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言 李櫻娜
在杭州拱北高架下的一個小區(qū)內(nèi),靜靜佇立著一座民辦博物館,沒有大大的招牌,也沒有恢弘的建筑外觀,卻蜚聲國內(nèi)外相機收藏界,它就是杭州高氏相機博物館。
杭州高氏相機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照相機收藏館,免費對外開放,由高繼生在1993年創(chuàng)辦,于1999年8月經(jīng)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發(fā)文批準注冊,屬民辦博物館。館內(nèi)注冊藏品有相機1400多臺、古今望遠鏡100件,著名書畫攝影家贈送作品100幅。目前由高繼生和他的兒子高峻嶺共同主管。
60年的收藏生涯、20余年的博物館堅守,以及藏品的數(shù)量與珍貴程度,讓高繼生的這座收藏館堪稱民辦博物館的“奇跡”。
光影尋藏60載
“父親曾是民國時期的高級記者,收藏有20臺相機。我從小就接觸相機,對相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偏愛?!备呃^生說。1960年,18歲的高繼生就參加了工作,在小學(xué)當(dāng)代課老師,第一個月工資30元5角,他立馬去買了一臺德國蔡司相機,只余下5角錢。結(jié)果,他和母親吃了2個月的稀飯。
上世紀70年代,杭州光學(xué)儀器廠在解放初曾籌建了照相機試制小組,小組長胡秋江打造了3臺西湖牌相機的樣機。一臺交省里、一臺交市里、只留一臺自家作紀念。高繼生打聽到胡師傅地址,幾次登門求機都被拒絕。在后來的4年里,他一直鍥而不舍地拜訪胡秋江家,幫著做不少事,胡先生終于動搖了,讓他討得了這臺編號0001的珍貴樣機。高繼生花了800元,當(dāng)時他一個月工資才40元。
高繼生在記者面前云淡風(fēng)輕地談起往事,“因為家庭出身不好,代課教師的職業(yè)也戛然而止,之后換過30多份工作,從碼頭裝卸工、鈑金工,到噴霧器修理工、木器修理工等,后來進到杭鋼任爐前工。但這些技能也為我日后辨識和修理照相機打下了基礎(chǔ)。”
大部分收入高繼生都拿去買相機了,日子過得非常拮據(jù)。欣慰的是,高繼生娶了個懂他的好妻子。“如果是別人,可能早和我離婚了。”高繼生笑笑說。
1966年,他進入杭鋼,認識了妻子。她出生于書香門第,相貌周正。結(jié)婚前,她拿出80元儲蓄,讓他去上海買幾件好衣服。結(jié)果高繼生到上海,還是忍不住用80元買了3臺相機?;槎Y當(dāng)天,丈人丈母娘因為此事氣得沒有出席。而他們小兩口穿著杭鋼工作服就結(jié)了婚。
1986年,高繼生離開杭鋼,開始全職折騰相機,在南京,蘇州、臨平、杭州等地開了10家照相館和器材店。1989年,他用賺的20300元錢,北上天津買一臺英國相機,妻子一針一線將錢縫在他身上。“都是10元一張的紙鈔,我就前面貼一萬,背后貼一萬,那個時候的火車連廁所都站滿了人。我都不敢睡覺?!?/p>
天津照相館負責(zé)人告訴他,這臺英國相機是用等量重的黃金換來的,要3萬元才賣。高繼生和他磨了3天還是不答應(yīng)?!澳愕膬r格沒有多少人買得起,與其庫存積灰塵,不如交給我,讓它也有個好歸宿,我就2萬,你要還是不愿意我就只能下次再來?!痹谒能浤ビ才菹?,終于成交。這個寶貝是19世紀上葉,英國倫敦生產(chǎn)的Ross,紅木雕刻鏡頭座,全銅鏡頭重量有3斤,鏡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寫,整只鏡頭是全鍍金的。運回杭州,妻子開玩笑說:“這么個破木頭東西可以買到一間街面房了!”
事實證明,高繼生的眼光沒有錯,一位英國攝影家看到他那臺Ross相機后說,高先生啊,有了這臺老相機,在英國你就已經(jīng)是富翁了……高繼生后來查閱了歐洲老相機交易資料才知道,一架年代和歷史價值遠遠低于自家的Ross濕板相機,2006年拍賣的價格相當(dāng)于600多萬元人民幣。古董相機不僅僅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也算是相機發(fā)展歷史上可考究的文物。
他給這1400多個寶貝辦了個博物館
為了把更多的老相機留在中國,1993年,高繼生創(chuàng)立了杭州高氏相機博物館。館內(nèi)展示的古董相機種類眾多,如德國萊卡及仿萊卡相機系列、德國羅萊及仿羅萊相機系列、國產(chǎn)相機系列等,涵蓋了100多年來,世界各國各個時期的相機品種,總數(shù)超過1400臺。這些相機猶如他的寶貝孩子,他要以呈現(xiàn)公眾的形式給它們一個最好的“歸宿”。
電視臺、報紙都來拍新聞,北京、天津、上海、臺灣……人們從全國各地云集而至,趕來參觀,這是中國笫一家照相機博物館,也是杭州最早的民辦博物館。高繼生說,原來還有這么多人喜歡老相機,真正讓他感覺到苦中有甜,這也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間民辦博物館供相機收藏和愛好者免費參觀,并且是中國唯一一個長年有人堅守的相機鑒定點。從紹興路拆遷過渡房到拱北永和坊,博物館至今歷經(jīng)9次搬遷。
高氏相機博物館在開館的27年時間里接待了近40萬人次參觀,接待過來自國內(nèi)外的相機發(fā)燒友、收藏家、官員、時尚界演藝界人士以及各高校相關(guān)專業(yè)的學(xué)者。被國內(nèi)外1300多家報刊、電臺、電視臺報道過,除了國內(nèi)媒體,還有美國《世界日報》《紐約時報》等,影響深遠。
除了供人參觀,還有30多個國家地區(qū)相機愛好者來這里拍攝實物資料,用于畢業(yè)論文和課題研究。高繼生每天早上7點就會到博物館迎候參觀者和前來鑒定相機的人。他說自己早到一個小時,而參觀人可能就會贏得一天時間,不耽誤別的事,外地朋友也能及時趕回去。
高繼生一生為相機癡狂,一輩子都圍著相機在轉(zhuǎn),相機為他帶來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帶來了他家祖孫三代的相機情結(jié),也帶來了這座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褶k博物館。他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相機史的脈絡(luò)也在漸漸清晰……
(摘編自浙江新聞網(wǎng)、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