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
老家的老房子,那是我們的根,那是我們的童年,那是我們的情結(jié),那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夢。
自記事起就知道我們家有三間土墻瓦房和一間草房,一九六九年冬季,草房改擴建為兩間瓦房。我們家的房子主體朝北,東邊與五爺家共墻。夏天下暴雨的時候,總會有地方漏雨,刮大風的時候瓦片間的灰塵不時落下,讓人的眼睛都睜不開。那時候,凡是有到生產(chǎn)隊放電影的,或者城里下鄉(xiāng)的醫(yī)療隊等外來人員,總是被安排在我們家吃住,原因是我們家寬敞、干凈。
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后,五爺一大家子因四間房太擁擠就搬走了。我們家花六十塊錢買下五爺?shù)恼?,將就他們原來的土墻蓋新房。蓋這四間房相當辛苦。山上光禿禿的沒有能蓋房的樹木,而樹木公開買賣是不允許的,只能從幾十里外私下購買然后趁半夜人們熟睡的時候悄悄運回。還請瓦匠做瓦坯,積兩年的柴火燒瓦,請人工打墻木工修建等等。經(jīng)過兩年籌備一冬艱辛,房子一下擴展為九間,堂屋變成了坐東向西。父親說這下好了,以后子女成家都有房子住了。雖然省吃儉用還了兩三年的債,但父母還是興奮了好多年。我大學畢業(yè)后就再也沒有在老家的房子長時間居住過了。
進省城工作后,單位暫時沒有宿舍,與其他新進大學生一起安排在單位招待所臨時居住。一年后分配集體宿舍,安排三人一間,因根本安放不下三張單身床與辦公室的領(lǐng)導吵了兩架后才改為兩人一間。盡管如此,還是感到特別高興,總算有了一點點具有自己私密性的空間,有了站住了腳扎下了根的穩(wěn)定感和安全感。但也很麻煩,每天早上在公用洗漱間要排隊,上公共廁所也要排隊。流涎羨慕住在套房里的人們,時常想念老家土房子的寬大和自在。
單位騰出了幾間集體宿舍的消息很快使單身漢們躁動了。于是乎,都急急忙忙地與戀愛對象協(xié)商,向戀愛對象的父母請求迅速辦理結(jié)婚證分房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向單位求得一間結(jié)婚房。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家屬院內(nèi)鬧洞房的喜事此伏彼起,沒有分到房的罵聲一片。住房緊張在那些年代還造就了一個奇特現(xiàn)象,你可以根據(jù)院子內(nèi)小孩年齡結(jié)構(gòu)判定某個單位的職工住房福利情況,如果小孩們無批次性的年齡結(jié)構(gòu)差異,那么這個單位的住房福利相對寬松;如果小孩們是明顯成批次性的年齡相似,那么這個單位的住房一定比較緊張;如果某個單位要新建職工宿舍,必定有無數(shù)的人托關(guān)系走后門申請調(diào)入這個單位工作。
集體廚房鍋碗瓢盆交響曲熱鬧非凡,公共廁所涮痰盂排隊嘻嘻哈哈,人們每天無法回避地要在生活必須環(huán)節(jié)碰面。如果某人兩天沒有被見著,大家就會詢問是出差了還是生病了,無論是在廚房還是廁所總有關(guān)心不完的話題。哪家改善伙食做好吃的,那絕對是公開透明的。
一九九五年,終于迎來了苦苦期盼的,當時曾被批評粗俗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唱的“我想要一個能在家中屙粑粑的房子”。雖然是別人搬新房騰出來的五十多平方米的小舊房子,但終歸是套房,客廳、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一應俱全,再不用上每周開放一次的集體澡堂了,也可以一整天不出門就能解決吃喝拉撒了。以前根本沒有家庭裝修一說,分到的房子只需要打掃干凈就入住,但從那個時期起人們逐漸對生活品質(zhì)講究起來,社會開始時興家庭裝修。于是,請來專門工匠包門刷墻,貼地磚,安裝電話和時尚燈具,裝置家庭影院,即使走腔跑調(diào)地在家里唱上一陣卡拉OK,鄰居們誰也不會說三道四,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住洋房的感覺。不要說自己開心,同學、朋友都輪番到家朝賀了好幾回。
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好事跟著來。五年后,又分到一套一百四十多平方米的統(tǒng)建房。裝修前,一參觀的朋友開玩笑說,這么大的客廳以后看電視可能要配望遠鏡哦。
家中的小狗狗每次做錯了事挨罵會窘束地立即跑到籠子里面蹲著,每當此時我就在想,狗既如此,如果人沒有窩又該怎么辦呢?嗯,有了房子才算是有了真正意義的家。
父親去世后,葬在了他生前挑選的地方。我總是奇怪父親為什么要選擇那個地方。一次給父親上墳,我給父親敬上一支香煙,自己坐在他旁邊吸著煙舉目遠望,老問題再次浮現(xiàn)時,忽然明白了,這里能看到他曾經(jīng)的家,能看到他節(jié)衣縮食熬更守夜建起來的房子。
然而,隨著弟弟妹妹們進城工作安家,母親也隨著子女們遠走他鄉(xiāng),老家的房子早已無人居住。無人打理的房子逐漸破舊成了危房,與周邊新建起來的各式小洋樓,與近些年縱橫交錯通到家的鄉(xiāng)村水泥公路極不相稱。
每次回去給父親上墳后,母親總會去看看家門前的那口水井,總會在院壩中央久久站立,偶爾講點老房子過去的故事,弟兄姊妹也會觸景生情地憶苦思甜一番,撫今追昔感慨社會變化太快。現(xiàn)在全家人面對基本無法維修的老房子不知道該怎么辦。拆了吧,那是我們的根,那是我們的童年,那是我們的情結(jié),那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夢。重修吧,沒有人居住,是浪費。拆掉還是重修成了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