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郝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現(xiàn)居深圳。出版長篇小說《偷劇本的學徒》《牛背上的白鷺鳥》等10部,榮獲國家、省市各類獎項近10次。《偷劇本的學徒》入選中宣部2015年“優(yōu)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2018年“經(jīng)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稄澰潞印帆@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一屆“平湖杯”兒童文學獎?!逗谧行恰啡脒x2018年首屆“廣東好童書”;《牛背上的白鷺鳥》入選新聞出版總署2020年農(nóng)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2019年度“愛閱童書100”書目?!栋缀獭帆@2019年第二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長篇佳作獎。
1
“連生爺這個人啊,你就是朝他臉上吐口水,他也會默默地擦掉。”
“菜園的小木橋又被連生爺修補好了,修橋補路,多福多壽??!”
“從不說人閑話,有口德呢!”
……
鄉(xiāng)鄰們這樣評價爺爺。
爺爺是個身材精瘦的小老頭,他那清癯的古銅色的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笑容。他一輩子與人為善,跟誰都不爭,跟誰都不計較。
一輩子歷經(jīng)磨難的爺爺過得并不平坦,但他卻一路逢兇化吉地闖進了耄耋之年。七里八鄉(xiāng)的人,誰不夸這個老人的高壽是自身修來的好福分呢!
我是爺爺最疼愛的小孫子,十歲起跟爺爺住在一起,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比半個世紀前還久遠的故事。那些故事伴隨我度過了許多個寂寥無歡的冬夜。多少個冬夜,我依偎在爺爺?shù)哪_底,聽著聽著,開始哈欠連天。爺爺從枕頭底下摸出他的一塊老式石英手表,就著昏黃的燈光,瞇起眼睛:“喲,都十點鐘了,睡覺吧,明天還要上學呢!”
爺爺?shù)墓适略谖业哪X海里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以至于它們可以如同電影情節(jié)般在我腦海一幕幕展開。
2
還是從早年的事情講起吧。
民國二十七年,爺爺十二歲那年,他牽著一頭大黃牛,身后跟著背著包袱的奶奶—她是童養(yǎng)媳,兩歲時就被我家抱養(yǎng)了。兩人膽戰(zhàn)心驚地走在逃難的荒野小路上。日本鬼子從宿松打到黃梅來了。宿松和黃梅兩縣接壤,雞犬相聞。大人們說,鬼子行軍肯定走大路,那你倆走小路去大山窩里的娘舅家躲避吧。兩人走了半天小路,眼看就要穿過一條馬路時,偏偏不早不遲,遇到一大隊鬼子兵沿著馬路行進。他倆發(fā)現(xiàn)了不遠處的鬼子,騎著高頭大馬的鬼子軍官也遠遠地望見了他們。
“你奶奶當時就嚇得癱軟了,躲在比人還高的茅草里不敢出來……”爺爺說。
“那你呢,你怕嗎?”
“我怕,但我又顧不上怕。說來也怪,人們事先都傳聞鬼子兇神惡煞,但那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鬼子軍官來到我們面前,竟然勒停馬,笑瞇瞇地望著我們,揮手朝我們示意:‘你的,小孩子!先走!”
啊,我為六十年前的爺爺和奶奶捏了一把汗。
“后來呢?”我追問。
“我拉著你奶奶的手,說:‘趕緊走呀,再不走等一下就過不了了!”
