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鞍橫劍,碧水銀灘策馬看。枕戈而眠,濤語椰香入帳簾。旌旗漫卷,袍澤瓊崖戰(zhàn)合練。鼙鼓驚天,群英龍樓送新船。斗轉星換,十年終鑄成巨箭。甘苦暑寒,波折歷罷捷報傳。初心不變,今日夢筑空間站。更待來年,鯤鵬扶搖九重天!”2020年5月5日夜,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寫下了這首《減字木蘭花·賀長五B首飛》。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從2011年正式立項研制,研制團隊歷經近10年鏖戰(zhàn),又在決戰(zhàn)前頂住了抗疫“保衛(wèi)戰(zhàn)”,終獲首飛成功。放眼長五系列火箭研制全程,自2006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立項,乃至更早的1986年啟動論證,無數個日夜里,幾代長五人發(fā)揚中國航天精神,嘔心瀝血鑄巨箭。這種精神已融入團隊成員的血液,成為他們攻堅克難、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
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常說,長五系列火箭是“夢想之箭”,是實現(xiàn)航天強國夢想的“頂梁柱”。
從大型高軌衛(wèi)星到月球采樣返回、火星著陸巡視探測器,都要由長五發(fā)射;從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到后續(xù)模塊,都要靠長五B火箭托舉。
從大推力發(fā)動機、大直徑箭體結構到國際先進的控制系統(tǒng),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一系列跨越,乃至相關領域材料、工藝、裝備的升級,都要通過長五工程來牽引。
跨代工程、圓夢工程,非技術精湛者恐難為之。所謂精湛,不僅要通曉并應用前沿技術,還要頂得住攻關中的質疑與壓力,同時也要平衡好先進技術與工程總體目標的關系,有所為,有所不為。于是,一群有夢想、善創(chuàng)新、肯實干的人被集結起來。
分管長五系列火箭控制系統(tǒng)的副總設計師李學鋒,是原中國航天工業(yè)總公司一院12所(今航天科技一院12所)引進的第一名博士后,也是把數字化控制系統(tǒng)引入型號的第一人?!爱敃r質疑聲很大,我們頂著壓力干,最終取得了成功,推動了控制系統(tǒng)的跨越式發(fā)展?!崩顚W鋒說。
2007年,李學鋒被調到長五隊伍,一干就是13年。他帶領團隊系統(tǒng)攻克、應用了總線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采用系統(tǒng)級冗余設計,為長五系列火箭打造了技術水平、可靠性均位居國際先進之列的“超級大腦”。由于注重產品化,長五、長五B火箭控制系統(tǒng)硬件完全通用、軟件也無需大改動,這也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
在長五系列火箭團隊中,還有許多人像李學鋒這樣,收起光環(huán),躬身加入,默默耕耘10余年,又創(chuàng)造出新的“傳奇”的技術人員。除了設計師,也有技能大師,比如這次在海南帶隊連續(xù)奮戰(zhàn)數月的“大國工匠”、國家級總裝總測技能大師、航天科技一院211廠天津火箭公司總裝車間副主任崔蘊。
有人說,崔蘊是火箭總裝總測的“通才”“帥才”,還有人說,沒有崔蘊,大火箭可能都立不起來。外行人會問:“不就是把火箭一塊塊拼起來嗎,有那么難?”內行人則會問:“總裝總測包羅萬象,崔大師是怎么學通、干通的?”
崔蘊回答道:“總裝是火箭設計的最終實現(xiàn),裝配過程中的絲毫問題,都可能給火箭飛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干總裝,不能光看自己這一攤,還要全面了解火箭各個方面的知識,觸類旁通,才能總裝出完美的火箭、向設計部門提出更優(yōu)的改進意見?!?/p>
除了帶著傳奇經歷的前輩,更有一大批胸懷夢想的年輕人,技術過硬是他們加入長五團隊的門檻,而對這份事業(yè)的熱忱,則是他們技術更加精進的動力。
今年是一院一部長五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干航天的第10年,他大部分時間都撲在長五上。劉秉表示,干全新的型號,會面臨一道又一道難題,“解題”的過程很痛苦,但柳暗花明的一刻也因此更令人振奮。責任感與好奇心,讓他們對技術更加執(zhí)著。
在許多人看來,火箭是身著堅硬鎧甲的巨人。其實,為了盡量減重,大部分火箭外殼又薄又軟,有的甚至薄如蛋殼;有的部段在總裝之前,如果不拿維持標準形態(tài)的架子固定,就會“癱”在地上;拿起放下時,還會出現(xiàn)“顫顫巍巍”的“呼吸現(xiàn)象”,給總裝對接帶來困擾。整流罩,就是最輕、最薄、最軟的部段之一。
長五B火箭的整流罩還創(chuàng)造了國內最大的紀錄——高達20.5米,比長五火箭整流罩高8米,直徑達5.2米,“呼吸現(xiàn)象”也最明顯。而要保護好新飛船試驗船以及后續(xù)空間站艙段,整流罩總裝必須達到嚴絲合縫“零誤差”。
怎么才能把活干到最精準?一院211廠天津火箭公司總裝車間的駱鑫生接到長五B火箭整流罩發(fā)射場總裝指揮任務的那一刻,頭腦中就開始反復琢磨這個問題。而那時,他還在文昌執(zhí)行長五遙三火箭任務。
雖然從2015年就帶隊赴發(fā)射場執(zhí)行總裝任務,但干整流罩,駱鑫生還是第一次。一上手,就是中國最大的整流罩。
這么重的任務交給“新手”能行嗎?崔蘊透露了他的考量:“駱鑫生干活仔細、善琢磨,指揮能力也可以,長五、遙三等任務干得都不錯?!蓖瑫r,以往長五火箭整流罩都是車間總裝二組在干,駱鑫生是一組組長,這次干成了,車間就又可以增添一支有駕馭大整流罩經驗的隊伍了。
要想把活干得精,必對產品摸得清。整流罩的每一處結構、尺寸,駱鑫生都爛熟于心——在整流罩的縱向分離面的細管里,要插入40多米的導爆索,這是整流罩分離的關鍵,絲毫不能損傷;502個凹口螺栓用來固定分離面,上面的保護殼還有1004個小螺栓,每個螺栓允許加的力矩僅6牛,稍有誤差都可能影響分離……他把整流罩總裝的過程在頭腦中模擬了無數遍。
借鑒經驗也很重要。駱鑫生向二組的同事請教整流罩總裝方法、難點,并將自己的思考與同事的經驗相結合,制定出的實施方案,向自己的隊員們交底。
駱鑫生還鼓勵隊員們開展頭腦風暴。因為隊員是總裝工作的主角,他們發(fā)揮各自專長,群策群力,解決了許多總裝過程中的突發(fā)問題,把裝配精度干到極致。
在總裝現(xiàn)場,不僅有崔蘊大師,還有一位經驗豐富、年逾古稀的老專家吳宏恩,兩位前輩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并針對總裝中遇到的難題隨時進行指點。
這次任務包括長五B合練與首飛,團隊裝兩次、拆一次,相當于干了三發(fā)箭的整流罩,但仍能保證高質量、按節(jié)點完成。
在長五B首飛過程中,兩瓣七層樓高的整流罩準時分離,動作干凈利落。
在各大系統(tǒng)的共同努力下,長五B火箭首飛即實現(xiàn)大推力直接入軌,精度堪稱“正中靶心”,中國航天精神也因此刻在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