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會撒謊?
孩子撒謊了,爸媽應該怎么辦?
其實,孩子的撒謊應該分年齡看待,2-3歲和3-12歲的孩子撒謊,所反映的問題各不相同。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孩子懂得說謊、會說謊意味著他的心理理論能力(對他人想法和意圖理解的能力)獲得較大的提升。因為說謊的前提是孩子需要能理解背后的意圖,把握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意圖、觀點等)。不過,小學前孩子的說謊往往與小學后說謊會有區(qū)別,由于學前的孩子不能正確區(qū)分自己想象的內(nèi)容和真實發(fā)生的事實,所以他們的謊言帶有濃烈的幻想色彩,與誠實無關。
一般來說,6歲及以上孩子說謊的能力會有“質”的提升,他們懂得包裝自己的謊言、試圖隱瞞自己的真實目的,通過其他事情來提高謊言的可信度。例如為了拿到零花錢,會騙父母說學校又要收費了等。
研究顯示,小學生的說謊行為隨年齡的增長呈下降的趨勢。調(diào)查顯示6-8歲孩子的說謊行為較為普遍。7歲以后,孩子的說謊行為變得穩(wěn)定,7歲仍然經(jīng)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后撒謊的頻率也高于其他孩子。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與以后的盜竊、犯罪有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成年后違法犯罪者,往往始于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說謊。因此,家長需要引起注意。
6歲以下的孩子將所有與事實不符的言語都視為說謊,包括錯誤的猜測、開玩笑等;6-10歲之間,孩子認為說謊是錯誤的行為,不能區(qū)分有意和無意說謊。家長有時的“小謊言”可能會被孩子認為是一種故意的行為,是很難被原諒的;10-11歲時,孩子認為只有有意圖的、有目的的才是說謊,而善意的謊言有時是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為了趨利避害。當孩子明白做錯事會受到懲罰時,會產(chǎn)生一種恐懼,潛意識想逃避懲罰,于是他們可能會選擇撒謊。已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犯錯時,過分地追問會增加孩子說謊的概率。
例如,媽媽拿著一個大蘋果和一個小蘋果讓兄弟倆選擇吃哪一個。嘴饞的弟弟開心地說:“我要最大的。”媽媽面露不悅,責備地說:“好孩子不要老想著自己,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哥哥聽到后“機靈”地說:“媽媽,我要最小的那個蘋果,大的讓給弟弟吃?!眿寢屄犃撕芨吲d,表揚哥哥懂事并把大蘋果獎勵給了哥哥。
這種無意識的懲罰誠實、獎勵說謊的行為會使孩子為了獲得獎勵而不斷地選擇說謊。
孩子渴望得到尊重和表揚,也越來越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于是,為了滿足自己受到尊重的心理,孩子會說謊,夸大自己的經(jīng)歷和能力。例如,為了獲得同學的羨慕,孩子撒謊說自己暑假曾在美國待了兩周,很好玩等。
關注孩子的說謊行為,分析撒謊背后的原因在小學階段,若孩子有說謊的習慣,以后也更容易撒謊。因此每次孩子說謊的時候,家長都應該指出來,并及時更正孩子。家長要關注的是撒謊背后的原因,而不僅僅是撒謊行為本身。當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的時候,家長需要準確了解撒謊背后的原因,不要將自己“假想”的內(nèi)容強加在孩子身上。當家長與孩子一起解決相關問題后,能讓孩子明白直面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例如,孩子最近多次以學校要交費為由找父母要了很多錢,媽媽詢問老師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了,于是把孩子責罵了一頓。孩子哭著說:“媽媽,我只是想買那套小百科的書?!敝挥辛私夂⒆诱f謊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為孩子樹立誠實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會讓孩子明白到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這不但能避免孩子受到其他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也能堅定孩子保持誠實的價值觀。例如,無論老師在學校如何跟孩子強調(diào)誠實的重要性,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也會說謊,那么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混亂,認為其實說謊是可以被接受的。此外,還讓孩子閱讀一些有關誠實的故事和實例,誘發(fā)孩子對撒謊的罪惡感、對誠實的向往。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真實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家長不妨在孩子的閱讀材料中多增加一些相關內(nèi)容。
針對不同的撒謊現(xiàn)象,進行區(qū)分列待如果孩子不能區(qū)分幻想、聽來的信息和事實(幻想型謊言),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家長不應斥責孩子,而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樣為什么不對;如果孩子是為了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而撒謊,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說謊的理由,談談善意的謊言與一般謊言的區(qū)別,以免孩子對誠實的含義產(chǎn)生疑惑;如果孩子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躲避懲罰而撒謊,家長就一定要嚴肅對待,可以先與孩子交流,再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正確使用獎勵和懲罰,避免增加孩子的讜謊行為當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地指出來,并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例如爸爸為了不接電話,讓孩子在電話中告訴對方自己不在家。當孩子撒謊任務完成后,爸爸就夸孩子聰明。這種不恰當?shù)谋頁P,會使孩子認為撒謊是正確的。在獎勵孩子時,家長要多使用精神獎勵,減少物質獎勵對孩子說謊的誘惑性。研究發(fā)現(xiàn),與精神獎勵相比,物質獎勵對孩子撒謊的誘惑性更大。當孩子表現(xiàn)良好時,不妨多表揚孩子,多以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作為獎勵。而當孩子犯錯時,要鼓勵孩子誠實、說實話,堅持“坦白從寬、拒絕從嚴”的原則。在懲罰孩子時,避免使用太重的懲罰,多使用討論和引導,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錯。當孩子說實話后,一定要給予肯定。切勿在聽完實話后馬上責備孩子,將對說實話行為的獎勵與實際錯誤行為的懲罰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