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誼
【摘 要】目的:研究中醫(yī)藥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本院診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據(jù)隨機選取法分成對照與觀察兩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行常規(guī)西醫(yī)藥治療,觀察組添加中醫(yī)藥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心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慢性心率衰竭患者治療中添加中醫(yī)藥進行防治,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關鍵詞】中醫(yī)藥;慢性心率衰竭;影響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慢性心率衰竭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改變以及炎癥反應等多種因素所造成的心肌損傷,若病情控制不佳,會增加患者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甚至死亡[1]。為更好的提高臨床防治效果,本篇文章詳細研究了中醫(yī)藥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影響,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現(xiàn)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接收治療的80例慢性心率衰竭患者,以分組的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中位年齡(59.0±3.1)歲;對照組為23例男、17例女,中位年齡(59.5±3.2)歲。組間患者資料對比存在較小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藥治療,給予患者口服纈沙坦,每次80mg,阿托伐他汀鈣口服10mg,每日一次;觀察組添加中醫(yī)藥治療,中醫(yī)辨證:針對心陽氣虛患者采用中藥保元湯,中藥組方:黃芪50g,丹參、黨參各15g,澤瀉12g,炙甘草9g,五味子、肉桂各5g;心腎陽虛患者采用參附湯合金匱腎氣丸,中藥組方:黃芪30g,紅參、山藥、茯苓、白術、丹皮各15g,川芎、桂枝、地黃各12g,當歸、山萸肉10g,附子、甘草6g;陽虛水泛患者采用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中藥組方:黃芪50g,茯苓、丹參20g,葛根、瓜蔞皮15g,桂枝、黨參、葶藶子、白術、澤蘭各10g,制附片、芍藥、生姜9g,炙甘草5g;心氣陰兩虛患者采用炙甘草湯,中藥組方:北沙參30g,生地15g,炙甘草、麥門冬各12g,大棗10枚,生姜、桂枝、麻仁各9g;陰陽兩虛患者采用濟生腎氣丸和生脈散,中藥組方:車前子30g,熟地黃、澤瀉、山茱萸、生龍骨、生牡蠣、茯苓各20g,丹參、制附片、麥冬各15g,肉桂、五味子、人參各6g;氣虛血瘀患者采用補陽還五湯,中藥組方:黃芪、益母草各30g,當歸、桂枝各15g,赤芍藥、桃仁、紅花、地龍、川芎各12g。以上中藥組方以水煎制,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觀察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脈搏輸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及左心室短軸縮短率的心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對比。
1.4 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為患者通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jīng)檢查心功能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為通過治療后患者上述指標均已得到明顯改善;無效為治療后患者上述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改善較小或無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總例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描述=()、t檢驗,計數(shù)資料描述=n(%)、x?檢驗,當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時P<0.05,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心功能各項指標對比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各項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心功能各項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見表1。
2.2 兩組計數(shù)資料對比
最終判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最終治療效果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其結果達到了97.5%;而對照組上述指標僅為85.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率衰竭是目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該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征,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西藥進行治療,但由于西藥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因此影響疾病的控制效果[2]。中醫(yī)認為,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體質(zhì)虛弱、外邪入侵及情志刺激而造成的氣滯血瘀、心氣虛乏及心血瘀阻等,因此治療應該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血及通陽為主。本篇文章中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采取了中醫(yī)辯證治療,針對心陽氣虛患者采用具有補氣益陽、扶弱補虛等功效的中藥保元湯;心腎陽虛患者采用具有益氣溫腎壯陽、調(diào)和陰陽、溫化水飲效果的參附湯合金匱腎氣丸治療;陽虛水泛患者采用具有溫陽利水等功效的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治療;心氣陰兩虛患者采用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等效果的炙甘草湯治療;陰陽兩虛患者采用具有益氣溫陽、納氣利水、益氣生津功效的濟生腎氣丸和生脈散治療;氣虛血瘀患者采用具有補氣溫陽、活血通脈等效果的補陽還五湯治療[3]。通過一系列的辯證治療,最終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從而最大限度減輕了疾病對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脅。
綜上所述,通過運用中醫(yī)藥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疾病能夠控制到最佳狀態(tài),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鐘曉瑩,陳國銘,趙金龍,et al.苓桂術甘湯治療慢性心衰的靶點預測與機制探討[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8,29(11):238-243.
[2] 舒揮文,白穎,李玉環(huán).加味真武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34):98-101.
[3] 趙麗華,徐玉芳.養(yǎng)心益陽湯對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作用分析[J].陜西中醫(yī),2018,39(5):58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