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潤
(響水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江蘇 鹽城 224600)
能讓莘莘學子感覺物理簡單易學是我們的教學追求.筆者根據(jù)教學現(xiàn)狀,結合教學經(jīng)驗,篩選學生的易錯點、易混點和疑難點,羅列教師的易漏點、易偏點和薄弱點,反復思量、整合資源、架構體系,旨在讓知識更有價值、讓教育更接地氣、讓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學生學會鑒別直線運動、理解運動的描述和體驗技能的提高.
常規(guī)知識不必贅述,這里溫故6個問題.
問題1.下列情景中物體做的是直線運動嗎?
(1) 如圖1所示,從空中某位置自由落下的小球,壓縮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輕彈簧,反彈,再落下,再反彈,……小球始終在同一豎直方向上.
(2) 如圖2所示,在空中某高度水平勻速飛行的飛機上自由釋放的炮彈,不計空氣阻力.
圖1 小球
圖2 炮彈
這樣的問題,在學生中經(jīng)常生成兩種截然相反的答案,在課堂上經(jīng)常一石激起千層浪,辯論、疑惑、探討豐富多彩.典型觀點有:“小球做曲線運動.因為它每到最低點或最高點速度方向都改變了360°”,“小球做直線運動.因為它的運動軌跡始終在同一直線上”,“炮彈做曲線運動.因為它離開飛機后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炮彈做直線運動.因為它離開飛機后始終位于飛機正下方”等.
要厘清這些問題,不妨先探討問題2.
問題2.鑒別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的依據(jù)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答案容易達成共識,應該是物體的運動軌跡.軌跡是直線則為直線運動,是曲線則為曲線運動.
此時,我們可以分析圖1所示的問題.小球運動軌跡是一個線段,始終在同一直線上.從物理意義上講,我們認為小球做的是直線運動,默認以地面為參考系.然而,有學生認為“小球每到最低點或最高點速度方向都改變了360°”怎么辦?這個問題很好辦,其實小球每次到最低點或最高點的瞬時速度為0,即此時它沒有速度,言下之意是此時的速度方向和大小都沒了,自然就不存在方向改變的問題.
問題3.物體在空間的運動軌跡是否具有相對性?
有學生認為“物體在空間的運動軌跡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形狀不會隨參考系的選擇而改變”.
圖3 重物
這里,我們引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物理必修1“第1章第1節(jié)參考系”的一幅插圖來說明.[1]如圖3所示,在空中某高度水平勻速飛行的飛機上,自由釋放一個重物,拍攝他們在不同位置的照片,疊加觀察.飛機上的觀察者看到重物幾乎做直線運動(以飛機為參考系), 地面上的觀察者看到重物做曲線運動(以地面為參考系).可見,物體在空間的運動軌跡具有相對性,同一物體運動軌跡的形狀也會隨參考系不同而不同.
因此,圖2所示的問題,準確的說,以飛機為參考系炮彈做直線運動,以地面為參考系炮彈做曲線運動.
問題4.描述直線運動有哪些方法?
圖4 運動的描述
文字是首先考慮的.但是,僅靠文字,隨便描述一個物理問題可能就需要長篇大論,內容煩冗.所以還有公式、圖像等方法.公式描述,就是全世界統(tǒng)一規(guī)定一套物理符號,采用數(shù)學描述,簡潔明了.圖像描述,形象直觀,對應精準,一圖勝千言.當然,實踐中這三者經(jīng)常被聯(lián)合運用,相輔相成,其關系如圖4所示.
例如,要描述一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引入公式v=v0+at,其v-t圖像是一次函數(shù)關系,當然其取值范圍會根據(jù)實際意義有所限制.
問題5.描述直線運動為什么要規(guī)定“正方向”?
有學生說“我就不喜歡規(guī)定正方向,啰嗦”.
這種說法暴露了該學生尚未頓悟.其實,規(guī)定“正方向”是我們簡化問題的一種智慧.描述直線運動需要多個矢量,而矢量運算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也就是“1+1”不一定等于“2”,要看方向是什么關系.換言之,矢量的方向和大小均要參與運算.而標量運算遵守的是代數(shù)運算法則,“1+1” 肯定等于“2”. 描述直線運動,既有標量又有矢量,如何簡化描述呢?描述直線運動幾個矢量的方向均只有互為相反的兩種可能,只要在矢量大小數(shù)據(jù)前貼上“+”“-”標簽表示方向,就可以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shù)運算,等式中同時有多個矢量和標量也無妨,運算結果的“+”“-”繼續(xù)反饋矢量的方向,有效簡化了問題的描述.其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運算法則
當然,規(guī)定“正方向”實際是規(guī)定“正負方向”.因為,一旦規(guī)定了“正方向”,其“負方向”也隨之被規(guī)定.為了簡潔,我們描述為規(guī)定“正方向”即可.
