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 宋明梅 王大麗
摘? ?要:通過對泛麥22的不同播量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泛麥22隨著播量的增加,對株高影響不大;播種量超過17.5 kg/667 m2時,倒伏嚴重,超過20 kg/667 m2以上時,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從產(chǎn)量水平上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產(chǎn)量呈上升趨勢,播量為17.5 kg/667 m2時產(chǎn)量最高,達540.7 kg/667 m2;播量15 kg/667 m2時,產(chǎn)量為505.9 kg/667 m2;以播量22.5 kg/667 m2最低,產(chǎn)量僅達447.7 kg/667 m2。
關鍵詞:泛麥22;不同播量;農藝性狀;產(chǎn)量;影響
小麥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在農業(yè)生產(chǎn)和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不斷改進栽培措施提高單產(chǎn)、增加總產(chǎn)量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1]。小麥的產(chǎn)量受品種特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栽培措施的影響很大。早播容易導致苗期旺長,極易受冬季凍害和倒春寒的影響;晚播易導致苗小且弱、群體小、有效穗少,從而降低產(chǎn)量[2]。現(xiàn)實生產(chǎn)中播量過大成為普遍現(xiàn)象,導致群體大、透光性差、倒伏風險大[3]。鑒于以上生產(chǎn)中存在問題,許多科研工作者對此進行過研究,李豪圣等[4]研究認為,播量播期對單位面積穗數(shù)具有調節(jié)作用,對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也有一定影響,從而最終影響產(chǎn)量;郝有明等[5]提出,小麥生產(chǎn)上采取比傳統(tǒng)播種期延后5 d左右播種,再結合相應播量,可以避免群體過大、個體發(fā)育不良,從而保證其產(chǎn)量。為了探索泛麥22不同播量對產(chǎn)量的影響,從而篩選出適合本品種的最佳播量,特設置此試驗。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材料為泛麥22,由地神種業(yè)農科院科研室提供。試驗地設在地神種業(yè)農科院試驗田,土壤為沙壤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便利。前茬種植玉米,產(chǎn)量為580 kg/667 m2。
1.2? ?試驗設計
小區(qū)行長8 m,行距0.2 m,8行區(qū),畦寬40 cm,小區(qū)面積14.4 m2,共設6個播量,分別為10 kg/667 m2、12.5 kg/667 m2、15 kg/667 m2、17.5 kg/667 m2、20 kg/667 m2、22.5 kg/667 m2,于10月19日播種。
1.3? ?田間管理
(1)土質:沙壤土;前茬作物為玉米。
(2)種肥:于10月12日機械施復合肥(15-15-15)50 kg/667 m2、3%辛硫磷顆粒劑5 kg/667 m2。
(3)播種期:10月19日采用穗系播種機條播。
(4)追肥:于12月22日第1次人工追施尿素量為 7.5 kg/667 m2;2月27日第2次人工追施尿素10 kg/667 m2。
(5)灌溉:于10月22日、3月30日、5月4日分別進行噴灌。
(6)中耕除草:11月28日施大能30g+雙氟·氯氟吡80 mL人工噴霧進行化學除草。
(7)防治病蟲害: 4月20日施氯氟·吡蟲啉40 mL/667 m2防治蚜蟲;5月15日施氯氟·吡蟲啉50 mL/667 m2(高效氯氟氰菊酯2.5%+吡蟲啉5.0%)+磷酸二氫鉀150 g防治蚜蟲、抗干熱風。
(8)收獲期:5月31日收獲。
1.4? ?調查方法
在小區(qū)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進行定點(1 m 2行),調查小麥最高群體及有效穗等。收獲前,每小區(qū)隨機取50穗進行室內考種后,全區(qū)收獲。
1.5? ?氣象條件
(1)播種出苗期:2018年9月、10月降水量較歷年少,10月份平均氣溫較歷年高0.9 ℃,土壤墑情中等。播種后為促進小麥齊苗,苗期穩(wěn)健生長,可澆1遍水。11月份日照時數(shù)較歷年少19.9 h,平均氣溫較歷年高0.9 ℃,降水多14.6 mm,有利于小麥生根分蘗,苗情較好。
(2)分蘗越冬期:12月、1月份平均氣溫與歷年持平,降水多28 mm,土壤墑情好,沒有極端低溫出現(xiàn),麥苗葉尖稍有黃尖,凍害較輕,麥苗安全越冬。
(3)返青拔節(jié)至挑旗期:2月份,平均氣溫較歷年低1.2 ℃,日照時數(shù)少51 h,影響小麥分蘗,2018年度最高群體少于去年。3月份,月平均氣溫10.6 ℃,較常年高2.4 ℃,日照時數(shù)215 h,較常年多49.3 h,小麥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降水量10.8 mm,較常年少23.5 mm,高溫少雨,土壤墑情較差,于3月底澆水,緩解了旱情,有利于小麥孕穗。4月10日前后有明顯降溫過程,但無極端溫度出現(xiàn),此時小麥已抽穗或即將抽穗,多數(shù)品種結實性無明顯影響,部分品種有缺?,F(xiàn)象。
