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新出土錢幣看中國文化在金帳汗國的傳播①

2020-10-15 03:06馬曉林彼加列夫
西域研究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伏爾加河汗國銅錢

馬曉林 〔俄〕彼加列夫

內(nèi)容提要:考古出土錢幣,是研究金帳汗國及其內(nèi)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料。近二十年來的考古發(fā)掘與研究,重新勘定了金帳汗國兩座都城舊薩萊、新薩萊的遺址。本文刊布了伏爾加河下游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遺址(舊薩萊)發(fā)現(xiàn)的一枚“青駒”打馬格錢,以及謝里季連諾耶遺址(新薩萊)發(fā)現(xiàn)的兩枚北宋銅錢。這三枚銅錢以及北高加索、里海黑海地區(qū)零散出土的一些中國銅錢,應(yīng)該都是在13~14世紀沿著絲綢之路從中國傳來的。這些銅錢在金帳汗國不作為貨幣,而是承載了紀念、壓勝功能。中國銅錢和壓勝錢習(xí)俗,與陶瓷、織物、金屬器等物質(zhì)文化一同輸入金帳汗國治下的伏爾加河下游、北高加索、里海黑海地區(qū)。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時間最早、出土地域最西的古代中國錢幣。

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術(shù)赤兀魯思,是13世紀前中期成吉思汗長孫拔都建立的政權(quán)。金帳汗國以伏爾加河流域為中心,南至高加索,西至東歐,東至哈薩克草原,幅員遼闊,對俄羅斯、東歐、中亞乃至整個歐亞歷史都有深遠影響。金帳汗國是東西方交通樞紐,13~14世紀的著名旅行者如魯布魯克、波羅兄弟(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伊本·白圖泰等皆經(jīng)行其地。金帳汗國的文獻資料大多不傳于世,因此相關(guān)研究尤為倚重考古資料。出土錢幣,是研究金帳汗國歷史的重要資料。金帳汗國錢幣有助于進行斷代系年以及汗國政治、經(jīng)濟史研究,而外來錢幣則反映出金帳汗國的對外關(guān)系。金帳汗國遺址出土的外來錢幣很少,因此每有發(fā)現(xiàn),便有很高的研究價值。21世紀以來伏爾加河下游的考古發(fā)掘與研究,重新勘定了金帳汗國的兩座都城舊薩萊、新薩萊。近年,這兩座都城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三枚中國錢幣。在金帳汗國考古中,中國錢幣是極為稀見之物。(1)Е.М.Пигарев,Находки иноземных монет в зоне Красноярского городища в Астраха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彼加列夫:《阿斯特拉罕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城址發(fā)現(xiàn)的外來錢幣》),Россий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2016-2,c.195-199.Е.М.Пигарев,Сяолинь Ма,Находки Китайских Монет на Золотоордынских Городищах Нижнего Поволжья(彼加列夫、馬曉林:《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金帳汗國古代城址發(fā)現(xiàn)的中國錢幣》),Археология Евразийских Степей,2017-6,c.65-68.本文以新出土錢幣為中心,全面搜集金帳汗國遺址出土中國錢幣,進一步討論其來源、用途,并結(jié)合其他考古資料,考察13~14世紀絲綢之路背景下中國文化在金帳汗國的傳播。

一 舊薩萊遺址出土打馬格錢

圖1

2000年,本文作者之一彼加列夫在發(fā)掘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城址附近的馬耶奇尼一號墓(Маячный бугор I)時,發(fā)現(xiàn)了一枚銅錢(圖1)。銅錢直徑28mm,厚2mm,方孔5×5mm。正面為一立馬形象,方孔穿過馬身正中,孔上為“青”字,孔下為“駒”字。錢背素面。