問題6.解讀直線運動圖像需要注意哪些關鍵信息?
首先是坐標系,注意坐標軸、原點、標度等,注意坐標軸表示什么物理量,原點是否從0開始,標度的數(shù)值排布規(guī)律及其單位.其次是圖像,注意其形狀、斜率、交點、“面積”等,結合相關知識理解其物理意義,譬如v-t圖像中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
探討3道例題,期待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驗技能的提高.其中,“例1”的原型來自高中物理教科書,“例2”進一步研究如何用v-t圖像描述上述“問題1”中小球的運動情況.
圖6 例1圖
例1.圖6中的3條直線描述了甲、乙、丙3個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3個物體均做勻速運動.
完善基礎建設,促進生態(tài)發(fā)展是落實智慧城市的重要工作,由于城鄉(xiāng)規(guī)劃工作涉及面積較廣,人口和社會結構的復雜性導致部分區(qū)域的基礎設備和公共設施缺失,智慧城市背景下,既要重視該區(qū)域的基礎設備與公共設施的完善,還要注重綠色生態(tài),提高目標區(qū)域的宜居性。做好該工作需從以下幾點著手:
(B) 乙和丙在t=10 s時相遇.
(C) 3個物體中甲的加速度最小.
(D) 在0~10 s內3個物體中乙的位移最大.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解讀直線運動圖像的基本功.如果認為(A)(B)選項都正確,說明你把坐標軸看錯了.這是v-t圖像,而非x-t圖像.3個物體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的交點只能顯示速度相等,并非相遇.故(A)(B)選項均不對.
例2.如圖1所示,從空中某位置自由落下的小球,壓縮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輕彈簧,反彈,再落下,再反彈,……小球始終在同一豎直方向上.試用v-t圖像大致描述小球的運動情況.
此題考查勻變速直線運動、胡克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等知識點,對運動的描述要求較高.不少同學認為“小球在下落過程中,一旦接觸彈簧則立刻開始減速.”這是典型的物理觀念錯誤,需要認真糾正.
圖7 小球
圖8 小球的運動圖像
圖9
例3.如圖9所示,在光滑絕緣、足夠大的水平桌面上,放置兩個質量均為m、相距為L的小球,其中A球帶正電,B球不帶電.今在桌面上方突然加上一個平行于AB連線的水平方向勻強電場(圖中未畫出),若兩球每次碰撞均無電荷轉移,每次碰撞前后兩球恰好實現(xiàn)速度交換,碰撞時間不計.試求:從加上電場到第n次(n>2)碰撞時A球的位移.[2]
此題綜合考查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需要較高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若用解析法,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動量定理、數(shù)學歸納等知識求解,其篇幅長、易出錯(讀者可以嘗試);若抓住“速度交換”“無電荷轉移”等題眼,建立合適的v-t圖像,問題將迎刃而解,答案便由圖可知!
易知,A球每次碰撞前后的加速度相同,它的v-t圖像斜率就相同,其圖像相互平行;B球每次碰撞后均以“交換”來的速度做勻速運動,直到下一次碰撞,其圖像都平行于t軸.
解析:以AB連線方向為正方向、A球初始位置為坐標原點,從突然加上勻強電場時為計時起點,建立直角坐標系,同時畫出兩球的v-t圖像,如圖10所示.
圖10 兩球的運動圖像
A球先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設經(jīng)時間t1,運動位移為x1=L時與B球發(fā)生第1次碰撞,位移x1=L為t1時間內A球圖像與t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碰撞后B球以“交換”來的速度做勻速運動,A球則再次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設經(jīng)時間t2、運動位移為x2時與B球發(fā)生第2次碰撞,則x2為圖中t1~t2時間內A球圖像與t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等于B球圖像與t軸圍成的“矩形面積”;碰撞后B球以再次“交換”來的速度做勻速運動,A球則做以“交換”后的速度(等于碰撞前B球的速度)為初速度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設經(jīng)時間t3、運動位移為x3時與B球發(fā)生第3次碰撞,則x3為中t2~t3時間內A球圖像與t軸圍成的“梯形面積”,等于B球圖像與t軸圍成的“矩形面積”.
