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竟成
兩邊高山挾平川,十里盆地嘖稻香
萬踵石徑上祁陽,一灣碧水下桐江。
古奇洞,為湘中祁邵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地屬湖南省邵東縣南;資江的主要支流一一邵水河上游的桐江即發(fā)源于此。桐江源出回龍峰,自南而北貫穿古奇洞全境,經(jīng)流15里有余。
古奇洞自上而下分上、中、下三洞,轄7村,有良田2000畝,是所屬雙鳳鄉(xiāng)最為富庶的地方。境內(nèi)擁有雷祖嶺、迪龍峰、鐘石山等“八大風景”名勝,雙龍、分水坳、郭家、犀?!八拇蠊磐ぁ薄_@里崇山萬重,景色別致。
古奇洞昔稱“谷皮洞”。傳說神農(nóng)氏給玉皇大帝舂米,吹落三片谷殼于此,化成三洞沃土,讓百姓耕種,故名“谷皮洞”。由于一江中流,泉井四溢,土地肥沃,稻香物豐,乃“魚米之鄉(xiāng)”,人們便稱之為“谷米洞”。
為什么后人改稱“古奇洞”?自然離不開這個地方的異古奇怪。奇怪一:從前這里古樹參天,綠蔭蔽日,十里長壟,山巒環(huán)抱,登高而望,乍看之下,呈現(xiàn)三個風景秀麗、地貌奇特、蔚為壯觀的“天坑”,相互阻隔獨立,卻又彼此聯(lián)通,世間罕見。奇怪二:以江水為界,兩邊地質(zhì)構(gòu)造截然不同,江之東為沙礫巖,江之西為石灰?guī)r,乃天工之作,非人力可及。奇怪三:舊時,寶慶商旅去祁陽,多出小東路,經(jīng)白馬鋪(雞籠鄉(xiāng))、官橋鋪(魏家橋)、南市鋪(仙槎橋)、皂塘鋪(仙槎橋)而至三都鋪,全程80里(古時一鋪15里),再溯桐江而上,一遛青石板路,跋涉十里,穿越“三洞”,步上迪龍峰而入祁陽(過分水坳亭也可入祁東)。這里自古就是一條重要的“茶馬古道”。其間峽谷幽長,關(guān)隘處處。按常理,如此境地,在古代當有土匪強盜打劫(又稱“關(guān)羊”):但由于這一帶民風淳樸,百姓齊心,好客崇義,因此匪患幾無。民間又有聯(lián)曰:
古路、古橋、古亭、古碑,好生悅目;
奇山、奇石、奇水、奇洞,確實忘情。
各中細節(jié)、趣味,故事、傳說,遠不只此,且聽慢慢道來。
迴龍峰與雙龍亭
迴龍峰位于祁邵交界之處,這里古木蒼翠,山峻水秀。立于迴龍峰頂,環(huán)顧左右。東邊的雷祖(阻)嶺山,植被蔥翠,綿延十里,宛如一條青龍,居高臨下,向迪龍峰俯沖而來。西邊的石頭群山,蜿蜒起伏,宛如一條白龍,昂首挺身,迎面而上,二龍相互對峙。二龍龍頭相對之處有一個圓形山包,形似一顆冒出地面的“寶珠”……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風水勝地“雙龍搶寶”。嘉慶24年(1820年),迴龍峰坳建一涼亭,名“雙龍亭”。亭上對聯(lián)頗多,壁畫遍布,但是已經(jīng)找不到遺跡。道光3年(1824年),沿途道路皆用青石板鋪砌。亭北下古奇洞、三都鋪,地勢相對開闊平坦。
雷祖(阻)嶺
雷祖(阻)嶺位于古奇洞東南,海拔764m,高聳入雲(yún)。是邵東第二高峰(大云山990.1m)。相傳雷祖嶺、皇帝嶺、鳥窩嶺(祁東境內(nèi))本是三足鼎立的鄰里兄弟,玉皇大帝覺得它們就像三個非??蓯鄣暮⒆樱阆铝钊?,看誰長得更高,并且只準白天長,不許晚上長。沒想到幾天過后,雷祖嶺就超出皇帝嶺、鳥窩嶺許多,皇帝嶺覺得大失面子,便邀鳥窩嶺到玉帝面前將雷祖嶺誣告一番,說雷祖嶺竟然違反玉帝規(guī)定,夜間偷著長,鳥窩嶺連聲呼和,玉帝勃然大怒,于是派雷公將雷祖嶺劈去一大截,喝令不得再長,所以雷祖嶺其實叫雷“阻”嶺?,F(xiàn)在的峰頂竟是一塊坪地,至少可降直升飛機,屬衡陽、邵陽、祁陽“三陽”分界點,所謂“滴水流三陽”,邵東僅此一地。據(jù)民間傳說,明朝年間,山頂曾修一殿,叫雷祖殿,是寶慶府的軍事哨所。但奇怪的事情接著發(fā)生了。只要殿內(nèi)點燈,衡州府必遭火災(zāi),反復(fù)多次,次次靈驗。俗云“修起雷祖殿,火燒衡州府”,當?shù)貗D孺老少莫不知悉。因而朝廷下令將殿宇拆除,不得再建?,F(xiàn)在山頂清晰可見片片瓦礫。