在錢幣史上,這種銅錢被稱為“打馬格錢”,用于博戲。這種博戲稱為“打馬”“馬戲”,在宋代非常流行。著名女詩人李清照(1084~1155)極為熱衷打馬,稱其為“博弈之上流”“閨房之雅戲”,并著有《打馬圖經(jīng)》一書,專門講解打馬游戲的方法與訣竅。(6)李清照:《李清照集》,中華書局,1962年,第81~110頁。打馬格錢分為馬錢、將錢兩種,分別代表名馬、名將。從出土和傳世實物來看,馬錢上一般有馬的名字、形象,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名字、形象同在正面,光背;(7)梁芳苓:《一枚稀見的“汗血”馬錢》,《南方文物》2005年第2期,第80~81頁。但是文章將“汗血”馬錢定為漢早期之物,并沒有什么依據(jù)。另一類是名字、形象分別在正、背兩面。(8)李鋼:《四川博物院藏壓勝錢》,《文物春秋》2015年第5期,第71~76頁。徐鐵城:《中國壓勝錢的用途分類與圖文辨識》,馬飛海主編:《中華錢幣論叢》第1輯,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第276~277頁。張沛:《旬陽發(fā)現(xiàn)宋代窖藏》,《文博》1988年第4期,第87~91頁。

出土“青駒”打馬格錢的馬耶奇尼一號墓,與其周邊的一些相似的墓葬,皆可斷為13世紀后半葉到14世紀初。(9)С.А.Котеньков,Нумизматический материал золотоор-дынского времени из погребений грунтовых могиль-ников “Маячный I-II”(科津科夫:《馬耶奇尼一號墓、二號墓出土金帳汗國時期錢幣資料》),Труды междунар.нумизма-тических конф.“Монеты и денежное обращение в монгольских государствах XIII-XV веков”:I МНК -Саратов 2001 (17-21 сентября); II МНК--Муром 2003 (6-12 сентября) ,Москва:Нумиз-матиче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2005,c.41-44.瓦西里耶夫2009年研究指出,馬耶奇尼墓葬群中很多墓葬的葬式具有典型的畏兀兒、女真等遠東民族文化特征,(10)Васильев Д.В.,Исламизация и погребальные обряды в Золотой Орде (археолого-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瓦西里耶夫:《金帳汗國的伊斯蘭化與葬儀》),Астрахань:Изд-во Астрахан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9,c.135.墓主人顯然是來自東方的移民。這些墓葬與金帳汗國前期的歷史是相符的。在金帳汗國前期,統(tǒng)治階層大多來自東方,其中有蒙古、突厥、女真、漢、畏兀兒等民族。他們由東向西遷徙,為伏爾加河流域帶來了東方的物質(zhì)文化。馬耶奇尼一號墓出土的“青駒”打馬格錢,可能原鑄于宋金時期或元初,在金帳汗國前期被東方移民攜帶而來。這枚“青駒”錢可能曾用于博戲,但是單獨一枚出現(xiàn)在墓葬中,大概已經(jīng)不具備博戲的功能,更沒有貨幣功能。因此,墓葬中的這枚“青駒”錢很可能只具有祈福禳災(zāi)、紀念意義,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所謂的壓勝錢、花錢。

二 新薩萊遺址出土北宋銅錢

圖2

銅錢A,殘存四分之一,直徑25mm,厚2mm。方孔右側(cè)為漢字篆書“圣”字。宋代銅錢上有“圣”字的有三種:圣宋元寶、天圣元寶、紹圣元寶。顯然應(yīng)該排除圣宋元寶,因為圣宋元寶的“圣”字在方孔上方,與本銅錢不符。天圣元寶發(fā)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2),紹圣元寶發(fā)行于北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8),形制皆有楷書、篆書兩種。銅錢A的篆書“圣”字與天圣元寶、紹圣元寶都極為相似,因此兩種可能性皆有。

銅錢B,同樣出土于謝里季連諾耶城址內(nèi),直徑24mm,厚2mm。正面為“祥符元寶”四個漢字,旋讀。祥符(1008~1016年)是北宋真宗年號。

從中國及周邊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天圣元寶、紹圣元寶、祥符元寶一般直徑為23~25mm。謝里季連諾耶城址出土的這兩枚銅錢直徑分別為25mm和24mm,顯然在此范圍之內(nèi)。謝里季連諾耶遺址過去還曾發(fā)現(xiàn)一個小型窖藏,內(nèi)有北宋、金朝、大朝銅錢。(12)Г.А.Федоров-Давыдов,Денежное дело Золотой Орды(費多羅夫-大衛(wèi)多夫:《金帳汗國錢幣》),Москва:Палеограф,2003,c.63.大朝銅錢,即蒙古使用大元國號之前發(fā)行的漢文銅錢。因此,同一遺址新出土的這兩枚北宋銅錢,雖然在金帳汗國遺址中較為罕見,但也不令人意外。

