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編劇在國內的影視制作中沒有形成中心,癥結在于購銷機制。
在國內的電視劇交易中,平臺方更看重演員陣容。制作班底甚至是IP價值,但在日韓和歐美,電視臺,流媒體網站是看劇本下單的。美國電視網每年都會有個招投標會,創(chuàng)作團隊拿著劇本投標。中標者,電視臺或者Netflix會跟團隊簽季或集的合約,看播出效果再決定是否追加投資。
一開始,美國的制片方并不愿意承擔前期劇本籌備的成本。因此,很多編劇自己拿著劇本找到平臺方簽約。編劇們紛紛成立工作室、組建自己的公司,參與電視網投標;與電視臺簽約后,再回頭找制作公司承擔項目的拍攝制作。如此來,編劇與制作公司地位對調,編劇成為了甲方,制作公司需要為其打工。慢慢地,編劇中心制形成,也成為美劇生產模式中的重要環(huán)。
對于國內的情況來說,主管部門新政策的出臺表明了重視劇本、重視創(chuàng)作的方向,但真正轉變的促成,還需要商業(yè)模式、購銷機制的革新。
對于平臺方來說,他們需轉變思路。演員陣容,制作班底、IP影響力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標,但是鑒別一個劇本的好壞,需要平臺方具備更強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專業(yè)度。很多人都十白走出這一步。正所謂只有退潮之后才能看到誰在游泳,真正以內容為導向,有沒有能力。專業(yè)性如何,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也意味著行業(yè)中權力結構的改變,誰的劇本好。誰拍的戲好,誰的話語權就更大。
對于編劇來說,總局這次推出的新規(guī),是一個歷史機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市場上當然有制作人愿意按照規(guī)則請好編劇,認認真真抓劇本。這樣的制作人。制片公司肯定會在洗牌階段生存壯大。但想要鉆政策漏洞的制作人、制作公司也會存在。他們可能會讓些剛入行的編劇免費創(chuàng)作,抑或是糊弄個劇本備案立項,以此來逃避前期投入的風險。因此,編劇們也應該出來成立工作室或公司,聯合起來去立項,逐漸形成國內的編劇中心制。
這是一個契機,也是一次艱難的轉型。一方面,編劇需要強大的業(yè)務能力。對于中小編劇來說,新政出臺,他們的生存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他們只有兩條路,一是像原來一樣等待一個合約,但這個合約要求會越來越難,如果拿不到合約無法養(yǎng)活自己的話,就只能轉行;二是獨立創(chuàng)作,看能不能寫出一個打動平臺的劇本,這也很難。另一方面,編劇也需轉換角色。所謂編劇中心制,編劇要成為一部劇的中心,就要讓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既要懂預算,又要懂營銷,你要扛起這部劇的成敗得失。當前,編劇隊伍參差不齊,真正能夠擔當一劇中心的人并不多,需要整個行業(yè)培育,孵化真正具備復合型能力的編劇人才。譬如說,一個項目中編劇稍顯稚嫩,那么需要成熟的導演。制片人。演員等各個工種保駕護航。
所謂的編劇中心制,是一個機制,就像足球賽場的教練中心制樣。即便教練水平不行,場上的球員也應該聽他的。編劇中心,究其根本就是要尊重劇本,尊重核心的創(chuàng)意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