于是,爺爺扯起奶奶的手,又牽著大黃牛—全家人的命根子,在日本鬼子的眾目睽睽之下毫發(fā)無損地穿過了馬路。
后來,爺爺逃難回到家,聽說村里一個有點癡傻的撿糞老漢遇害了。鬼子見他形跡可疑,問話又答不上來,當成奸細殺掉了。爺爺?shù)募毜牡艿?,走在販賣紙錢的路上也遇到鬼子,被鬼子抓住當作挑夫,他試圖反抗,被鬼子的東洋刀砍中額頭—幸虧他頭上裹了一塊厚實的土布頭巾,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后來到了縣城,他才趁鬼子不備逃了出來。
原來,鬼子并不是菩薩心腸,只不過爺爺?shù)倪\氣好,遇到了沒那么兇殘的鬼子而已。這是爺爺人生中第一場幸運。
3
爺爺?shù)耐瓴⒉恍腋?。他才一歲的時候就死了娘,后來他爹又討了一個后娘,他被過繼給大爹大娘。十歲那年,他爹又死了—死的時候才30歲出頭。他爹兄弟三人,大爹和細爹都結(jié)婚但未生養(yǎng)孩子,他是大家庭的獨苗——那時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還在娘肚子里沒有出世。他爹死前把他托孤給大爹:“你們就是討米也要送這個孩子讀書?。 彼盍巳晁桔?,先生說孩子老實,念書的天分也不差。他大爹大娘眼淚漣漣地滿口應承下來。他爹死后,后娘帶著肚子里的孩子改嫁。幸運的是,沒有子嗣的大娘把他視為己出,對他百般疼愛。直到暮年,他仍然記得幼時的一個情景:
他三四歲的時候,跟著大娘一起去田間干活,孩子腳軟,不肯多走路,就吵著要娘抱—為了好養(yǎng)活的緣故,過繼后,他喊大娘為娘,喊大爹為爹。喊自己的親爹為叔,親娘為嬸。
娘是小腳,抱不動他,先是哄他,哄不了,他哭,娘急著下地,狠下心不理他,獨自往前走。
他就哭得更厲害了,哭得直跺腳。
娘心軟了,就停下喊:“你快來,來了我就抱你!”
他不肯,一邊哭一邊喊:“不行,你要回來抱我!”
娘只好回來抱他,他又破涕而笑了。
每次爺爺跟我笑著講述這段兒時的情景時,我就會特別感慨,我怎么也無法把一個被大人呵護備至的孩童和此后經(jīng)歷種種生活磨難的老人聯(lián)系起來。是時光逐漸剝奪了一個人最單純的幸福,讓他品嘗人生各種苦痛嗎?如果是這樣,人真的不要長大好了。
爺爺接下來的人生故事就是一個幸福被逐漸剝奪的過程。好在他的內(nèi)心變得堅強起來,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風霜雨雪的準備。
不久,大爹也因病去世了。他很快就輟了學,家境不允許他繼續(xù)念下去。細爹成了一家之主,他回家跟細爹種田。二十歲那年,他和奶奶圓了房。當時內(nèi)戰(zhàn)鬧得正兇,經(jīng)常有國共兩軍的子彈炮彈在家門口飛過。有一次,他路過一個較大的村子時,遠遠望見一個頗似劉伯承的共產(chǎn)黨將領(lǐng)—當時,一支解放軍部隊駐扎在那個村莊。村前的一口大池塘里,許多士兵背著干葫蘆在練習游泳,他們準備渡長江作戰(zhàn)。
這個場景可能是爺爺這輩子見到的中國革命進程中最為精彩的一幕了。
結(jié)婚后,奶奶連生了三個男孩,但每個孩子都只活到兩三歲就夭折了,這給爺爺帶來很大打擊?!皟蓺q多的伢,正是蹦蹦跳跳好玩的光景。大熱天,脫個精光,在床上喊爹喊娘,學狗叫學貓叫……學什么像什么……”就是這么可愛的孩子,說沒就沒了。后來,他們只好從姨娘家抱養(yǎng)了一個女嬰做養(yǎng)女。這種抱養(yǎng)女伢的習俗稱為“墊腳”,再生養(yǎng)就好養(yǎng)活了。果真,1952年,第四個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出生,無病無災。接著是我的大姑、二姑、小姑,還有一個未曾謀面的叔叔—原本也如同三個早夭的哥哥一樣“可愛得很”,可是在他三歲那年,因為高燒抽搐,患上癡傻癲癇的毛病,動輒口吐白沫,倒地不省人事,在六歲那年也夭折了。
我不知道爺爺是懷著多大的痛苦親手埋掉自己第四個孩子的。也就是在那段時間,70年代的初期,在那極端貧窮的日子里,一場更大的災禍降臨到他的頭上—他得了肺結(jié)核。
4