三 金帳汗國遺址出土中國銅錢的用途

除了伏爾加河流域外,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qū)庫馬河流域的金帳汗國遺址也出土過中國銅錢,這里根據(jù)散見考古報告略作整理。1907年,著名考古學(xué)家戈羅佐夫在斯塔夫羅波爾地區(qū)布瓊諾夫斯克(Budennovsk,Stavropol)的金帳汗國時期的馬扎爾(Madjar)古城遺址發(fā)現(xiàn)過中國銅錢。(13)В.А.Городцов,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на месте развалин Маджара в 1907 г.(戈羅佐夫:《1907年馬扎爾遺址考古調(diào)查》),Труде XIV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в Чернигове в 1907 г.,т.3,Москва:Типографи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1911,с.110-154.但戈羅佐夫沒有著錄銅錢枚數(shù)及詳細信息,銅錢原物今不知所終。1950年代,里海西北岸地區(qū)的荒漠中曾發(fā)現(xiàn)中世紀中國銅錢和銅鏡。(14)Е.И.Крупнов,З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Прикаспийской наук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ой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экспедиции 1946-1955 гг.)(克魯普諾夫:《論里海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基于1946-1955年北高加索考古調(diào)查資料》),Совет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No.3,1961,c.3-13.2001年,奧布霍夫刊布了馬扎爾遺址附近農(nóng)田中出土的一枚“嘉泰通寶”銅錢。嘉泰(1201~1204年)是南宋寧宗年號。我們同意奧布霍夫的觀點,即馬扎爾遺址出土的這枚“嘉泰通寶”銅錢是蒙古攻宋的戰(zhàn)利品,或是商旅從東方帶回的紀念品。(15)Ю.Д.Обухов,Китайская монета с городища Маджары(奧布霍夫:《馬扎爾古城的中國錢幣》), Материал поизсутствия историко-культу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Северного Кавказа,Вып.2:Археология,антропология,палеоклиматология,Москва:Памятники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мысли,2001,с.128-130.庫馬河流域達吉斯坦阿奇庫拉克村(Achikulak)的13~14世紀遺存中也發(fā)現(xiàn)一枚中國銅錢。(16)Е.И.Нарожный,О некоторых находках XIII-XIV вв.с территорий “Грозне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личного архива грозненского kraeveda M.P.Sevostiyanova)(納羅日尼:《格羅茲尼地區(qū)的一些13-14世紀遺存》),Материалах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археологии Северного Кавказа,вып.5,Армавир:Красный.-издать.центр Армавир.Gos.Пед.Univ.,2005,c.226-243.總之,雖然有的考古報告中沒有給出所出土中國銅錢的詳細信息,但可以肯定它們都是13~14世紀金帳汗國時期遺存。

金帳汗國沒有任何自行鑄造中國式銅錢的跡象,因此金帳汗國遺址出土的中國銅錢源頭應(yīng)是中國。北宋銅錢之所以在金帳汗國都城新薩萊遺址中出現(xiàn),符合錢幣流通的歷史背景。11~13世紀,北宋銅錢是東亞地區(qū)的一種國際性貨幣,通行于中國及周邊王朝乃至朝鮮半島和日本。(17)宮澤知之:《中國銅銭の世界——銭貨から経済史へ》第11章《東アジアの通貨》,思文閣出版,2007年。井上正夫:《國際通貨としての宋銭》,伊原弘編:《宋銭の世界》,勉誠出版,2009年,第19~29頁。在遼、西夏的窖藏錢幣中,北宋銅錢皆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18)王彥力:《從遼代窖藏古錢看遼代貨幣制度的特點》,劉寧主編:《遼金歷史與考古》第5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99~404頁。牛達生:《從出土西夏窖藏錢幣看西夏貨幣經(jīng)濟》,《寧夏社會科學(xué)》1986年第2期,第81~89頁。1127年北宋滅亡之后,西夏、金朝繼續(xù)大規(guī)模行用北宋銅錢。(19)《金史》卷四八《食貨志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1253頁。參喬幼梅:《金代貨幣制度的演變及其對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宋遼夏金經(jīng)濟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01~219頁。據(jù)統(tǒng)計,金代遺址、墓葬、窖藏中共出土歷代錢幣414642枚,其中北宋錢幣占總數(shù)的90%以上。(20)三宅俊彥:《出土銭からみたモンゴル社會》,白石典之編:《チンギス·ハンとその時代》,勉誠出版,2015年,第91頁。這也影響了北方草原上新崛起的蒙元王朝。元代各地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北宋銅錢數(shù)量很多。(21)參劉玉娥,許韶立主編:《錢幣考古文獻敘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93~411頁。蒙古高原最重要的兩大遺址是哈剌和林、阿烏拉嘎(Avraga),(22)參白石典之:《モンゴル帝國誕生:チンギス·カンの都を掘る》,講談社,2017年。是蒙古前四汗時期的政治中心,到元代是北方草原的地區(qū)中心。這兩座遺址共出土錢幣196枚,其中北宋銅錢占總數(shù)的70%以上。(23)三宅俊彥:《出土銭からみたモンゴル社會》,第89頁。元上都附近的三座元代墓園中共出土錢幣1616枚,也是北宋銅錢占大多數(shù)。(24)魏堅:《元上都》,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第328~645頁。以上證據(jù)足見北宋銅錢在13~14世紀草原上占據(jù)主流。13世紀中期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中國銅錢被帶到汗國的中心伏爾加河畔,其中北宋銅錢出現(xiàn)的概率理應(yīng)最高。

