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英
風味獨到的傣味可謂是都市人們餐飲文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而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稱“撒撇”?!叭觥狈g成漢語是拌生的意思,“撇”是苦腸的意思,因此,“撒撇”也就是苦腸水拌生的意思。
“撒撇”一般有苦和酸兩種口味,苦味的被人們稱為“苦撒”,酸味的被稱為“酸撒”。一碗濃濃的蘸水中,韭菜沫、茴香沫、香柳沫混在一起滲出別樣的氣息,紅椒沫染出炙熱的紅色,被舂碎的芝麻與花生散落在碗中,加幾個檸檬或放幾勺“苦水”,便能變幻出不一樣的芳香,夾一箸細長的米線,輕蘸些許蘸水,放入口中便仿佛能嘗出人生五味。
苦撒的做法主要在于苦水的瀝制,其瀝制原料有多種,主要使用牛的苦腸部分,取腸內(nèi)苦粉,慢火炒焙干,炒焙過程中,其獨特的香味四處飄溢,誘人口涎。用時取適量焙干的牛苦腸粉,用紗布包裹好,放入清水中小火慢熬,直至飄出苦香味,苦撒所用的苦水即瀝制而成,當天用的苦水為當天瀝制,隔夜的不用,以保持其新鮮的口感。單有苦水還不行,還需佐以韭菜、苤菜、香柳、老緬芫荽、小米辣、鮮牛肉等食材,將其分開切細,按配制比例,各取適量,加入鹽巴、味精、醬油等調(diào)味品,放入適量苦水,即成苦撒蘸水,然后用瓷碟盛上涼的細米線,上面放上干巴、牛肝等,一道獨具特色的“牛撒”便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
酸撒也稱“檸檬撒”。檸檬撒苤做法略微簡單,最重要的料為檸檬、肉餡(熟)、韭菜等。將檸檬果汁壓榨出來,再放入上述佐料即可。此外,還有用魚制作的撒撇,稱為“魚撒”,其做法又更為復雜。
魚撒所選用的魚一般為稻田魚,且質(zhì)量在1 kg以上的為佳。將魚去鰓除肚洗凈,用刀剔下脊背兩側(cè)的肉,切細放入木臼中搗碎備用,剩下的魚頭、魚骨放入油鍋中炸脆,撈出放入木臼中,加入傣家秘制香料一起搗碎備用,然后配上傳統(tǒng)撒撇所需的各種佐料。食時,將鮮魚肉加入到苦撒或檸檬撒蘸水中,然后在一瓷碟中盛入米線、洋白菜絲和搗碎的炸魚骨,一套極具特色的魚撒即成。吃的時候,桌上也一般還要備有鹽巴、味精、糊辣椒粉、生小米辣等調(diào)料,食客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隨時添加。
愛吃撒撇的我,總是吃不膩,吃不煩。每一次品嘗總能吃出不一樣的感觸。其實,撒撇都是一樣的味道,但在不一樣的年紀就會品嘗出不一樣的感觸,年少時喜好它的酸辣爽口,青年時想念它承載的童年,垂暮之時也許就是喜歡它的酸、辣、麻、苦、澀與甘甜,正如人生的經(jīng)歷一般,有艱難、有苦澀但也有歡喜和愉悅。
撒撇就像親人將思緒注入食物的一種表達,像是母親對孩子的一種無言的牽掛,也像傣家婦女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更像是幾經(jīng)歲月之后體味出的一種生活的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