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
摘要: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中,仍存在教學模式傳統、教學內容陳舊、教師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學生的思想易受網絡自媒體中不良信息的影響,教育壓力較大,亟需進行課程改革。高校應利用網絡自媒體結合課堂教育與隱性教育,革新提升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加強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建設,構建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高校也應加強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不良信息的應對,肅清網絡輿論,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自媒體;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影響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網的推廣,基于網絡發(fā)展的自媒體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無論是學習、人際交流還是新聞閱讀,大學生都更習慣于使用網絡自媒體接受這些外部信息,網絡自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大學生逐漸形成了更為獨立、自主的群體個性,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受互聯網上各類思想的影響較深,這也對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亟需采取措施,深化教學的改革,適應新時代的變化,促使大學生更好的發(fā)展與進步。
一、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囿于傳統教學模式
當前部分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尚未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一方面,由于思想教育知識較為深奧,學生難以理解一些過于復雜的概念,對于部分黨政思想的體會不深刻。因此教師往往選擇在課堂上采取講授式的教學方式,自身占據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發(fā)揮,課堂教學質量逐漸降低[1]。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集中于課堂教學,或者班會、會議講話等顯性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思想教學較為直白,易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在具體教育教學中,學生往往不會配合,教學效率難以提高。
(二)教學內容不符合新時代需求
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學生更傾向于瀏覽能激發(fā)興趣的新鮮內容,但在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中,教學內容更新緩慢、枯燥乏味,與時代的要求不符。此外,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依賴于傳統教材,但由于教材更新環(huán)節(jié)復雜以及教材內容權威性的要求,教材的更新速度緩慢、更新內容較少,即便是黨政理論也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進入教材,導致教育內容與時代背景逐漸脫節(jié)。陳舊、枯燥的教材加劇了課堂教學的沉悶,進一步降低了教育效果。
(三)教師能力要求更高
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背景下的教學改革,主要包括各類最新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對現有教學方式的影響較大。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教師過去更專注于任課知識的學習,既不了解于如何制作優(yōu)秀的短視頻課程,也不擅長將課堂語言轉化為新媒體文章,也缺乏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學生深入互動的能力[2]。在缺乏上述能力的情況下,教師無法利用網絡自媒體改進自身教學理念,制定更合理的教學方案,難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展開,要求教師需要具備更強的網絡自媒體應用能力,并能合理應用至教學實踐中。
(四)不良思想通過新媒體影響學生
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網絡用戶具有龐大的體量,高校學生與教師只是互聯網居民的一部分。因此在網絡自媒體平臺上,充斥著較多的不實信息,其中部分如黃、毒、賭、邪教宣傳等不良信息,使得網絡環(huán)境較差。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具有不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極易在不良信息的影響下產生不當行為。同時極少數大學生受各類潛在反動輿論的影響,較易產生對黨和政府的不實偏見,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
二、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改革措施
(一)利用網絡自媒體構建教學新模式
高校可以將網絡自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突破傳統載體的限制,使思想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之中。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網絡自媒體技術優(yōu)化傳統課堂,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前瀏覽視頻或圖文,對本堂課程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對精品共享課程的學習,優(yōu)化自身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活躍思政教學的氛圍。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將隱性教育結合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中,如在校園中長期保持思想教育宣傳欄。而在網絡自媒體平臺上,高??梢詫⑽⑿殴娞?、微博等社交媒體結合運用,向學生輸送紅色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二)革新教學內容
為做到教學內容與時代背景的結合,高校教師應使用先進的教學軟件,在權威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以時事熱點演繹大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例如在疫情中的線上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結合黨和政府的防疫措施,向學生展示黨對人民的關懷,政府在疫情中的努力,用思想教育與現實的結合,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教學知識點,從而增強思想教育效果[3]。此外,教師也可以邀請抗疫一線醫(yī)生、記者或軍人,通過線上視頻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傳遞真實的感情,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體會思政教育,樹立為黨、為國、為人民的崇高理想,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高校應采取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背景下的教學能力。首先,高校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組織軟件信息學院的教師,與大學生思想教育教師一對一幫扶,通過定期的交流以及線上課程的合作,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其次,高??梢哉归_大學生思想教育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會,讓他們在交流中分析自身網絡自媒體課程教學能力的不足,并采取相應措施彌補缺點。
(四)增強新媒體不良信息的應對措施
首先,高校應加強對網絡自媒體不良信息的重視,構建網絡自媒體思想教育宣傳部門,以思政骨干教師為核心,開展網絡自媒體平臺上的思想工作。其次,高校應積極主動應對網絡自媒體上的不良信息,通過校際合作構建網絡自媒體監(jiān)督體系,在發(fā)現不良輿論后及時聯系網警部門。然后,高??梢栽O立獎勵機制,在確保內容生動有趣的前提下,讓教師撰寫結合實事的優(yōu)秀思想教育文章。最后,高校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引導社會輿論的發(fā)展,通過分享、轉發(fā)社會感人案例,讓學生接受正面的思想引導。通過以上措施,高校可以肅清網絡不良輿論,促使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高??梢詫⒕W絡自媒體當做教學模式探索突破口,打破傳統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束縛,多渠道展開思想教育工作。在新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正確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辨別互聯網各類信息的危害,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逐漸成為能夠承擔民族復習責任的新時代人才。因此,高校不能滿足于一時的教學改革,而應需要革新教育理念,根據時代背景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推進教學的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大學思想教育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純爽,王逸文.新時代下網絡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7).
[2] 張杜.自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000(007):838.
[3] 陳芳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00(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