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夏日溽暑,酷熱難當,瓜棚豆架、竹林軒窗、榆柳蔭檐、青葦湖蕩,品茗遣夏,亦無不可。
在清代李漁眼里,“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焙扇~沾露,蜻蜓點水,菰雨生涼,有風即人飄搖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
我喜歡尋找從前古典的木橋或石橋。站在木橋上,處處都是田園山水。正如陳繼儒《小窗幽記》中所說:“俗念都捐,塵心頓洗?!?/p>
總想起小時候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小村南面有一條河,靈動溫婉,蒿茼凝綠,河鮮潑刺。村姑織網(wǎng),漁人捕魚,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
清澄的月光下,人們圍坐在院子里的桑木桌旁,悠然地抿著老白酒、吸著炒螺螄。濃濃的飯菜香引來了低飛的流螢,引來了陣陣歡聲笑語。
鄉(xiāng)親們撂下飯碗,便拎著小杌子或小板凳,搖著蒲扇,三三兩兩聚到木橋上乘涼。我們坐在干凈的庭院里納涼。祖父邊編竹籮邊給我們講民間故事,不失時機地對我們進行仁義道德、忠孝節(jié)義的教育。
明月掛在鐵質枝椏間,月輝似涓涓細流,天地便如銀如鉑,朦朧而氤氳。流螢成群地在夜空中飛翔,那美妙的形象和光影把深邃的夜色點綴得分外瑰麗、分外神奇。
祖母坐在小凳上,我們圍在她旁邊,聽她講七仙女和白蛇傳的故事。祖母搖著一把蒲扇,搖著緩緩流淌的時光。院子里的墻頭上掛著鋤頭、彎刀和連枷,以標點符號的姿勢,記錄著遠去的農耕歲月。
我們總喜歡奔走于墻角、菜畦、草叢和草垛間,捕到螢火蟲,裝進墨水瓶里,比賽誰捉得多哩!父親見了便給我們講起“車胤盛螢照讀”的故事,我們聽后很受鼓舞,理想的種子在少年的心中悄悄萌發(fā)。
木橋兩側依次擺放著竹席、板凳、涼匾等。莊稼漢們往往赤裸著上身,談論著莊稼的長勢和收成。媳婦們聚在橋尾扯著家長里短,有的納鞋底,有的結網(wǎng),還有的在船上墊一張?zhí)J葦席,斜躺在上面,頗有“瑩瑩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憂怨。
葦叢里時時傳來野鴨的撲翅聲和驚飛的鳥鳴聲。蛙們以一種原始的激情,填補農事的間歇,貫穿春種秋收。農人從其旋律中,能傾聽到稻麥分蘗、坐胎和灌漿的聲音。
鄉(xiāng)村的夜晚,除了飄飄悠悠的蟲鳴,便是盈盈灌耳的陣陣蛙鼓,激昂亢奮地聒噪著,將落寞的靜夜和曠野,喧囂得如同夏天一般熱情洋溢、生機勃勃。
在木橋上覓夏涼,讓我們走出喧囂和浮躁,走出局促和狹隘,享受眼前的清風明月、耳畔的鄉(xiāng)音土韻,擷拾遺落在歲月深處的悲憫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