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兒童文化特征的思考

2020-10-20 06:23毛曙陽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特征價值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兒童和兒童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分析思考了兒童文化的概念,重點討論了兒童文化的七個特征。兒童不同于成人,兒童具有特殊的能力,兒童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們認為可從素質(zhì)這個角度來理解兒童文化。人們應采用多種方式讓兒童文化保持生機與活力,這將有助于人們形成適宜的兒童觀,有助于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

【關鍵詞】兒童文化;價值;特征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0)07/08-0060-06

【作者簡介】毛曙陽(1971-),男,南京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教研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學博士。

一、什么是文化

人們對文化問題持續(xù)保持關注,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當前人們不僅面臨著環(huán)境危機,同時也開始面臨精神危機。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們需要讓人類文化保持具有生機和活力,這樣才會有助于人們緩解精神層面的危機。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 當前,我們更傾向于從素質(zhì)這一角度來理解文化。英國的文化學大師馬修·阿納爾德提出:“文化就是通過學習人們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說出的最好的東西而達到人類自身之完美的活動。通過這種學習,人們就可以用新鮮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去沖洗掉自己陳舊的觀念和習慣。”[1]這一觀點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其一,這個解釋讓我們看到文化就是一種素質(zhì),個體素質(zhì)的提高有助于整個社會群體的素質(zhì)水平的提升。其二,這個概念意味著個體持續(xù)地向自己所能看到和所能聽到的美好事物學習,就能養(yǎng)成新的好習慣,就能讓自身更完善,就能讓文化保持活力。

筆者認為可從素質(zhì)這個角度來更加積極和主動地理解文化。文化就是人類為了生存、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和讓自身更美好而生發(fā)和展現(xiàn)出來的素質(zhì)、能力和傾向,往往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努力姿態(tài)、行為傾向、細小過程和微妙變化等。人們會不斷地學習和實踐,讓自己的素質(zhì)不斷提升,變得更加完整和完善,從而推動整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我們需要更加積極地看待和理解文化,更加積極地看待我們自己,積極地向美好的事物學習,表現(xiàn)出更好的姿態(tài),修煉完善自己,只求耕耘莫問收獲,“走好腳下這一步”,努力讓自身變得日益完善。隨著大量個體的持續(xù)努力,群體的素質(zhì)也會隨之提升,也就是說,文化發(fā)展的進程,就是人們自身素質(zhì)不斷提高的過程。

二、什么是兒童文化

兒童是年齡處于0~18歲的、具有特殊能力和意義的人類群體。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兒童文化概念進行了探索。張東嬌認為:“兒童文化是在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在成人文化模式與社會化模式的引導下,為兒童所共認、共創(chuàng)、獨有、獨享的社會群體文化?!盵2]杜曉利提出:“兒童文化是兒童自己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兒童之間的相互認可的文化,是一種以兒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來決定其價值和標準的文化?!盵3]邊霞認為:“兒童文化是兒童所特有和共有的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價值觀、世界觀等。它是一種以兒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來決定其價值和標準的文化,也是兒童精神成長的搖籃。”[4]錢雨提出,兒童文化指的是兒童這一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特征與共性,兒童文化是兒童這一群體特有的行為、觀念、態(tài)度和思想方式的總和,是兒童群體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的復雜的復合體,體現(xiàn)著兒童用自己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世界的所見、所思、所感與所為。在兒童文化中,孕育著一種內(nèi)在的、自發(fā)的生長的力量[5]。布約克沃爾德教授認為,兒童文化是一種生態(tài)整體性文化,兒童文化具有著一種與生俱來就有的以韻律、節(jié)奏和運動為表征的生存力量和創(chuàng)造性力量[6]。劉曉東認為,兒童文化是兒童表現(xiàn)其天性的興趣、需要、話語、活動、價值觀念以及兒童群體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質(zhì)生活的總和。兒童文化是兒童內(nèi)隱的精神生活和外顯的文化生活的集合。兒童的精神生活或精神世界是主觀形態(tài)的兒童文化,兒童外顯的文化生活是兒童精神生活的客觀化、實體化[7]。

基于已有研究,我們可把兒童文化理解為0~18歲的兒童群體為了生存、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和讓兒童自身更加美好而生發(fā)和展現(xiàn)出來的素質(zhì)、能力和傾向,往往表現(xiàn)為兒童一系列的努力姿態(tài)、行為傾向、細小過程和微妙變化等,兒童文化是兒童群體共有的和特有的文化,是兒童內(nèi)隱精神和外在表現(xiàn)的總和,是兒童群體的言行、神態(tài)和思維方式的總和,是內(nèi)在的、有活力的、蘊含多種美好可能、不斷生長、有節(jié)律、具有喚醒作用和充滿游戲精神的文化,是天真、快樂、質(zhì)樸、變化、夢想、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善美的文化,是具有自身鮮明特征的文化,是兒童與其密切合作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筆者認為,我們把兒童文化看作是素質(zhì),看作是能力和傾向,看作是一個向著美好不斷進發(fā)的過程,看作是兒童與其密切合作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將有利于兒童們更加積極地看待自己日常的行為,不斷地增添信心,從而能夠更加充分地展現(xiàn)自身的能力。

