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友仙
【中圖分類號】R2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現(xiàn)代人飲食污染、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活節(jié)奏加快,亞健康問題普遍存在。出現(xiàn)納差、情緒低落、乏力、失眠、疲憊等癥狀,均為體虛之表現(xiàn)。加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阿膠、冬蟲夏草、人參等補氣之物胡亂使用,甚至濫用,補不得法、辯證不準,造成“虛不受補”情況頻發(fā),誘發(fā)一系列不良證實?!端貑枴吩疲骸疤搫t補之”,但臨床上遇到的某些虛癥,有時因補法治療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隨之出現(xiàn):納呆、腹脹、便溏、口苦、咽干、眼紅、多夢等癥,即所謂的“虛不受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體質問題
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根據(jù)人體對溫涼藥物的敏感情況,可分為寒體(陽虛陰盛)和熱體(陰虛陽盛),若寒體者慎用熟地、黃精、玉竹、麥冬、天冬等滋補藥;熱性體者,慎用人參、鹿茸、當歸、補骨脂、淫羊藿等峻補藥類,否則易致口苦、咽痛、口干、眼紅、多夢或鼻衄等癥[1]。
二 辯證問題
辯證論治是中醫(yī)的精髓,臨床癥候千變萬化,每多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稍有疏忽、辯證失當則用藥失治,可出現(xiàn)“虛不受補”的現(xiàn)象,兩者用藥迥異,若陰源性血虛宜滋補陰血,忌用甘溫之品,藥如:熟地、白芍、阿膠、女貞子、旱蓮草等,氣源性血虛宜益氣補血,慎用甘寒之藥,常用:黨參、白術、黃芪、山藥、大棗、當歸、枸子、桂圓等,如果陰源性血虛證用甘溫之品,會導致口苦、咽干、眼紅等癥:反之,氣源性血虛證用甘寒之藥,會導致納減、腹脹、便溏等癥;又如臨床遇見患者夙有大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飲食減少,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此乃脾胃虛弱,運化無權,兼見口若,咽痛、乳蛾紅腫、少寐多夢,舌紅苔黃,脈細弦、證屬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此時若單純用滋陰降火法,會使腹脹、便溏益甚[2]。如果單純用健脾益氣法會使口苦、咽痛、乳蛾紅腫加重,臨床用藥必須根據(jù)病性,權衡輕重緩急,宜標本兼顧,方能收到滿意療效。
三 配伍與劑量問題
方藥配伍是有一定原則,但并非一成不變,必須根據(jù)病性的變化,體質的強弱、年齡的大小、性別的差異,以及方土習慣的不同,靈活的加減運用?!端貑枴吩疲骸皠谡邷刂?,損者益之”《陰陽應象(大倫)》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可見溫補法是治療虛損之大法,但溫補法必須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補中有通,如補中益氣湯均有陳皮、茯苓。腎氣丸中澤瀉、茯苓。又如張景岳云:“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陰得陽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須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如桂附八味丸,以陰陽協(xié)調而達到治療目的[3]。另外處方用藥必須兼顧脾胃用藥,因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諸虛互見,先建中土”,此乃臨床經(jīng)驗之談,一般用藥在補劑中加健脾理氣藥,如:砂仁、白豆蔻、陳皮、茯苓、麥芽、可減少“虛不受補”的現(xiàn)象。另外,久病體弱脾胃運化乏力的患者,不能急于求功,慎用峻補,須用藥性緩和,劑量較弱的方劑長期服用,使病漸愈。
四 脾胃虛弱問題
脾胃為后天根本,若胡亂使用補氣之物,未充分考慮自身脾胃情況,脾胃運化功能較弱,胡亂蠻補、亂補,脾胃無法消化,造成虛不受補。據(jù)《素問·經(jīng)脈別論篇》記載:“飲入于胃,游益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水津四布,五經(jīng)并行”可見,若患者脾胃功能虛弱,無法很好消化,胡亂使用滋陰補藥,可能誘發(fā)腹瀉、脘腹脹滿、納差等并發(fā)癥;胡亂使用補氣助陽藥物,則容易上火[4]。
五 虛實夾雜問題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群都屬于虛實夾雜體質,很少存在純虛病例;大多患者以虛癥為主,同時存在標實執(zhí)之證,若一味給予補虛藥物治療,不僅無法發(fā)揮其藥物效果,長期用藥甚至可能引起其他并發(fā)癥。因此,在補虛的同時,應當注重于解決標實證。臨床較為常見的標實證,①為正氣虛弱,造成布化失常,引起食積、瘀血、痰飲等標實癥狀,治療時應當兼治標本,若一味補虛,可能引起病情綿延,有閉門留寇之虞[5]。
六 肝木乘脾問題
若患者存在肝臟病變,使用補益無藥物時,應當注意“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指肝臟病變患者,由于肝失疏泄,可造成臟腑氣機失調,進而對脾胃運化功能造成影響,脾胃功能下降,引起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水液,長期可引起飲食水谷的傳輸障礙、吸收障礙、運化障礙。因此,患者在肝病基礎上,可出現(xiàn)脾虛癥狀,如便溏、乏力、納差、腹部脹滿等,若此時,胡亂使用補益藥物,可能出現(xiàn)藥物雍滯中焦,加重病情,阻礙肝臟疏泄、脾胃運化。對此,則需要注重于疏肝絡,調達肝氣,再合以補中益氣藥物,發(fā)揮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七 真實假虛問題
在臨床中“真實假虛”病癥患者較為常見,即患者表現(xiàn)出虛弱假象,如腸胃積聚邪熱,熱結旁流,邪熱無出路、腹?jié)M硬痛,逼迫大腸、瀉下臭穢稀水。婦女淤血內阻、小兒食積性腹瀉等,引起的崩漏下血均為假虛真實;因此,若患者胡亂吃補益藥物,犯了虛虛實實之戒,使邪氣更甚,如火上澆油,最終可造成病情惡化加重。因此,臨床治療中,應首先辨明癥狀虛實,在予以治療,切勿胡亂補益,不僅不利于疾病治療,甚至影響患者健康。
八 小結
總而言之,“虛不受補”究其根本原因,皆因辯證不清所致,補而不當或不當補而補之誤補益疾?;蛞蝮w質問題,當補之時,未能正確用藥;或因配伍、用藥劑量不當引起。臨床診治虛癥時,應當充分考慮,全面分析,以辨證論治為根本,正確鑒別明辨患者虛實癥狀,合理用藥,避免發(fā)生“虛不受補”情況,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熊乙霓,郭旭,陳明明.虛不受補芻議[J].江蘇中醫(yī)藥,2018,050(002):68-69.
劉涌濤,劉通強,石志超.名老中醫(yī)石志超教授從”內暑”角度辨治虛不受補之虛勞患者臨床治療解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22):212-213.
魏云平,鄧楊春.從六經(jīng)傳變理論探”虛不受補”[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20(2):146-149.
蒙智森,唐光華,姜良鐸.姜良鐸教授從”伏邪”說辨治支氣管擴張癥”虛不受補”狀態(tài)的學術思想[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9,72(12):455-456.
喻燦,王凌,李旭成,等.從重癥角度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與”虛不受補”[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17(6):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