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敏
集市,一個久遠、熟悉而又朦朧的詞語。小村鎮(zhèn)里,隨時可見它的身影。它承載著數(shù)輩人的記憶,高度濃縮著浩瀚中國建國70年以來的飛速變化,同時,也展現(xiàn)著小村鎮(zhèn)里的數(shù)代青年人為了村鎮(zhèn)的發(fā)展而不斷前行的步伐……
爺爺說,他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每月定期的趕集。家家戶戶都像過年時一樣興奮。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百廢待興。集市上的東西,大多是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糖,趕集的道路有時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但這些絲毫不會削弱孩子們的歡喜和熱情。
任爾東西南北風,集市之“情”自巋然不動。當集市遇上了文化大革命時,一度銷聲匿跡。但大家還會銘記著趕集那一天,家家戶戶在每月初三時,都和商量好了似的,用少得可憐的糧食,好好做一頓像樣的飯菜。此時的集市背后,是一種對苦難時代的記憶,是一種未來可期的情懷。
平地一聲雷,改革春風吹。我爸爸很幸運,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里,不論是多么偏遠的小山村,都能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改革之力。爸爸說,那時,村里有幾個走在改革開放潮流前沿的年輕小伙子,他們會提前到城里淘一些便宜又鮮見的玩意兒在集市上賣。一時間,村子里變得空前熱鬧,孩子們幾乎占據(jù)了這喧鬧聲的半壁江山。
十幾年過去了,集市上的商品更豐富了,趕集的那條路更平整了,路的兩旁也修起了幾間房能讓他們休息一下。矮崖那邊還修了一個小廣場,集市上熙熙攘攘。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后來的我,更是幸福!現(xiàn)在集市上更喧鬧了,而那條路更寬了,小廣場上增添了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材。隨著這兩年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工程的開展,村里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而且收款方式也很“潮”,小攤上的兩個吊牌——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包攬了收銀員這一職務(wù)。小小一個智能手機,便可帶你游走遍小而繁復的現(xiàn)代集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個人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時代在變,人在變,集市在變,而不變的,是那份堅守的情懷,是那份純凈的靈魂和努力不變的初心。
(指導教師:趙亞娜/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