(4)抽穗至揚花期:4月份日平均氣溫15℃,略高于常年,日照時數(shù)200.1 h,與常年持平,小麥正常抽穗,期間降水次數(shù)少,且降水前進行了小麥赤霉病防治,赤霉病發(fā)病輕。
(5)灌漿成熟期:5月份日平均氣溫21.0℃,較歷年高0.6℃,總降水量為4.8 mm,較歷年少66.9 mm,田間濕度小,病蟲害發(fā)生較輕。天氣干旱,于5月初澆水,緩解旱情。5月中下旬,降水量較歷年少39.9 mm,氣溫高2.0℃,日照時數(shù)少25.8 h,后期遇短期干熱風,但大部分品種能正常成熟,部分略晚熟品種青稈逼熟,千粒重略有降低。
總之,2018年小麥生產(chǎn)中氣象因素利弊均有,有利因素較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量對小麥農藝性狀及抗病性的影響
由表1可知,隨著泛麥22播量的增加,株高基本不變,抗倒伏能力下降,播量為22.5 kg/667 m2時倒伏程度達到5級,面積為47.5%;播量為20 kg/667 m2時次之,面積為32.5%。不同播量下泛麥22的白粉病發(fā)病均較輕。在2018年度試驗條件下,泛麥22隨著播量的增加,對株高及白粉病的發(fā)生級別影響不大,但倒伏風險系數(shù)加大,建議泛麥22的播種量不宜超過17.5 kg/667 m2。
2.2? ?不同播量對小麥三要素及產(chǎn)量的影響
從表2可知,播量在10~17.5 kg/667 m2時,成穗數(shù)、穗粒數(shù)隨著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當播量增加到20 kg/667 m2以上時,成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均有所下降,成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在播量為17.5 kg/667 m2時最多,分別為44.15萬和36.2粒;播量為15 kg/667 m2時,其成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分別為42.65萬和34.8粒。播量在12.5 kg/667 m2時,千粒重最高為42.5 g;播量為10 kg/667 m2時千粒重為41.9 g;當播量超過12.5 kg/667 m2時,千粒重基本呈下降趨勢;以播量為22.5 kg/667 m2時最低,千粒重僅39.7 g。從產(chǎn)量水平上來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時,產(chǎn)量呈上升趨勢;以播量為17.5 kg/667 m2時最高,產(chǎn)量為540.7 kg/667 m2;其次為播量15 kg/667 m2時,產(chǎn)量為505.9 kg/667 m2;以播量22.5 kg/667 m2最低,產(chǎn)量僅447.7 kg/667 m2。
在2018年度氣候條件下,泛麥22播量可以增加到17.5 kg/667 m2,超過20 kg/667 m2以上時,成穗數(shù)較播量在10~12.5 kg/667 m2之間時有所增加,但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從而難以達到高產(chǎn)。
3? ?小結與討論
在2018年度試驗條件下,隨著泛麥22播量的增加,對株高影響不是很明顯,播種量超過17.5 kg/667 m2時,倒伏嚴重,播量可以增加到17.5 kg/667 m2,超過20 kg/667 m2以上時,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從產(chǎn)量水平上來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時,產(chǎn)量呈上升趨勢,以播量為17.5 kg/667 m2時最高,其次為播量15 kg/667 m2,播量超過17.5 kg/667 m2時產(chǎn)量有下降趨勢,以播量22.5 kg/667 m2時最低;在2018年度特殊氣候條件下,病害發(fā)生程度較輕且時間推遲,小麥總體倒伏程度輕、面積小。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泛麥22不同播量對其產(chǎn)量及抗倒性影響的研究。
參考文獻:
[ 1 ] 趙廣才.北方冬麥區(qū)小麥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8(5):91-92.
[ 2 ] 殷琴,朱曉霞,劉曉霞,等.不同播種期對揚富麥101生長發(fā)育與產(chǎn)量影響分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11):110-113.
[ 3 ] 賈中立,林坤,郭鳳芝,等.菏麥20不同播期播量對產(chǎn)量及生育性狀的影響[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11):80-82.
[ 4 ] 李豪圣,宋建民,劉愛峰,等.播期和種植密度對超高產(chǎn)小麥‘濟麥22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5):243-248.
[ 5 ] 郝有明,李巖華,霍成斌,等.播期、播量對冬小麥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5):422-42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