俄羅斯學(xué)者納羅日尼提出,北高加索庫馬河流域、里海西北岸地區(qū)曾流通中國銅錢。(25)Eugeny I.Narozhny and Farida B.Narozhnaya,“Eurasian Coins of the 13th Century from the Northern Caucasus”,Archaeology,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Eurasia,37-1,2009,pp.52-61(57).這一觀點恐怕過于大膽。畢竟當?shù)爻鐾林袊~錢數(shù)量非常有限。金帳汗國通行的金屬貨幣是伊斯蘭式?jīng)_壓錢幣。而且在歷史上,漢文銅錢的行用最西不過中亞東部。11世紀以后,僅西遼、高昌回鶻曾鑄造中國式方孔銅錢,中亞及中國新疆的地方政權(quán)皆通行伊斯蘭式?jīng)_壓錢幣。而從出土資料來看,新疆各地出土的錢幣涵蓋了北宋銅錢的各種類別,(26)蔣其祥:《西域古錢幣研究》,新疆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第89~130頁。這反映的是宋元時期絲綢之路交通的興盛。作為跨地域通貨的中國式銅錢,最多只用于元朝與察合臺汗國交界地區(qū)。在更遙遠的金帳汗國與元朝之間,經(jīng)濟往來的主要通貨是金銀與絲帛。銅錢是小額貨幣,流通量大,橫穿歐亞長途販運成本過高。因此金帳汗國不可能引進中國銅錢作為通貨。

金帳汗國遺址出土中國銅錢的用途,應(yīng)該是紀念品、護身符、壓勝錢。以金屬錢幣為護身符、壓勝錢,是中國的習(xí)俗。13~14世紀蒙古草原的大型建筑之下、墓室之中的銅錢,很可能是承載了壓勝、祈禳的功能。(27)三宅俊彥:《出土銭からみたモンゴル社會》,第86~95頁。出土資料表明,這種習(xí)俗在13世紀傳入黑海、北高加索、伏爾加河一帶。黑海東南塔曼半島的13世紀城堡遺址曾發(fā)現(xiàn)1枚匈牙利國王貝拉三世(1172~1196年在位)錢幣,有趣的是這枚錢幣上有人為的穿孔,顯然是為了佩戴。北高加索地區(qū)的一處墓葬中也發(fā)現(xiàn)了5枚格魯吉亞女皇魯速丹(Rusudan,約1240~1250年在位)錢幣,同樣也有人為的穿孔。(28)Е.Ю.Гончаров,Находки средневековых монет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Таманского полуострова(貢恰羅夫:《塔曼半島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中世紀錢幣》),Материал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археологии Кубани,5,c.343-347.Eugeny I.Narozhny and Farida B.Narozhnaya,“Eurasian coins of the 13th century from the northern Caucasus”,Archaeology,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Eurasia,37-1,2009,pp.52-61.這些錢幣的出土環(huán)境都與蒙古西征及統(tǒng)治有關(guān)。這些人為穿孔的錢幣以及舊薩萊、新薩萊遺址出土的中國銅錢,都說明壓勝錢習(xí)俗西傳到了金帳汗國境內(nèi)。

