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梵語,本義為佛光普照。佛教中經(jīng)常會提到釋迦牟尼“三身佛”,即法身“毗盧遮那佛”,應身“釋迦牟尼佛”,報身“盧舍那佛”。其中法身佛如明月,即是說法身毗盧遮那佛無論何時都永遠存在,可見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毗盧佛是“毗盧遮那佛”的略稱,在許多寺院都有供奉,如北京法源寺、洛陽白馬寺等。
在川渝地區(qū),常以“毗盧”冠以寺院名稱,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走馬鎮(zhèn)的毗盧寺即為其中之一。其始建于明代,清初重修,于20世紀60年代毀棄。2016年重慶市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對其開展考古發(fā)掘,清理出建筑基址、道路、排水溝等21處,出土了大量佛教文物。通過考古發(fā)掘證明,該寺廟坐東朝西,中軸線上依次分布有山門、下殿、天井、上殿、送子殿,兩側為雷祖殿、香積廚、客堂及廂房等。毗盧寺遺址格局清晰,出土佛教造像精美,對研究重慶地區(qū)明清時期寺廟的選址、布局和造像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文/圖 孫治剛)
(作者單位:重慶市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