肺結(jié)核在黃梅鄉(xiāng)下俗稱“火病”,在缺醫(yī)少藥的日子里,火病幾乎可以與絕癥畫上等號。鄉(xiāng)下素有“火病上了身,肉豬上了凳”的說法?!暗省笔侵赴赴?,染上了火病,就好比豬快要被宰了,活不了多久了。治療這種病,周期很長,只能靠大把大把地吃一種極苦極小的西藥丸子,或者大碗大碗喝煎熬的中藥。但不管吃什么藥,都得忌口,很多食物不能吃。爺爺后來回憶說:“盡管當時咳嗽得厲害,一吐一口血,家人看了嚇得要命。但我該吃什么吃什么。我想,閻王想叫我去,躲也躲不了?!碑敃r,村里還有兩人同時得了這種病。大家同病相憐,每次見面了,他倆總是好言相勸:“連生啊,我聽說你吃魚了!魚是發(fā)性,千萬碰不得?。】瓤取睜敔斝α耍骸耙荒甑筋^吃不了一塊肉,見不了葷腥。好不容易從田溝里抓一條魚,還不能沾嘴?要死就死了吧!咳咳……”
那段時間,生產(chǎn)隊的隊長是我的舅爺。舅爺照顧爺爺養(yǎng)病,安排他照看生產(chǎn)隊的莊稼不被雞和牛糟蹋。因禍得福,在如火如荼的集體公社時代,他度過了人生中唯一一段閑云野鶴般的悠游時光。兩年后,他不咳血了,胸不悶了,去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肺部陰影消失了,“火病脫了身,肉豬下了凳。”然而此時,兩個病友的墳頭已經(jīng)冒出了青草。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被鸩]有奪走他的生命,使他的后半生再也沒有患過任何病痛,連頭疼眼熱都極少。他從不讓自己閑下來,也從不抽煙飲酒—他喝一小杯白酒就會爛醉。他從來不挑食,吃什么胃口都極好,尤其喜歡吃糍粑、湯圓、米粑之類的食物。有一次,我的小爺爺咂著舌頭告訴我:“你爺爺腸胃消化功能太強了,大冷天,連頭天晚上凝結(jié)成團的冷糯米飯他都能吃上一海碗,還照常消化!他活一百歲都沒問題!”當然,他仍然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我的父親在部隊當了六年兵,退伍回鄉(xiāng)大齡娶親后,生了一女兩男三個孩子。我的三個姑姑相繼出嫁。
80年代分田到戶后,爺爺一度謀取了一個種田之外的第二職業(yè),他跟隨一個比他年長的麻子老頭,承包了一座荒山,墾荒種植茶樹,憑著愚公移山的勁頭,硬是把一座荒山禿嶺改造成青翠可人的茶山。他成了一名老練的茶農(nóng),手下還帶著七八個采茶姑娘一起勞作。這是任何人,包括他自己也料想不到的轉(zhuǎn)變。他是多老實的人啊,說話時聲音響在喉嚨眼里,走路時怕踩死一只螞蟻。他之所以能夠鎮(zhèn)得住這么多心浮氣躁的小姑娘,又能贏得他的老板—生性多疑的麻子老頭的信任,不在于他的能力,而在于他的忠厚。他從來不抱怨,一心撲在種茶、采茶、做茶、賣茶上。他帶頭挑最苦最累的活干,女孩子們怎么會不聽他的呢?他賣茶葉、采購、催款、交賬……從來不做半點手腳,從來不拿一分錢公款為自己買一顆糖,麻子老頭怎么不信任他呢?
在茶場的日子里,爺爺生活非常節(jié)儉。一件白色的老人衫穿成了麻色,一雙解放膠鞋穿成了露出腳趾頭的拖鞋,他也舍不得丟。他一輩子沒有聽收音機的習慣,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也沒吹電風扇的習慣—不管多熱的天氣,他總是揮著一把破蒲扇。他把掙到的每分錢都交給了我父親—除了自己最低限度的必要開支以外。白天他在茶場自己生火做飯,晚上奶奶就在家里做好飯菜,送到茶場的那間空蕩蕩的土屋子里,陪他過夜。
有一天晚上,爺爺回到家,神秘地對我說:“快跟我去茶場,今晚有豬肉吃!”
那個年頭,農(nóng)戶人家雖然能填飽肚子,但是不到過年過節(jié),很難得吃上一次豬肉。我一聽有肉吃,就半信半疑地跟著爺爺去了茶場。
在茶場的灶屋里,我果真看到好幾大碗油亮的紅燒豬肉,上面撒了翠綠的蔥花和香菜,肉香撲鼻。
“快嘗嘗!”爺爺給我遞過一雙筷子一只空碗。
我狠狠地吞了一口口水,夾起一塊肉就往嘴里送,一種肥而不膩的美妙滋味在口腔里回旋。
等我吃完抹嘴,爺爺才告訴我豬肉的來源:他把別人扔進村外河道里的一頭病死豬仔撈起來,連夜卸下豬身上的好肉,燉熟做成了紅燒肉!