三、兒童文化的特征

圍繞兒童文化的特征,許多研究者都進行過深入探討。邊霞認為,兒童文化有著自己的邏輯,自己的規(guī)則,自己的一套特殊語碼。整體感知和反應、詩性智慧、游戲精神是兒童文化的三個基本特征[8]。裘指揮認為兒童文化的特征是形象性、非功利性;過渡性;非正規(guī)性;多樣性、開放性和互補性[9]。張曉玲提出,兒童文化的特征為整體性、超現(xiàn)實性、游戲性、自主性和開放性[10]。楊寧和薛常明認為,“兒童文化具有生態(tài)的整體性、游戲性、直接參與、原發(fā)性、想象力、樂觀主義、冒險等特性”[11]。劉曉東提出,“兒童文化是詩性的、游戲的、童話的(或神話的)、夢想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從本能的無意識的逐步邁向意識的,是歷史沉積的因而是復蘇的,是轉(zhuǎn)變的生長的”[12]。

綜合以往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兒童文化具有以下七個特征。

(一)關系性與互育性

(1)兒童生活在某個穩(wěn)定的關系共同體中。在成長的過程中,這個關系共同體與兒童朝夕相處,如影隨行。父母是兒童的監(jiān)護人和養(yǎng)育者,他們養(yǎng)育和保護兒童,也承擔著引導兒童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形成良好性格和習慣的重任。在生活中,兒童們的大量時間都是在與父母、教師和同伴的密切相處中度過的。人們常能在公園和小區(qū)中看到孩子們在自在地玩耍,而在他們的身邊往往有大人或小伙伴的陪伴。相對于成人,兒童對于良好的社會關系和情緒情感有著更加強烈的期待和需求,他們渴望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穩(wěn)定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接納的關系共同體之中。

(2)只有在建立好了良好的關系之后,兒童才樂意開始進行新的學習和探索。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有了大人與孩子的心靈共舞,有了足夠的信任和關心,兒童才會全心全意地與大人一起開始學習和探索。當兒童們確認了自己已經(jīng)和養(yǎng)育者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后,他們就會充滿信心地與養(yǎng)育者共同開始探索外部世界。也就是說,心情好了,關系處好了,兒童就很樂意跟著大人一起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兒童很在意是否有人真正地關心和尊重自己,在意自己是否被善意和熱情地對待,他們希望受到他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心,希望每個人都用禮貌的語言與恰當?shù)姆绞綄Υ约?。因此,大人們需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兇孩子。人們常說,養(yǎng)育好一個孩子不僅需要父母和教師的陪伴,而且更需要整個社區(qū)的陪伴。目前人們?nèi)諠u傾向于構建起一個面向0~99歲人群的、讓人終生受益和終生可依靠的友好社區(qū),這將有利于兒童獲得健康與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3)兒童和大人是相互依存,共生共長和相互哺育的。兒童在生活上受到大人的保護和關照,會依附于大人,同時也會激勵和啟迪成人,會教授新的技能給成人。在哺育兒童的過程中,成人會變得更加成熟、強大和自信。正是因為有了兒童的存在,大人們才真正地成長為大人。一方面,成人會撫育和引導兒童。大人會為兒童提供各種生活資源,會保護、照料和監(jiān)護兒童。另一方面,兒童會啟迪和滋養(yǎng)成人,會讓大人們感受到愛,會激勵大人成長為更好的大人。蒙臺梭利就提出,兒童對成人具有喚醒和激發(fā)的作用。她認為,孩子的到來讓父母萌發(fā)出了被信任和被期待的感覺,激發(fā)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讓父母產(chǎn)生了擔當?shù)牧α?。她說,“自然賦予了父母愛兒女的心,這種愛是裝不出來的,它也不需要任何理由。成人對嬰兒的愛是非常偉大的,它代表著一種愛的能力,是一種本能,能夠促使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去犧牲,能夠激發(fā)一個人為其他人服務。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所有的父母都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兒童的生命。這種奉獻會使他們感到快樂,而不是感到自己在犧牲。沒有人會說:‘看那個倒霉的家伙,他居然有兩個孩子!相反,人們會認為有兩個孩子是非常幸運的事情?!盵13]蒙臺梭利認為,借助于一個新生命,借助于兒童的愛,成人將不得不開始過上一種新的生活,一種更好的生活。她說:“兒童的愛具有極大的重要性。父母對一切都麻木了,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不再擁有的那種充滿生氣的和富有活力的能量再次激發(fā)他們。父母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動的人,每天早晨他會對他們說‘復活另一種生命!學會更好地生活吧!是的!更好地生活!感受到愛的精神!沒有兒童對他們的幫助,成人將頹廢。如果成人不努力自我更新,一層硬殼就開始在他心臟的周圍形成,最終將會使他變得麻木不仁?!盵14]的確,兒童的到來讓成人頓時產(chǎn)生出責任感和使命感,兒童喚醒出了成人的愛的天性,讓成人產(chǎn)生出自發(fā)的利他行為,讓成人自覺地成為更加美好的人。因為要教養(yǎng)和引領孩子,因為有了兒童這樣一個超級粉絲、超級崇拜者和全方位的模仿者,成人會產(chǎn)生極大的動力,會自覺地起榜樣作用,讓自己在短時間內(nèi)變得更優(yōu)秀和更美好。

