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 賀小青
“托物言志”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比如李忱的《瀑布聯(lián)句》:“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弊髡咭圆回潙傧獫径枷虼蠛5钠俨急磉_自己“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的豪情壯懷。如果我們將這種手法移植到寫景敘事的文章中,以物寫人,通過賦予意象某種人格化特征,來寄托作者的某種情感,我們的文章就會搖曳多姿,熠熠生輝。這里,我們以陸蠡的《囚綠記》為例,來談?wù)勅绾芜\用這種手法。
《囚綠記》是現(xiàn)代散文家陸蠡先生的代表作品,文章寫于1938年秋,當(dāng)時正處于抗戰(zhàn)時期,全國人民需要緊密團結(jié)起來進行抗?fàn)?。作者?dāng)時正在淪為孤島的上海,看著“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由此他懷念起一年前,自己暫住北平之時,生活在陰暗潮濕的房間里窗外的常春藤?!熬G”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樂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顏色。常春藤的綠枝條也象征著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贊美常春藤綠枝條“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頌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那么文章是如何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呢?
依托點就是指所用之物與所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志向之間有相同、相似之處,即“物”與“志”,“物”與“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描述時,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點為核心,物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愿。在《囚綠記》中,作者通過描述在陰暗潮濕房間外生長的常春藤,贊美常春藤綠枝條“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頌中華兒女在國家危難之時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寄情于物,將紛繁復(fù)雜的人生感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予以體現(xiàn),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即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物是基礎(chǔ),不能很好地描繪物,志就無從談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起來的基礎(chǔ),志向表達肯定就蒼白無力。所以描繪物時,我們要把所描摹之物摹神傳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肚艟G記》中,作者抓住常春藤的具體特征,“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弊髡咦プ〕4禾俚木唧w特征,運用一系列的動詞、形容詞對常春藤進行豐富而細膩的描寫,并在這種描寫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贊美了常春藤倔強和崇高的品格,闡述了生命的內(nèi)涵就是堅強不屈,啟示我們要對理想充滿希望。
描寫是托物言志的一種重要方法,這要求作者善于觀察、精選角度、善用描寫手法、語言傳神。這里的描寫手法主要有象征、聯(lián)想、比喻、擬人、直抒胸臆等,它們是物與志聯(lián)系的紐帶。在《囚綠記》中,作者采用大量的比喻、擬人、排比的手法渲染常春藤之美,賦予常春藤堅韌不拔的品格,從而贊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中華民族。在描繪事物時,作者傾注了深厚的情感,字里行間洋溢著真情,這樣的物就有了情感,有了思想,有了靈性,也就完成了托物言志的運用。如“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