那是我記憶中最好吃的一頓紅燒豬肉。
5
我差點忘了說,爺爺這輩子最大的愛好是聽黃梅戲。他年輕的時候還去戲班子學過戲,待過短暫的一段時間,后來被奶奶硬是扯回來了。戲班子里女戲子多,奶奶不放心。爺爺也不強求,回來就回來吧,只是仍舊愛看戲。每年正月,只要聽說哪里搭臺唱戲,他連手中的飯碗都舍得放下,立即動身去看戲。他能講出幾十出老戲本,哼得出唱腔。直到85歲以后,他的耳朵越來越聾了,雙腿也走不了遠路了,他去看戲才少了一點。
1991年寒冷的冬天,奶奶患了食道癌。在奶奶生命最后的時光里,爺爺把她接到茶場養(yǎng)病,悉心照料,直到她病重彌留之際,才把她送回家里。冬月大雪的幾天后,奶奶去世了。我仍然清晰記得,爺爺?shù)纳袂榉浅B淠?,但他沒有流一滴眼淚。
我作為最小的孫子,真正走進爺爺?shù)膬?nèi)心世界是在爺爺從茶山回家之后。1996年,茶山被村集體收回了,爺爺回了家。這時,他已經(jīng)整整70歲了,但他身體還非常麻利。那時,為了供我讀書,養(yǎng)家糊口,父親在一家磚窯廠的窯洞高溫下從事“碼磚”的苦力活,異常艱辛。為了緩解家庭壓力,爺爺主動在磚廠找了一個晾曬濕磚胚的工作,他又樂此不疲地繼續(xù)干活。在那里,他結(jié)識了一大幫老少工友,大家喜歡“連生爺”前“連生爺”后地喊他。他從來不領(lǐng)工資,全部交由父親代領(lǐng)使用,毫無保留地繼續(xù)為家庭貢獻自己的一點余熱。
這段時光,姐姐哥哥都輟學離家去大城市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一個孩子。我開始主動走進爺爺,讓他給我講過去的故事,他也樂此不疲,有問必答。年幼的我,為好奇心所驅(qū)使,經(jīng)常展開想象的翅膀,細細體味、咀嚼他那斑斕多艱的人生閱歷和異聞軼事。
三年后,磚窯廠熄火歇業(yè),爺爺再次失業(yè)。但很快,他又跟隨小爺爺—那個比他小十歲的弟弟一道去了縣城一家建筑工地看門。又干了三四年,在80歲前夕最終回了家。就是如此高齡,他依舊閑不下來,每天背著柴筐,拄著鋤頭去村前屋后筢撿松針柴禾,遇見進出村口的路面坑洼,他就停下來,默默地挖土填補。
此時,我已經(jīng)考上大學離開了家。每年,我只有在寒暑假時才能回家看望爺爺和父母。不知為什么,我年紀越長,越是掛念爺爺,甚至超過了對父母的掛念。聽家人講,爺爺同別人說起我時,口吻里總是充滿了贊許和憐愛。我想,那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全村第一個跳出農(nóng)門的大學生,更是因為我是他晚年最重要的精神寄托。
6
爺爺90歲了。
清明節(jié)后,父親身體出現(xiàn)一些異常,住進了縣城醫(yī)院。在那半個月里,臥床的爺爺沒有見到兒子為他送飯,心里便有了疑慮。他想問送飯的兒媳,但她終究沒有開口。一次,大姑來看望他時,他向大姑打聽我父親去哪了,大姑大聲告訴他—住院了。
爺爺沉默了。
第二天上午,天氣晴好,家門口鳥語花香,春意盎然。上午十點多的時候,村里鄰居吃過早飯,站在門口遠遠地望見村前的池塘上面漂浮著一件黑衣服,好生奇怪,就走上去看個究竟—天哪!不是衣服,是人!90高齡的爺爺穿著整齊的壽衣投水了!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呀!臥床半年無法起身的他,毅然爬起來,從衣柜里找出早就準備好的壽衣,穿得齊齊整整的,再把那塊珍貴的廉價手表擺在枕頭邊上,然后沿著樓梯從二樓艱難地挪到一樓,再掩好家門,一步一步地挪到了池塘邊,決然地走進了純凈的水里—他的靈魂也和一汪碧水融為一體,那么澄澈,那么透明,那么飄逸。
此刻,夜已深沉。閉上眼,我看到一個謙卑而高尚、讓我內(nèi)心震顫不已的靈魂飄蕩在池塘上空,又緩緩在家門口落下,向我報以溫暖可親的微笑。哦,爺爺,請入我夢來,我還要看您的微笑,聽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