(4)兒童和成人之間是相互學習的關系。如同教學必然相長一樣,人們必然會在共同相處的過程中各有收獲。杜威就認為兒童和成人都是生長著的,都各有所長。他說:“常態(tài)的兒童和常態(tài)的成人都在不斷生長。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不是生長和不生長的區(qū)別,而是各有適合于不同情況的不同的生長方式。關于專門應付特殊的科學和經(jīng)濟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我們可以說,兒童應該向成人方面發(fā)展。關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敏感性和坦率的胸懷,我們可以說,成人應該像兒童一樣生長?!盵15]兒童和成人各有優(yōu)勢,需要相互學習。在坦誠等方面,成人要向兒童學習。而在某些方面(如發(fā)展自控能力),成人可以積極地引導兒童。葉小紅提出,自我控制是個體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控,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目標,抑制性控制能力是兒童自控能力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抑制性控制能力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抑制一個占優(yōu)勢地位的行為、認知和情緒反應傾向,并執(zhí)行一個非優(yōu)勢的或相反反應的能力。研究表明,通過綜合干預能有效地幫助兒童提高自控能力[16]。有了良好的自我限定,兒童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兒童和成人各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長處,應相互對話和相互學習。

(二)身體性與整體性

(1)兒童善于用身體來感受世界,傾向于用身體和動作來表達內(nèi)心。兒童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去觸摸,用整個心靈和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來感受神奇的世界。兒童善于通過身體動作來進行表達和表現(xiàn)。我們常常看見一個孩子在心情好的時候,會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這種情況在大人那里就很少會看到。兒童在介紹一樣有趣的事物時,也習慣于借助于自己的動作、面部的表情和身體。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往往會不自覺地借助身體來幫助自己增強體驗和認識。

(2)兒童的世界是完整的,兒童的發(fā)展也是完整的和相互聯(lián)系的。兒童從來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而是要通過某個作品來表達某種特別的情感。兒童在戶外活動時,也從來不是為了鍛煉而鍛煉,而是要享受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的樂趣。兒童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整體的,當兒童發(fā)展運動能力時,他們的情感和意志力等社會能力也在協(xié)同發(fā)展。

(三)真誠性與表現(xiàn)性

(1)兒童具有天然的真誠,會直接地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兒童很容易就真情流露,不會也不善于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感情,他們非常熱情和真實,會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們就像一個個的透明人一樣,喜怒哀樂都在臉上,童言無忌,口無遮攔,即便有一些小心思,也很容易被大人看穿。兒童對外人沒有戒備心,這樣的真誠待人、充滿同情、不麻木、不冷漠和不帶偏見會讓孩子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兒童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與快樂,他們稚嫩的語言一下子就能撞開人們的心扉,讓大人們感到滿足和愉快。

(2)兒童極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兒童是生長于某一環(huán)境中,尤其是生長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的。在大自然中,兒童能觀察到各種神奇的事物,會感受到生態(tài)的多樣性和美好,大自然就是孩子們最好的教師。相對于成人,兒童更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兒童完全是不加選擇和一股腦兒地吸收周邊環(huán)境的一切要素的,他們極易受到環(huán)境的暗示作用。在幼兒園中,環(huán)境就是不說話的第三位教師。環(huán)境既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也包括心理環(huán)境,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環(huán)境會對兒童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需要營造起良好的環(huán)境,要讓兒童感到安全與舒適,成為充滿自信的主動學習者。

