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芳,魏永啟
(東華建設地礦公司,山東 鄒城273500)
兗州礦區(qū)經(jīng)過長時間開采,煤炭資源日益減少,如何實現(xiàn)不規(guī)則塊段的安全高效開采,已成為各礦面臨一大難題。本文通過研究大角度綜放工作面旋轉開采技術,可有效解決工作面大角度旋轉帶來的設備上竄下滑、支架管理等諸多難題,為類似條件礦井開采提供了有力借鑒。本文以鮑店煤礦7302工作面旋轉開采為工程背景,對大角度綜放工作面開采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為礦井的安全高效開采奠定了基礎。
鮑店煤礦7302綜放工作面位于礦井七采區(qū)北部,是七采區(qū)西翼3煤層第一個工作面。北西起工作面切眼,距七采區(qū)邊界線10m,距5310(N)工作面采空區(qū)119~138m;南東至工作面設計停采線,距待掘的七采新回風巷100m;北東緊靠礦井邊界保護煤柱線,距興隆莊3煤采空區(qū)50m;南西鄰尚未回采的7304工作面。工作面煤層底板標高:-350m~-521m/-435m。
工作面煤層總體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煤層產(chǎn)狀為:走向33°~105°~175°,傾向123°~15°~85°,煤層傾角2°~14°,平均8°。工作面東南部煤層傾向變化較大;工作面中部煤層傾角較大,最大14°。
由于七采區(qū)西部以“鋪子斷層”為采區(qū)邊界,7302工作面切眼附近為不規(guī)則區(qū)域,按照常規(guī)布置,煤炭損失量大。采用“旋轉”布置方案比“常規(guī)”布置可多回收煤炭資源28.6萬t。工作面輔運順槽超前膠帶順槽168m,旋轉旋轉弧長累計232m;旋轉段兩巷高差最大8m,最小1m;切眼與膠帶順槽最大夾角126°。7302工作面旋轉開采區(qū)域詳見圖1。
圖1 7302工作面旋轉開采區(qū)域示意圖
7302工作面自西北向東南推進,其北順槽作為工作面輔運順槽,緊靠礦井邊界煤柱線,順槽內(nèi)布置移動電站;南順槽作為工作面膠帶順槽,靠工作面內(nèi)側布置膠帶輸送機,為實體巷道。7302工作面主要回采巷道參數(shù)見表1。
表1 巷道斷面參數(shù)表
工作面長度288m,推進長度1967m/2135m,面積:590305.6m2。煤厚平均為9.05m,基礎儲量721.2萬t。
1)輔運順槽超前膠帶順槽168m,旋轉弧長232m,調(diào)面幅度大、工期長,工序復雜。
2)調(diào)面期間易造成運輸機上竄下滑及咬架、擠架現(xiàn)象。
3)切眼與膠帶順槽夾角126°,膠順端頭形成空頂三角區(qū),加之膠順側推進速度慢,頂板維護困難。
4)工作面液壓支架受后部運輸機牽引限制,調(diào)架受阻。
5)刮板運輸機與轉載機呈126°鈍角搭接,卸料口易撒煤,運輸機喝循環(huán)煤。
3.1.1 旋轉開采方式
旋轉開采階段工作面長度288m,共有支架165組,旋轉開采時機頭標高為-360m,機尾標高-352m,機頭比機尾低8m。旋轉旋轉開采,膠帶順槽每進一刀,輔運順槽進五刀。工作面以半徑288m圓做旋轉旋轉,機尾機頭按5:1旋轉,此時工作面支架旋轉0.6°,支架前梁頭向機頭方向偏移86mm;輔運順槽進40m,膠帶順槽進8m,此時工作面支架旋轉6度,支架前梁頭向機頭方向最大偏移860mm;膠帶順槽端推進約46m,輔運順槽端推進弧長232m,直線長度225m,工作面累計旋轉角度為34.8°,共需5.8個循環(huán),此時工作面調(diào)正,兩巷高差1m,工作面進入正常生產(chǎn)階段。7302工作面旋轉開采過程詳見圖2。
圖2 旋轉旋轉開采循環(huán)進尺示意圖
3.1.2 進刀方式
在初期旋轉開采期間,為了確保工作面溜子平直,進刀方式為:第一刀進65個支架,煤機返回溜尾;第二刀進115個支架,第三刀進165個支架(機頭進0.4m),第四刀進85個支架,第五刀進165個支 架(機 頭 進0.4m)。即:165-100#、165-50#、165-1#、165-80#、165-1#。旋轉開采期間工作面液壓支架旋轉角度及偏移距離詳見表2。
表2 支架旋轉角度及偏移距離
1)旋轉開采初期,機頭超前機尾168m,工作面支架導向方位為機尾方向,因工作面面長較長,高差相對較小,機尾側比機頭側高8m,所以設備自重下滑影響較小,故初始階段支架給運輸機向機尾方向的力,導致運輸機向機尾方向竄動。在拉移支架過程中,使用側護板和底調(diào)千斤頂調(diào)整支架,防止擠架。
