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設題
一、《岳陽樓記》閱讀
【甲】(選文《岳陽樓記》略,見課本。)
【乙】滕予京負①大才,為眾忌嫉,自慶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嗡咼。然滕豪邁自負,罕③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逼湟馍w有在矣。
(選自范公傅《過庭錄》)
[注]①負:依仗。②貽:遺留。③罕:很少。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守:__________
(2)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國:_____________
(3)而或長煙一空
一:____________
(4)其意蓋有在矣
蓋: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注意加點的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甲】、【乙】兩段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著眼予“憂”字,并以此作為進退的原則。
B.【甲】文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寫之中。
C.【乙】文中“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一句交代了范仲淹為岳陽樓作記的目的。
D.【乙:
子京“自慶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可見他是一個“以已悲”的人。
4。范仲淹為什么能寫出不朽名作《岳陽樓記》?請結合【甲】、【乙】兩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回答。
【鏈接材料】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長……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①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弧?/p>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曰,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選自《宋史·范仲淹傳》)
[注]①戚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字同文,號睢陽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選文和【鏈接材料】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人生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醉翁亭記》閱讀
【甲】(選文《醉翁亭記》略,見課本。)
【乙】天下聞寺數(shù)十輩,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荊吳云水,交錯如繡。始予以不到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覽贊嘆,于竹石間最奇處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畫鰲背上物,即之四顧,遠邇細大,雜然陳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徵其經始,日僧義然。嘯侶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虛,萬景坌③來。詞人處之,思出常格。禪予處之,遇境而寂。憂人處之,百慮永息。鳥思猿情,繞梁歷榱⑤。月來松間,雕鏤軒墀⑥。石列筍虞⑦,藤蟠蛟螭。修竹萬竿,夏含涼颶。斯亭之實錄云爾。
然上人⑧舉如意挹⑨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遠夫!”余始以是亭圜視無不適,始適乎目而方寸為清,故名洗心。長慶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劉某記。
(選自劉禹錫《洗心亭記》)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an):回旋,彎曲。④坌(ben):并,一起。⑤榱(cui):椽子。⑥墀(chi):臺階。⑦虞(ju):柱子。⑧上人:對僧侶的尊稱。⑨挹:通“揖”,作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野芳發(fā)而幽香
發(fā):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
臨:________________
(3)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___________
(4)斯亭之實錄云爾
斯: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或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
盍名之以行乎遠夫
B.故自號日醉翁也
故名洗心
C.雜然而前陳者
雜然陳乎前
D.醒能述以文者
始予以不到為恨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注意加點的詞語。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周覽贊嘆,于竹石間最奇處得新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游人的“樂”指 _____,太守的“樂”指____。
5.回憶你讀過的古詩,寫出同【乙】文“始適乎目而方寸為清,故名洗心”意思相近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據(jù)選文內容填空。
亭不僅能供游人小憩覽景,還成了文人怡情寄興的載體。歐陽修以“醉翁”名亭,慨嘆“醉翁之意不在酒”,體現(xiàn)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tài);劉禹錫名亭為“洗心”,感慨“始適乎目而方寸為清”,流露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tài)。
7.兩篇選文在內容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