父母應該引起重視,著手修復親子關系。比如,保持對孩子表達需求信息時的敏感,盡量解讀,及時回應,及時確認需求;多用心陪伴孩子,與孩子親密互動,多做游戲,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保持愉快的情緒與孩子進行交流。
第四,鼓勵并支持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維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如果孩子的主動探究行為得到鼓勵,就會形成人格上的主動性,更有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力;反之孩子就會缺乏主動性,逐漸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守護或鼓勵孩子的主動行為,鼓勵他們主動選擇感興趣的課程,主動挑選游戲方式,主動迎接挑戰(zhàn)并交朋友。
第五,家校聯(lián)合,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情況。家長們既要挑選管理科學、尊重孩子天性的幼兒園,也要注意與帶班老師的溝通,經(jīng)常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不僅家長自己不焦慮,也可以讓老師更了解孩子,避免誤解、誤讀孩子的行為。只有家園形成合力,才能為孩子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王明姬 心理專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