四 中國物質(zhì)文化傳入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都城舊薩萊、新薩萊遺址出土中國銅錢并非偶然,其大背景是13~14世紀聯(lián)結(jié)中國與里海黑海地區(qū)的絲綢之路的暢通。

中國銅錢進入金帳汗國的路線大致有兩條。此即絲綢之路進入金帳汗國的北高加索、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的兩條道路。一是取道里海北岸渡過烏拉爾河,二是經(jīng)中亞、伊朗向北翻越高加索山。1223年哲別、速不臺遠征是蒙古人第一次進入北高加索、伏爾加河地區(qū),他們由中亞、伊朗向北翻越高加索山,繼而從里海北岸東返。1236年拔都西征,則是從蒙古高原沿著草原絲綢之路自東向西渡過烏拉爾河,最終建立金帳汗國。1253年,歐洲方濟各會修士魯布魯克由黑海向東抵達舊薩萊,繼而渡過烏拉爾河向東進入中亞、蒙古高原;次年魯布魯克西返,沿著草原絲綢之路抵達舊薩萊,繼而向南翻越高加索山。(29)耿昇,何高濟譯:《柏朗嘉賓蒙古行紀·魯布魯克東行紀》,中華書局,1985年,第187~203頁。1260年,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古拉和叔叔馬菲奧從黑海出發(fā),自西向東走的路線與魯布魯克幾乎相同。(30)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第6~12頁。沈勰:《蘇公式墓志銘考與平陽路輸送歲賜的驛站交通》,《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4期,第92~100頁。中國銅錢可能從一南一北兩條路線進入金帳汗國。

將中國銅錢帶到金帳汗國的,可能是移民、使臣或商人。13~14世紀,大量人員沿著絲綢之路自東向西流動。1237年拔都西征帶來了規(guī)模不小的移民,蒙古、契丹、女真、漢各族人員構(gòu)成了金帳汗國統(tǒng)治階層的中心。金帳汗國建立后,與元朝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多有使節(jié)往來。(31)黨寶海:《蒙元驛站交通研究》,昆侖出版社,2006年,第351~354頁。元朝頒給拔都家族的歲賜,以及拔都家族的山西平陽、河北真定、江南永州(今湖南零陵)等地的食邑所得,都由專人“萬里輸獻”到伏爾加河畔。(32)蔡美彪:《拔都平陽分地初探》,《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115~122頁。這條路上當然還活躍著很多商人,新薩萊城內(nèi)就居住著來自東西方各國的商人,(33)李光斌譯:《異境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海洋出版社,2008年,第323頁。尤其是地中海、阿拉伯商人在此購買轉(zhuǎn)銷中國織物。(34)格列科夫,雅庫博夫斯基著;余大鈞譯:《金帳汗國興衰史》,商務(wù)印書館,1985年,第122頁。14世紀前期意大利人佩戈洛蒂的《通商手冊》詳細記載了從薩萊到中國的商路,即供歐洲商人參考利用。(35)F.B.Pegolotti,Notices of the Land Route to Cathay,trans.and ed.by Henry Yule,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Vol.3,London,1914,pp.146-152.

