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國際化的不斷推動,漢語學習的熱潮在世界各地被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的大學,學習漢語或者學習本科,研究生課程,與此同時體驗中華文化,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五十六個民族的風俗傳統(tǒng),也讓中華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傳遍了世界。
關(guān)鍵詞:漢語國際教育;中華文化傳播]
一、新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蓬勃發(fā)展
最新媒體報道,從2022年起,漢語將成為愛爾蘭的高考科目之一。愛爾蘭政府負責高等教育的國務部長瑪麗·奧康納曾表示,近年來,愛爾蘭學習漢語的熱潮不斷增加,很多愛爾蘭人選擇到中國去留學,學習中國文化和漢語。菲律賓、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韓國、敘利亞、日本、印度尼西亞、伊朗、尼泊爾等國家漢語學習也在熱熱烈烈地進行。
漢語學習熱引發(fā)的漢語國際教育建立的熱潮,尤其在中國各地的高校,更多的高校開始建立國際教育學院或者國際文化學院,在推動漢語國際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筆者探究該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中華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漢語。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于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jié)h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后期出現(xiàn)的甲骨文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fā)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后來,綜藝體、整塊體、浮云體、變體等各種字體紛紛誕生。這些奇特的字體和五千年的漢字發(fā)展史,悠久的文化積淀都讓外國人喜歡和沉醉。
2.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廣博的旅游資源,五十六個民族的風情,也是吸引各國外籍人士來華的原因。中國的景觀旅游資源相當豐富。這些風景名勝區(qū)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劃分,以其主要景觀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湖泊風景區(qū)(白洋淀、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漢東湖、新疆天山天池、青海湖、丹江口水庫.山岳風景區(qū)(燕山、泰山、衡山等)。森林風景區(qū)(西雙版納、湖南張家界等)。山水風景區(qū)(桂林漓江、長江三峽等)。海濱風景區(qū)(海南天涯海角等)。北京的故宮,頤和園,長城,西安的兵馬俑,上海的外灘,以及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方都是外國人來華都會選擇旅游的熱門地區(qū)。
除了風景獨特的中國各個地區(qū)外,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也就是有趣的中國人也吸引了眾多外籍人士。以下是對不同國家的外國人的調(diào)查,國際民眾有意愿對于中國人交往的比例,英國人占70%,南非人占62%,外國人認為中國人神秘,理性,半數(shù)以上的外國人愿意和中國人交往。
3.中國高校不斷提升的教育質(zhì)量的背景也吸引了更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中國高等學校肩負的傳播知識,文化的使命,中國高校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質(zhì)量,開設(shè)各類適合外國人學習的專業(yè),比如:漢語綜合課程,管理類,經(jīng)濟類的本科專業(yè),還有碩士和博士專業(yè)向外國留學生開各類可以在中國學習到漢語,也能學習到各個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還可以認識中國學生做朋友,所以來中國高校學習,成為外國留學生來華的重要選擇之。
二、高校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傳播中華文化模式方式探究
1.高校在漢語課設(shè)置中加入中華文化的元素。高校在漢語課堂學習中,可以適當加入中華元素。比如在教授如何使用漢語來點菜,或者漢語如何來稱呼各種食物的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觀看《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該系列視頻受到外國學生的普遍歡迎,因為該記錄片從中國美食為切入口,談及中華文化,還有采訪不同地區(qū)的中國平民,更有美麗的中國各地風景來作為拍攝背景。外國留學生不僅在學習中國食物的名稱,還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中國的飲食文化。
2.鼓勵來華留學生積極參加高校舉辦的各類文化比賽活動。以筆者所在上海為例,上海市每年會舉辦各類有趣的文化活動來傳遞中華文化。比如:每年到端午節(jié)前后會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賽龍舟的比賽活動,讓外國學生在龍舟賽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端午節(jié),認識愛國詩人屈原;復旦大學每年會舉辦詩詞大賽,讓外國人背誦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詞,比如《木蘭辭》,《滿江紅》等流傳中華五千年的著名詩句,外國學生在背誦中國詩詞的同時,穿上中國傳統(tǒng)的服裝,跳起中國傳統(tǒng)的漢服舞蹈,讓外國學生非常享受這樣的比賽。
3.高校開設(shè)一些適合外國學生選擇的中華文化選修課程,比如外國學生喜歡選擇的中華文化課程包括有:茶藝課,武術(shù)課,太極課,中醫(yī)課,書法課,國畫課等待,讓外國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愛好,或者特長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也可以幫助外國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中華文化的知識。
三、漢語交際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播過程中注意要點
1.漢語教學不開操之過急??傮w來說,漢語對外國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難的語言,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的進步也不一定會很快,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練習。耐性對于任課教師來說是重要的教學素養(yǎng)之一。
2.中華文化各有特色,需要根據(jù)外國學生不同喜好和特長來介紹或者傳播。比如外國男性留學生往往對中華武術(shù)非常感興趣,而外國女學生對于漢服或者茶藝課程更感興趣,在文化課程選擇上需要尊重外國學生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讓中華文化傳播更加得體,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2]朱勇.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張如怡(1983—),女,漢,上海人,碩士,助教,上海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