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權
摘 要: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傳授知識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融為一體,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助于把青少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代新人,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我們每個教師都要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積極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較好的、可行的、開放式的教學規(guī)范,才會不負于我們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教育使命。
關鍵詞:生物;學習興趣;素質教育
生物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本人認為,生物學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緊密,這樣,各種生物現象既是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智力素質、能力和文化思想的好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傳授知識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融為一體,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下面就如何進行素質教育,談談筆者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指導學法與學生學會學習相結合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中等教育也面臨著一個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初、中級各類人才需求的問題。初中畢業(yè)生面臨著人生第一次分流,一部分升人高中,一部分轉向職高,另一部分直接走向社會就業(yè)。不論是什么出路,都要進一步學習,在學校教育的短短幾年內不可能學習到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知識。學校教育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進人社會后能夠不斷地自己去獲取知識。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①閱讀課文、參考書查閱資料、工具書及博覽科普讀物;②書寫課堂筆記、總結筆記、讀書筆記、實驗報告及科學小論文;③識圖作圖和對生物的觀察;④使用生物學實驗器材和設計實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就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好辦法就是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由于家庭、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不同,身體、心理、經歷的差異,顯示出來的能力水平、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成績都不會相同,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系,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強個別指導,使差的學生增強信心通過努力逐步趕上去,使好的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教學中只有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生和積極性。這樣,既有利于爭取大多數學生達到培養(yǎng)要求,又有利于造就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
三、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相結合
理論源于實踐。生物教學實踐包括練習、實驗、實習、參觀等,其中實驗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好生物學的重要方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手段之一。生物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要靠實驗來驗證,新的理論要通過實驗來發(fā)現,實驗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關系到生物學人才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因此在實驗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使用儀器、器具和藥品的能力,采集、培養(yǎng)和處理實驗材料的能力,一般實驗操作順序的理解與設計能力,實驗的擴展能力和實驗總結的能力。
四、學習生物學教材與聯(lián)系當地實際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大國,南方與北方沿海與內地,在自然條件、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教學大綱或教材中所講述的生物種類,有些可能不是我國南方北方都有的,有些對當地經濟的發(fā)展有不同的意義。因南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lián)系當地的生產實際和自然實際,充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服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的毛病。
五、傳授知識與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相結合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不只是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各科教學都應貫穿思想品質的教育。也就是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生物學教學中,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教育寓于傳授知識之中,向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教育,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在生物學教學中,有些學生對生物學有突出的興趣與愛好,教師把他們組織起來,在不影響其他課業(yè)的情況下,在課外進行生物學的各種科技活動,能很好地鞏固和發(fā)展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與愛好,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能力和發(fā)展智力。但是,建立生物課外活動小組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容易,其根本原因就是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怕影響考試科目的學習,班主任怕影響本班的升學成績。所以,組織生物課外科技活動,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學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組織課外活動要有計劃、有組織、活動方式要多樣化、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既具有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既有理論又要有實踐,并以實踐為主。通過報告、參觀及其他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我國生物學上某些問題,組織學生對自然界和典型生物進行各種觀察,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參加實踐活動,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當前,素質教育正在全面展開,作為教師,如何擺脫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探索新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如何在實踐中確立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發(fā)要的限念與做法,這關系到能否把青少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代新人,成為社會主義“四有”接班人和建設者的大問題。我們每個教師經過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積極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較好的、可行的、開放式的教學規(guī)范,才會不負于我們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教育使命。
參考文獻
[1] 劉德祥..《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2] 龔家葒《初中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