2)設備安裝時,為了防止機尾過長以及保證前后部與轉載機的正常搭接,需要在前后部運輸機兩側均安裝安裝875mm調(diào)節(jié)槽。同時為了防止因旋轉開采造成工作面內(nèi)支架擠架,在工作面安裝時保證支架與運輸機的角度控制在90°。
3)生產(chǎn)過程中,工作面內(nèi)支架旋轉,支架會出現(xiàn)擠架現(xiàn)象,在拉移支架過程中,按照從機尾向機頭的次序拉移支架,在拉移支架過程中,使用側護板和底調(diào)千斤頂調(diào)整支架,防止擠架,同時保證支架前立柱偏差控制在50mm以內(nèi)。
4)旋轉開采時,由于多進機尾和人工對支架進行調(diào)向,需定好中線對運輸機運動趨勢進行觀測分析,當運輸機位移量大于0.5m時,則必須采取人工對運輸機竄動進行干預,采用單體支柱或底調(diào)千斤頂?shù)确绞秸{(diào)整運輸機和支架的位置。
1)旋轉開采過程中,受鋪子斷層影響,工作面內(nèi)可能出現(xiàn)頂板破碎等情況,在旋轉開采過程中需要加強工作面內(nèi)頂板管理,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上網(wǎng)、上料維護頂板。
2)支架旋轉后,機尾區(qū)域支架向機頭移動,機尾區(qū)域支護強度明顯降低,屆時機尾端頭區(qū)域使用單體支護配合工字鋼加強對機尾區(qū)域的支護,并對巷道區(qū)域采取加密錨索的方式加強頂板支護強度。
3)切眼與膠帶順槽夾角126°,膠順端頭形成空頂三角區(qū),且機頭支架頻繁小步距移動,反復支撐頂板,對頂板維護不利;提前在正巷施工加密錨索,加強對頂板的支護強度。同時在生產(chǎn)過程中,在機頭段支架處采用聯(lián)網(wǎng)、上料等方式加強對頂板的維護。端頭三角空頂區(qū)采用下抬棚的方式維護頂板。
7302工作面前期旋轉開采,機尾高于機頭8m,加上后部運輸機為軟連接,如果生產(chǎn)期間出現(xiàn)后部運輸機整體往機頭移動的情況,則必須采取措施整體往機尾方向移動后部運輸機,經(jīng)研究決定采用ZF12000支架拉后部千斤頂整體拉移運輸機,將千斤頂一端固定在支架尾梁上一端固定在溜槽拉移座上,通過同時供液實現(xiàn)運輸機整體移動的目的,現(xiàn)計算需用千斤頂個數(shù)如下:
X=(G.μ+G.sina)/(F.cosb)
=4192.4204×(0.35+8/288)/(207×cos30)
=11
式中:G為后部運輸機總重量:G=(機頭+機尾+過渡槽 +中間槽 +回煤槽)×9.8=(17127kg+17127kg+2×5838kg+156×1895kg+156×545kg)×9.8=4192.4204kN ;μ為摩擦系數(shù),取0.35;a為后部運輸機角度,sina=8/288;F為拉后部千斤頂拉力;b為拉后部千斤頂與底板夾角,取30°
經(jīng)計算,整體移動后部運輸機需用11個拉后部千斤頂。
支架在旋轉開采一個循環(huán)時,支架前梁頭向機頭擺動860mm,整個旋轉部分推完需要5.8個循環(huán),則設備整體最大下滑量為860×5.8=4.988m,約為5m,綜合考慮膠帶順槽巷道設備布置情況,巷道寬度計算如下:B=轉載機小支架寬度+人行道寬度+支架整體下滑量=2.8+0.8+5=8.6m??紤]到轉載機頭與皮帶搭接問題,為確保轉載機頭出煤角度合理,決定將轉載機道范圍內(nèi)巷道進行兩邊刷寬,每邊刷寬1.9m,長度90m。輔運順槽側巷道進行兩邊刷寬,每邊刷寬1.9m,長度232m。
生產(chǎn)初期刮板運輸機與轉載機呈126°鈍角搭接,卸料口易撒煤,運輸機喝循環(huán)煤。隨著工作面推進刮板運輸機與轉載機搭接角度按照每一個大循環(huán)6°遞減。前部運輸機受電機空間影響,刮板運輸機卸料口與轉載機搭接不合理,因此將前機頭抬高0.5m,增加卸料距離,以滿足生產(chǎn)需要。
考慮旋轉開采期間,易造成機頭段支架擠架、咬架,在工作面液壓支架設計進行了如下優(yōu)化:
1)支架具備底調(diào)千斤頂和頂梁、掩護梁分體式側護板功能,來動態(tài)調(diào)整支架間距,避免擠架影響生產(chǎn)、損壞設備。
2)考慮到機尾進五刀機頭進一刀,側護板活動側在機頭側,底調(diào)千斤頂伸出方向為機頭側。
3)考慮到調(diào)整支架狀態(tài)時主要是調(diào)支架前端方向,因此要求底調(diào)千斤頂安裝在后立柱往前的底座箱范圍內(nèi)。
實踐證明,通過優(yōu)化工作面巷道設計、設備配套及生產(chǎn)工藝,強化現(xiàn)場施工管理,鮑店煤礦7302綜放工作面順利完成36°大角度旋轉開采,多回收煤炭資源28.6萬t,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