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鄰居們熱情地招呼:“回來了?”這聲招呼讓女子感覺親切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莫名的異樣感:之前回家鄰居從來沒這樣問候過,一般都是“上哪兒去了”“吃了沒”之類的,這聲“回來了”怎么隱約有種疏離感呢?
很快,這份異樣感就落實了。鄰居又接著問:“啥時候回去?”“回去?”女子輕聲念叨,這里雖然還是她的家,但她已經(jīng)不完全屬于這里了,終究還是要“回去”的。
在外漂泊數(shù)年,已經(jīng)定居在外的“游子”回到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仍有他的房子,甚至仍有他的田地,只不過早已交給別人耕種。住在家里,熟悉的感覺還在,鄉(xiāng)親們一聲聲的“回來了”也讓他感動。但他終究覺得不踏實,一顆心飄飄忽忽的,總有些安穩(wěn)不下來。后來,他終于找到了原因,前來拜訪的親友無一例外地會問一句:“什么時候回去?”
看來,假如存在“回去”的“回來”的,都不是真正的“回來”,那種不知哪里才是家的漂泊感一直都在,語言的魅力也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