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
【摘 要】 目的:關于氟喹諾酮類藥物進行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方法:本文所有患者為到我院接受氟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選擇藥物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50例未出現不良反應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患者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藥合理性。結果:本文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滿意度為98.00%(49/50),對照組為82.00%(41/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靜脈用藥所出現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口服用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在觀察組群體當中,氟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用法存在不合理的情況。結論:臨床要強化對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的規(guī)范,大力提高醫(yī)生的規(guī)范用藥培訓工作,確保醫(yī)生能夠對藥理得以有效的了解,最好用藥之前做好皮試工作,盡可能的保證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 氟喹諾酮類藥物;用藥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抗生素,這種藥物能有效的殺滅衣原體、厭氧菌、結核分歧桿菌、支原體、菌團體等多種菌群,而且這種藥物和其他藥物很少存在交叉耐藥性,藥物消除半衰期較長,在人體內分布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價格低廉,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各個組織病變感染或傳播性疾病的治療當中[1]。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在應用時存在較多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導致耐藥性相對較差,而且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比較嚴重。本文主要研究氟喹諾酮類藥物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擇的患者為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接受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選擇藥物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50例未出現不良反應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25例為男性患者,其余25例為女性,對照組24例為男性,其余26例為女性,經卡方驗證為0.0400,Z值驗證為0.1990,P值驗證為0.8423;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18≤age≤78,年齡平均為(45.28±22.05)歲,對照組的年齡為:17≤age≤82,年齡平均為(46.78±23.05)歲,經t值驗證為0.3325,P值驗證為0.7402。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對兩組調查對象的性別和年齡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兩組之間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選擇藥物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的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50例未出現不良反應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采集,同時對相關數據進行必要的辯證分析,研究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導致發(fā)生的因素。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所有患者經過治療以后的滿意度情況。
②對觀察組患者不同給藥途徑、不同系統(tǒng)和不同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而導致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價和比較。研究不同給藥途徑主要涉及到患者局部用藥,肌肉注射給藥,口服和靜脈滴注抗生素。不同系統(tǒng)主要包括患者的血液系統(tǒng)性毒性、肝腎毒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胃腸道毒性等。藥物種類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依諾沙星、諾氟沙星、莫西沙星、環(huán)丙沙星和加替沙星[2]。
③評價所有研究對象不同年齡段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和不良反應的恢復時間;評價并比較觀察組患者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狀況,主要包括藥物的重復使用、聯(lián)合應用金屬離子藥物、聯(lián)合應用抗酸類藥物,聯(lián)合應用胺碘酮類藥物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對文中的理論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驗證,所有數據導入統(tǒng)計學軟件IBM 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在進行非參數數據驗證時,對文中的兩個(包括兩個以上)的樣本率(構成比)/兩個(包括兩個以上)分辨量的關鍵性分析經卡方值(x2)驗證,對計數資料均以自然數/百分數(n/%)表達;通過顯著性檢驗方法獲取P值,并以P<0.05標識數據之間的差異為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文觀察組患者治療的滿意度為98.00%(49/50),對照組為82.00%(41/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見表1.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根據不同途徑進行分析可得,靜脈滴注所占比重較高,其次為口服給藥;根據不同系統(tǒng)的情況進行分析,胃腸道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其次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而且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應所占比重最高,其次為加替沙星。觀察組當中超過60歲群體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間最短,但恢復時間最長,18~30周歲群體當中的不良反應時間最長,但恢復時間最短;在觀察組群體當中,氟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用法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3 討論
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雖然不良反應癥狀較輕,發(fā)生率較低,但如果出現不良反應以后同樣會對患者產生一些不良影響?;颊叩牟涣挤磻饕憩F在胃腸部不適和腹瀉腹痛癥狀,這一類不良反應你還可以耐受。如果中樞神經系統(tǒng)存在不良反應,主要和藥物對γ-氨基丁酸結合受體的抑制作用存在關聯(lián),不良反應較輕,患者會存在睡眠障礙,頭痛和頭暈,如果存在嚴重不良反應情況下,就會使患者出現四個局,分辨能力降低,甚至會存在抽搐和驚厥等情況[3]。藥物應用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變態(tài)反應,患者存在有一些神經性水腫、皮膚瘙癢和皮疹,蕁麻疹等情況。部分患者存在過敏性休克癥狀,為患者治療的時候選擇洛美沙星、氟羅沙星和司氟沙星等會使患者的光明反應加重,主要是患者存在皮膚脫落潰爛等狀況,在停藥以后會自行恢復。綜合性對本文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臨床要強化對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的規(guī)范,大力提高醫(yī)生的規(guī)范用藥培訓工作,確保醫(yī)生能夠對藥理得以有效的了解,最好用藥之前做好皮試工作,盡可能的保證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馬晶靜.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合理用藥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93):183+187.
[2] 宋偉峰,羅淑媛.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28(01):5-7.
[3] 劉強.臨床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觀察[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