(七)差異性與過渡性

(1)兒童內(nèi)部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是不一樣的。在幼兒園中,小班、中班和大班完全是三個不同的世界。小班的孩子稚嫩,中班的孩子懵懂,大班的孩子則處在收獲的季節(jié),處處都在表現(xiàn)自己的強大。每一個兒童的天賦、個性、身材、容貌和脾氣是不一樣的,他們各有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教育者需要充分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發(fā)現(xiàn)兒童的亮點,為兒童的和諧發(fā)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2)兒童文化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文化。兒童期是一閃而過的,是再也不會回來的。兒童的一些特殊能力會弱化,很多記憶會變得模糊,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曾有過那樣的經(jīng)歷和想法。作為一種弱勢者的文化,兒童文化真實地存在著和生長著,稚嫩的兒童終將發(fā)展為成人。成人文化是兒童文化的目的地,而兒童文化也是成人文化的目的地。錢雨提出,成人文化的最高境界可以展現(xiàn)出孩童式的渾然天成,這不是個體發(fā)展的倒退,而是一種回歸[18]。成人文化會支持和撫育兒童文化,兒童文化也能喚醒與滋養(yǎng)成人文化。兒童終將以不同的方式,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在生命的某一個路口與自己的童年稽首告別,步入復雜的、充滿魅力與挑戰(zhàn)的成人世界。

兒童不同于成人,兒童具有特殊的能力,兒童文化具有自身鮮明的特征,兒童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兒童文化和成人文化相互呼應、相互對話、相互啟發(fā)和相互滋養(yǎng)。通過對兒童文化特征的討論,我們愈加堅信以下幾點:其一,兒童是豐富的和深刻的,蘊含著多種美好的可能。童年期具有著深刻的價值,在兒童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優(yōu)秀的人類精神,相對于成人,兒童們顯得更加心無成見、更加熱情、更具有可塑性、更具主動性和更富有情感,人們對兒童充滿了敬意、尊重和欽佩。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其二,兒童期望與成人友好相處,期望和成人共同生活,期望生活在良好的關系共同體之中。兒童們具有著極其特殊和敏感的社會溝通能力,他們力圖以自己的方式和成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成人應充分及時地予以回應,讓自己的心靈和孩子的心靈一起共舞。其三,兒童天生就具有特殊的、自己渾然不知的強大本領,他們是有能力的。兒童不是一個個空蕩蕩的容器,他們是一顆顆飽滿的種子,兒童是天然的哲學家、夢想者和探索者。其四,兒童能夠給成人帶來啟迪和激勵,成人應當毫不猶豫地向兒童學習。正是在兒童的激發(fā)之下,成人才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才會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父母們才會變得更加成熟和完整?!昂媳е?,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藗儜又匾暫完P注兒童,應采用多種方式讓兒童文化保持生機與活力,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自身和理解兒童,有助于父母和教師們形成適宜的兒童觀,有助于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聶振斌,滕守堯,章建剛.藝術化生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98.

[2] 張東嬌.兒童文化與預期社會化[J].教育科學,1992(02):14-17.

[3] 杜曉利.走向兒童文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9):6-8.

[4] 邊霞.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J].學前教育研究,2001(03):8.

[5][18] 錢雨.兒童文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6] [挪威]布約克沃爾德.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靈性[M].王毅,孫小鴻,李明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21-125.

[7][12] 劉曉東.兒童文化與兒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34,35.

[8] 邊霞.論兒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學前教育研究,2000(01):14.

[9] 裘指揮.理解兒童文化[J].學前教育研究,2003(02):18.

[10] 張曉玲.教育視野下的兒童文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11] 楊寧,薛常明.論基于童年文化特性的幼兒教育[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5):123-128.

[13] [意]瑪利亞·蒙臺梭利.有吸收力的心靈[M].蒙臺梭利叢書編委會編譯.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25.

[14] [意]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馬榮根,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3.

[15][17] [美]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59,51-52.

[16] 葉小紅.幼兒自控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猜你喜歡
特征價值
抓特征解方程組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一塊石頭的價值
小黑羊的價值
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價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價值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不存在的特征
上饶县| 洪湖市| 旅游| 宜川县| 唐海县| 洱源县| 平原县| 车致| 青阳县| 台中市| 信阳市| 台湾省| 七台河市| 修武县| 江北区| 富蕴县| 金溪县| 诸暨市| 松阳县| 康保县| 富平县| 林芝县| 蒲江县| 上饶县| 河曲县| 北碚区| 泽州县| 翁源县| 安新县| 山东省| 澳门| 松溪县| 伊金霍洛旗| 徐汇区| 西吉县| 齐河县| 凯里市| 大方县| 昭平县| 柏乡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