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
摘?要: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在豐富的具體場景中,進行物理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對于各種物理,進行理解分析,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于學生教學更趨向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物理?教學?習慣
一、引言
從近年來的物理命題中也可以發(fā)現,已經逐步趨向于學物理能力的考察,尤其是物理背景下的題目,往往與基礎知識、理論無關,而是側重于學生的物理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通過已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要求
(一)了解學生需求,多樣化開展教學
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進行了解,對于他們所感興趣的部分要進行多次詳細講解,使得他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說在講解遺傳和變異等部分時,要通過較為生動的例子給他們講明物理過程的表現方式,同時這部分由于其邏輯性較強,可以讓學生們在此過程當中體會到利用邏輯去分析問題的樂趣,這樣才能夠產生對物理的興趣。在我國現階段的物理課程,可能涉及面較廣,但是深度不夠,在很多課程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和物理思想,教師的教學并沒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如果我們能夠多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的本質,這樣學生就會對物理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對于物理實驗要加強演示與教學
在物理實驗課的過程當中,要做好演示,演示實驗應當是教師根據實際內容來進行靈活展示的,通過這樣的實驗模式和較為直觀的現象,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物理的基本概念進行理解,同時提升其興趣,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對于學生思維進行啟發(fā)的時候應當讓物理老師的課程示范作用進一步的發(fā)揮,讓學生對于實驗的規(guī)范性有著較為明確的認識,對于實驗的每個步驟都要有著自身的思考。實施高效的課堂管理,加強課堂管理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應該采取更好的管理手段來進行,通過師生的互動加強能夠有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引導,在課堂管理過程當中,就需要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協調課堂環(huán)境的所有要素,產生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認識的物理實驗應當是較為規(guī)范的,同時,也要對于實驗的整個展示過程有著較為明確的認識。
(三)培養(yǎng)專職教師
建立專職教師的培養(yǎng)體系,讓更多的老師能夠以較為專業(yè)的學科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來參與到課堂建設當中,同時還必須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保障教師的教學任務能夠較為科學地完成。在現今社會,信息發(fā)展是十分迅猛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等進行更多的信息獲取,會對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因此教師就需要有廣泛的知識面才能夠對其進行問題的解答。我們并不是要求教師每個方面都懂,但是應該注意知識面的廣度,使得對于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能有一定的了解,這樣也不會讓學生產生不想提問的感覺。
三、高中物理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讓提問成為一種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提問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通過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形成的。一般來說,培養(yǎng)這種能力需要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在進行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要注意使學生和教師之間有一個有效的交流。第二,通過教師講解知識,讓學生學以致用。第三,教師要根據新課標不斷調整教學模式,防止出現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制作很多圖畫或者借助其他材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表現好的情況下,可以給予獎勵。
(二)引導學生在反饋中抓住重點
實際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會更加重視和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所以,老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不能區(qū)別對待,這樣會給學生帶來挫敗感。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在課程結束之后,整理和總結學生進行的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做好課程的編排工作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工作,編排課程是保證教學有序運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安排課程并不是簡單地排列組合,而是要把學校的人力、物力各種資源充分有效地組合利用起來。學校在各門課程的安排上,不僅要考慮到課程的特點,也要考慮到學生上課的狀態(tài)。因此應當將其課程安排時間更加符合于實際的情況,安排在上午等學生精力充沛的時機。建立校內外資源共享機制信息時代,任何一個人、一個學校所了解、所擁有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資源只有共享,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資源的開發(fā)并不是一位教師、一所學校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協同合作才能完成。打破資源結構單一的局面,需要建立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社區(qū)之間資源的共享機制,整合與完善各方資源。例如學校與學校之間可以在特色課程、場館設施方面進行合作共享,為學生學好物理課程開展便利。
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當遵循一定原則,要通過科學性的方式來對于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采用這種方法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對于完成教學任務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較為科學的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地對教學質量進行提升,使得學生能夠在這個活動過程當中去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熊亮.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以“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為例[J].物理通報,2020,(S1):82—84.
[2]武似梅.高中物理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教學案例分析——以高中物理天體知識為例[J].求知導刊,2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