13~14世紀,中國物質(zhì)文化輸入金帳汗國,并對金帳汗國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相關(guān)考古證據(jù)頗為豐富。北高加索地區(qū)金帳汗國遺址出土過一些中國工藝品,如瓷器、(36)戈羅佐夫:《1907年馬扎爾遺址考古調(diào)查》,第110~154頁??椢?、(37)З.В.Доде,Средневековый костюм народов Северного Кавказа(多德:《中世紀北高加索民族服飾》),Москва:Наука,2001;Уникальный шелк с “драконами” из могильника Джухта (Северный Кавказ)(《北高加索朱赫塔墓葬出土龍紋織物》),Россий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2007-2,c.138-150.金銀器、腰帶、(38)М.Г.Крамаровский,Монгольская золотая пластинка из коллектива Халлили(克拉瑪洛夫斯基:《哈里里藏品中的蒙古金盤》),Эрмитажных чтениях,посвященных папьяти В.Г.Луконина.1986-1994 гг.,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1995,с.193-199.М.Г.Крамаровский,Нов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истор-ии культуры ранних Джучидов:Воинские пояса концы XII - первые половины XIII в.(克拉瑪洛夫斯基:《術(shù)赤汗國早期文化史的新資料:12世紀末13世紀初軍用腰帶》),Историонике истории Улуса Джучи (Золотой Орды).От Калки до Астрахани.1223-1356 гг.,Казань,2001,с.43-81.垂飾、帶飾。(39)E.I.Narozhny,“Jurchen artifacts from the northern Caucasus”,Archaeology,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Eurasia 32.1 (2007),pp.60-66.源于漢、蒙古文化的圈椅,成為金帳汗國居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國的鑄鐵技術(shù)14世紀初在伏爾加河流域普及。金帳汗國遺址中最常出土的中國產(chǎn)品是陶瓷。龍泉窯瓷器大規(guī)模輸入金帳汗國。金帳汗國的各大城市中都有仿瓷作坊,用彩陶仿制中國瓷器。(40)В.Л.Егоров,Пигарев Е.М.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псевдоселадона в столице Золотой Орды-Сарае(葉果洛夫、彼加列夫:《金帳汗國都城薩萊的仿瓷生產(chǎn)》),Поливная керамика Средиземноморья и Причерноморья в X-XVIII вв.,Том 2,Казань-Кишинев:Stratum Plus,2017,c.717-724.金帳汗國彩陶制作精美,樣式豐富,常常帶有中國題材圖案,是金帳汗國文明最絢麗的產(chǎn)品。中國文化也影響了金帳汗國的造幣。俄羅斯學(xué)者貢恰羅夫指出,13世紀金帳汗國雖然采用伊斯蘭式?jīng)_壓式錢幣,銘文使用阿拉伯字母,但錢幣上沒有伊斯蘭錢幣上應(yīng)有的真主和信使之名,卻出現(xiàn)了中國式的魚、飛禽、龍等圖案。最近學(xué)者刊布了金帳汗國統(tǒng)治者忙哥帖木兒在1266~1272年間鑄造的兩枚沖壓銀幣,正面是徽記和阿拉伯文,背面是有些走形的漢字“濟國惠民”。這些顯然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41)Е.Ю.Гончаров,Китайский след в джучидской нумизматике(貢恰羅夫:《術(shù)赤系錢幣上的中國印記》),Нумизматика,2011-3,c.8-11.貝里亞耶夫,斯達諾維奇著;李鐵生譯:《打制有漢字的金帳汗國術(shù)赤銀幣》,《中國錢幣》2013年第4期,第23~30頁。金帳汗國都城遺址出土的中國銅錢,作為壓勝錢,又為中國物質(zhì)文化傳入金帳汗國增添了實證。

結(jié)論

金帳汗國遺址出土的中國銅錢,是目前所知出土地域最西、時間最早的古代中國錢幣。金帳汗國兩座都城舊薩萊、新薩萊出土的中國銅錢,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一方面說明了北宋銅錢在12~13世紀繼續(xù)行用,乃至從蒙古草原流傳到了伏爾加河流域。另一方面,中國銅錢到達金帳汗國之后不作為貨幣流通,而是承載了紀念、壓勝功能。隨著13~14世紀金帳汗國的建立,人員、物質(zhì)文化自東向西遷移,從華北到伏爾加河流域的絲綢之路得以貫通。中國銅錢、陶瓷、織物、金屬器及其他工藝產(chǎn)品,通過絲綢之路輸入了金帳汗國治下的伏爾加河下游、里海西岸、黑海東岸、北高加索地區(qū)。中國物質(zhì)文化乃至風(fēng)俗傳入金帳汗國,是13~14世紀絲綢之路交通的重要例證。

猜你喜歡
伏爾加河汗國銅錢
六、維吾爾人的抗爭與準噶爾汗國的滅亡
三、準噶爾汗國與吐魯番、哈密的聯(lián)系
二、準噶爾汗國的建立與葉爾羌汗國
銅錢草
銅錢草上的小洞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揚州一座明代平民墓出土的銅錢釋義
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
伏爾加河畔的聚會——記喀山的第20屆IAO
銅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