船形山
船形山地處船形村。傳說盤古開天地時,天幕仍有不少缺口漏洞,因而導(dǎo)致人間洪水泛濫。女媧為了拯救災(zāi)民而“煉石補天”,補天之術(shù)施畢,還剩下些許碎石,女媧心想,何不將這些碎石留給民間,造船防洪?碎石剛好散落船形村,堆成了現(xiàn)在這“艘”石船,也就是今天的“船形山”。每當春綠還黃時節(jié),這里煙云裊裊,霧海一遍,田園、山巒、村莊皆掩霧中,只有青灰色的船形山高高聳立,隱隱探出。船頭怪石嶙嶙,匯成一片,好似船帆;船尾高矗的巨石上,長有一棵3丈高的大樹,野藤纏繞,酷似桅桿、纜繩。遠遠望去,船形山宛如一艘古船,時揚帆于煙波浩淼的大海之中,時泊棲于風光旖旎的桐江岸邊。及至云開霧散,船體才一目了然——“船艙”是數(shù)十畝低洼耕地,艙內(nèi)則怪石林立,形狀萬千:有坐船的客,有劃船的漢,“猿猴望天”遠,“雄師探?!苯扒閭H親吻”激,“母子相擁”親。千奇百態(tài),美不勝收。
仙人石與仙人殿
在雙鳳到三都鋪公路途徑紅馬村和古奇村交界地段右側(cè),有兩塊上下壘疊的萬斤巨石,高5米左右,上下石塊之間只有三個支點。傳說支點接處竟能橫過鞋底索,每及山風徐來,巨石左右搖晃,但歷經(jīng)千萬余年,居然不倒,有驚無險,似有神仙助力,煞是奇怪。古時,曾有鄉(xiāng)紳提議,為保安全,應(yīng)將巨石推下,以除后患,遂召集各姓、各族代表人士專門商議,即派7名健壯男丁,帶上扁擔、棍棒、繩索,將上面那塊石頭捆住,拉的拉,推的推,喊起號子,鼓起干勁,欲把上面那塊石頭拉下來。但是,大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揮汗如雨,精疲力竭,巨石竟然紋絲不動。于是鄉(xiāng)民莫不震驚,疑有神仙伏法。從此以后,便將該石當作神仙供奉,并命名為“仙人石”。還立馬召集鄉(xiāng)民募集錢財、木料等建筑材料,加緊施工,依傍擇地而建一寺院,名“仙人殿”。仙人殿為一四合院落,占地兩畝有余,設(shè)施齊備,構(gòu)思獨特。仙人殿建成后,便成為當?shù)刈谧寤顒又行?,各類公眾祭祀、個人祈福等活動,大凡操辦于此,“仙人殿”于是聲名鵲起,遠近聞名。1944年“走日本”時,老百姓來此藏身?!疤粕降卣稹卑l(fā)生后,古奇洞多處井水冒花(其實是水母),鄉(xiāng)民就來仙人殿“扶乩”問仙,還請過“筲箕姑娘”(紫姑神),以期躲災(zāi)避難。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仙人殿徹底被毀,只有“仙人石”昂然依舊,屹立曠野。
天仙觀
天仙觀是麒麟山尾端上的一座道觀。如果你立于天仙觀上,鳥瞰桐江源頭的第一座水庫“硤口山”水庫(又名葉家沖,后稱蔣家沖屬誤名),可見此地懸崖峭壁,碧波蕩漾。與天仙觀對視的是著名的“香爐山”。香爐山山體獨特,酷似香爐,因而得名。天仙觀與香爐山相對而望,其間峽谷聳立,山勢陡峻,硤口山水庫大壩就橫臥在兩山山腳之間。天仙觀建于1612年,乃郭氏主修。傳說古代有位神仙想在麒麟山與香爐山山頂之間、峽谷之上架一天橋,方便香客出進,于是默念咒語,順手用傘尖戳一石塊欲化為橋。正準備安放時,突然不知何方妖孽擔心搶了他的地盤,壞了他的生意,于是前來作梗,阻止仙人施法。仙人受驚不小,慌亂之中卻將大石板甩到了離此3里以外的雷阻山脈的分水坳,變成了如今猶在的“仙人橋”,仙人橋上的傘把洞眼至今依稀可見。
