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松
旋覆花是一味消痰、降氣的中藥。它有一個別名叫“全?;ā薄Uf起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呢!
相傳,金元時代河北正定城里有一位遠(yuǎn)近聞名的張秀才,頗喜歡咬文嚼字。有一次,張秀才患了心下痞硬、頻頻呃逆、反胃嘔吐等癥,就到當(dāng)時正定城里名醫(yī)李東垣那里診治。李先生經(jīng)過望、聞、問、切四診后,認(rèn)為是胃虛氣弱、痰濁內(nèi)阻所致,便給他開了補胃鎮(zhèn)逆、消痞止嘔的名方“旋覆代赭湯”: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參、炙甘草、生姜、大棗。張秀才接過處方,當(dāng)看到“旋覆花”三個字時,頓時愁云滿面,便對李東垣說:“這藥我不能吃,看來我的病是好不了啦。”李東垣十分驚奇地問:“你還沒服藥,怎么知道病不能好了呢?”張秀才唉聲嘆氣地說:“李先生,你的處方有味旋覆花,旋者,旋轉(zhuǎn),重復(fù)也;覆者,復(fù)原也,吃了它,病好也會再復(fù)發(fā)的呀,不如不吃了?!贝藭r,李東垣面對張秀才如此咬文嚼字,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安慰道:“張秀才,切莫悲愁,那就用同樣功效的全?;ù嫘不ò桑 睆埿悴怕犝f用“全?;ā?,頓時喜笑顏開,“妙,妙極了!全?;?,全者,痊愈也,福者,有福無病也。”服了兩劑藥,張秀才的病便神奇般地痊愈了。他逢人便說:“李東垣的全?;ㄌ`驗了?!睆拇巳;ň统闪诵不ǖ膭e名,在民間廣為流傳。
旋覆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的頭狀花序。其味苦、辛、咸,性微溫,入肺、胃、大腸經(jīng)。咸能軟堅,溫能宣通,有下氣消痰、化飲除痞、止噫止嘔、瀉肺通腸功效。對痰壅氣逆、痰結(jié)胸痞、喘咳痰多、唾如膠漆、胸脘水飲、脅痛脹滿、嘔吐噫氣等癥,皆宜使用。
《圣濟總錄》載有旋覆花湯:旋覆花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鱉甲15克,柴胡6克,檳榔6克,大黃6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治痰飲蓄結(jié)、胸膈痞實、大便秘結(jié)、喘逆氣促等癥,頗有效驗。
東漢醫(yī)學(xué)家張仲景所創(chuàng)的名方旋覆代赭湯,由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打碎,先煎),人參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大棗5枚(劈開)組成。用水煎分3次溫服,每日1劑。方中旋覆花性味咸溫,能消痰結(jié),散痞硬。代赭石質(zhì)體重墜,能鎮(zhèn)逆氣上沖。配合半夏、生姜,溫胃化痰而散痞。人參、甘草、大棗,甘溫益氣而補虛。所以有補胃鎮(zhèn)逆、消痞止噫的作用。因此,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而見到心下痞硬、時時噫氣及食后即吐的“翻胃”病,療效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