有幾何關系可得x1=L,x2=4L,x3=8L,x4=12L,…,xn=4(n-1)L,其中n=2,3,4,…(當n=1時x1=L).
從加上電場到第n次碰撞時A球的位移為
xAN=x1+x2+x3+x4+…+xn=L+4L+8L+12L+…+4(n-1)L=(2n2-2n+1)L.
(n=2,3,4,…)
圖11
這里設計3道習題,供同學們學以致用、內化提升.
習題1.如圖11所示,物體以初速度v0沿粗糙固定的斜面上滑,達到最高點后返回出發(fā)點.為了描述該過程,下列v-t圖像正確的是
點撥:答案:(C).觀察4個選項的圖像,均以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以出發(fā)點為坐標原點.注意,物體下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小于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則其圖像斜率較??;下滑的速度方向相反,則其圖像進入第四象限(v的負半軸);下滑與上滑的距離相等,則其圖像與t軸圍成的兩個三角形“面積”大小相等,位移正負抵消,全程合位移為0.
圖12
習題2.如圖12所示,一小球從空中某位置自由落下,撞擊水平地面后以較小速率反彈,上升,下落,再反彈,……忽略小球與地面的接觸時間,不計空氣阻力,試用v-t圖像大致描述小球的運動.
答案:以豎直向下為正方向,釋放點為坐標原點, 如圖13所示.或者,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釋放點為坐標原點,如圖14所示.
圖13 小球的運動圖像
圖14 小球的運動圖像
點撥:圖13或圖14任意畫出一幅即可.注意,小球的機械能損失于它與地面的碰撞過程中,故反彈高度一次比一次??;空氣阻力不計,則每次豎直上拋的位移與自由下落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其v-t圖像上需要定性顯示出來.
圖15
習題3.如圖15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A和B,用輕彈簧連接,并用細線懸掛于足夠高的O點,處于靜止.今突然燒斷細線,不計空氣阻力,以地面為參考系,試用v-t圖像大致描述兩個小球的運動.
答案:以地面為參考系,以球的初位置為坐標原點,兩球運動的v-t圖像如圖16所示.
點撥:此題抓住一些關鍵點的運動關系,通過描點、連線,能大致畫出兩球運動的v-t圖像即可.由受力分析、運動分析等基礎知識容易知道,燒斷細線瞬間(t=0時刻),A球的加速度為2g豎直向下,B球的加速度為0,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隨著兩球下落,彈簧伸長量逐漸變小,A球做加速度由2g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B球做加速度由0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當彈簧第一次恢復原長時(設為t1時刻),兩球的加速度均為g,此時兩者圖像的斜率平行,但A球速度大于B球速度,彈簧開始被壓縮,A球繼續(xù)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B球繼續(xù)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當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設為t2時刻),兩球瞬時速度為相等,A球的加速度0,B球的加速度為2g豎直向下.此后,彈簧壓縮量逐漸變小,A球做加速度由0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B球做加速度由2g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彈簧第2次恢復原長時(設為t3時刻),兩球的加速度均為g,兩者圖像的斜率再次平行,但A球速度小于B球速度,彈簧開始被拉伸,A球繼續(xù)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B球繼續(xù)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彈簧被拉伸到最長時(設為t4時刻),兩球瞬時速度為相等,A球的加速度2g豎直向下,B球的加速度為0,t4時間內兩球下落的位移相等,彈簧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彈簧完成一個周期.然后,進入下一個周期的運動,……縱觀全局,若把小球A和B看成一個整體,其(質心)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兩者圖像交點的連線斜率即為重力加速度g.
此題若要精準畫圖,涉及矢量合成,要求較高.兩球的運動可用方程分別描述為vA=vA0sinωt+gt和vB=-vB0sinωt+gt,其v-t圖像如圖16所示,注意兩球圖像并不關于v=gt線對稱.當然,若以其中一個小球為參考系,則另一個小球做簡諧運動,其v-t圖像就是正弦函數(shù)圖像了.
新時代的物理教育,從教學策劃到資源整合,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操,從教學理念到素養(yǎng)落實,每個細節(jié)都呼喚規(guī)范呈現(xiàn),目的是深入淺出、寓教于樂、提升素養(yǎng),讓學生茅塞頓開、學有所獲,讓教師眼前一亮、受到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