仙人之舉未能如愿,但鄉(xiāng)民已經(jīng)感激不盡。為記仙人善念,鄉(xiāng)民便塑仙人像于天仙觀中,供以香火。盛傳仙人非常靈驗,去病除災(zāi),祈雨除魃,有求必應(yīng),香火日盛?!捌扑呐f”時天仙觀(后兼容庵堂)徹底被毀,如今遍地瓦礫,殘垣破磚,不見道觀雄姿,久無裊裊青煙。20世紀90年代,郭氏對其復(fù)修,如今每逢初一十五,常有遠近香客前往,靈驗依舊,但人氣卻遠遠不及先前。
鐘石山與馬鞍山
傳說很久以前,某藩王聽說古奇洞一帶風水奇特,異象頻出,便打發(fā)一個很厲害的風水先生楊秀屏前來察看,楊騎著紅鬢馬經(jīng)三都鋪一路走來。但是,這個消息被當?shù)赝梁阔@悉,土豪意欲阻止,便派出大隊人馬,化成山賊,在老祖山(坐落劉家村)設(shè)下埋伏,秀屏處事機警,察覺不對,便拍馬突圍,賊寇緊追不舍。楊跨越桐江時,不料馬失前蹄,人仰馬翻,驚恐之下,翻身躍上馬背,只顧逃命。走到紅馬坨(今紅馬村)時,后面的追殺聲竟戛然而止,楊發(fā)覺有異,定下驚魂,稍作歇息,掏出手帕來擦滿頭大汗。發(fā)現(xiàn)紅鬢馬的鞍套和鈴鐺都不見了,再回頭一看,只見壟中竟然拔地而起兩座石山,一座形如馬鞍,一座酷似洪鐘,將追兵統(tǒng)統(tǒng)擋住。楊感慨萬千,今日脫險,全靠天馬相助,于是振臂一呼,仰天長嘯:“神山助我,天馬救我也!”高興之余,手帕竟被高高拋于空中,陣風吹過,飄向遠方,落于如今雙鳳鄉(xiāng)大沖村山巔,鋪出一方平地。雙鳳著名的“汗嶺上”(又叫汗巾嶺)也就因此得名。
鐘石山位于古奇洞正中央,坐落在古奇村。鐘石山山麓傍邊建有奉賢亭和一處大祠堂。自古以來,這個地方就是古奇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鐘石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芬芳,一條條怪石縫里長著一株株古樹,1958年“大躍進”前夕,鐘石山只見樹木參天,不見石頭露尖。如今山頂建有石亭,名“鐘石亭”。立有石碑,銘刻碑文。亭柱鑲刻一聯(lián):“一亭傲立鐘石山,八景光耀古奇洞”。鐘石山麓過去建的大祠堂,解放后,改為古奇學(xué)校,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今改古奇小學(xué)。祠堂大門猶在,就作學(xué)校大門,門有一聯(lián):“族衍桐江流長源遠;堂聯(lián)鐘石寔大聲宏”。古奇小學(xué)幾經(jīng)修葺,煥然一新,只有門柱未動,懂行的人士說,只要門柱不動,風水就在。鐘石山地下有溶洞,洞內(nèi)石筍、石柱、石器形態(tài)各異,洞頂?shù)箲乙皇?,有三抱之大,叩之清脆發(fā)聲。馬鞍山位于馬鞍(安)村與福安村交界處。此山兩頭凸,中間凹,酷似馬的鞍子。其西峻峭空兀,壁立如削。中有一溶洞,進去數(shù)丈,中立一石,形似觀音,傍立石杯,杯中清水盈盈。人們傳說,這是觀音菩薩在聚神水,飲之祛病健身。沿觀音石往下,穿過二窄洞,流水潺潺,不絕于耳。再里又有一大洞,可容兵馬千百。
犀牛亭
在桐江流入三都鋪(古奇洞尾洞)地段,又是一灣風景。這段就是神沖灣。神沖灣處有一座龜形山,山腳有一深潭,名犀牛潭。據(jù)傳,古有犀牛在潭中修煉,御用被貶的馬師公喜歡多事,路過此地,鞭打犀牛,犀牛便從深潭躍出與馬師公斗法,足踏青石,石上留下一個深深的牛腳印。犀牛足印一旦被泥沙淤塞,附近苗竹山一帶百姓必鬧痢疾,泥沙清洗了,痢疾自然痊愈。后來人們在犀牛踏石處建一亭,名犀牛亭。亭內(nèi)塑犀牛奔天雕像,栩栩如生。1965年,三都水庫修好后,水位大幅抬升,古奇洞下洞一洞良田美景,悉數(shù)被淹,留存千畝平湖。及至湖水滿溢,清澈如蘭,微風吹拂,碧波漣漣。四周山巒,林木蔥郁,倒映湖中,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