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瑜潔
上海是一座具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豐厚人文歷史底蘊的城市,全市革命遺址遺跡有657處,文物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及全市各區(qū),具有上海市特色的殖民地屈辱史、反帝愛國史、紅色文化、抗戰(zhàn)文化、近現代工商業(yè)文化、海派文化等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為“尋美上?!毖袑W旅行課程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
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意義
1.自然教育
“尋美上?!毖袑W旅行課程堅持遵守自然規(guī)律、自然本性的教育觀。通過研學旅行,學生可以了解并探索自然本質,以及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的規(guī)律與特點。
2.生活教育
教育應當面向生活,服務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新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皩っ郎虾!毖袑W旅行課程把教育放在廣闊的生活場景中,這樣的教育是開放式的。
3.生態(tài)教育
“尋美上?!毖袑W旅行課程用生態(tài)的原理和方法來思考、解釋復雜的教育問題及理念,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內心與行為之間建立一種互補共生、交叉融合、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原則
1.代表性
“尋美上?!毖袑W旅行課程有6大板塊18個地點,每個板塊由3個具有上海代表性的實踐基地構成,涵蓋了傳統(tǒng)文化、紅色歷史、民俗非遺、當代場館、高新科技、高校學府等不同類型的研學場所。
2.針對性
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制定不同的研學目標,小學以感知為主,初中以體驗為主,高中以探究為主,設計分層研學游歷單,引導學生在實地活動中探究知識、提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3.開放性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是對研學旅行課程最好的詮釋?!皩っ郎虾!毖袑W旅行課程的方案只是一個個范例,目的是喚醒教育工作者的創(chuàng)意,能自主靈活地選擇研學旅行的地點、內容和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由此,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步驟
1.三階段
根據中小學生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尋美上?!毖袑W資源進行深層次梳理,確定分階段重點突破的目標:小學階段以感知為主,即知覺,對研學主題有整體的、表面性的認知;初中階段以體驗為主,即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對研學主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高中階段以探究為主,即在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閱讀,發(fā)現問題,搜集數據,形成結果,并最終獲得答案的探究性學習。
2.七步驟
①確定研學旅行主題→②選取研學旅行基地→③制定詳細的活動策劃案(包括:活動對象、活動內容、活動形式、人員安排、條件保障、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等)→④學校審批→⑤活動開始→⑥活動結束→⑦活動總結與評價。
研學旅行課程資源梳理及線路設計
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是一顆璀璨的東方明珠,課題組整理出自然、社會、人文、歷史、建筑等6大板塊18個地點?!皩っ郎虾!毖袑W旅行課程有體現上海溫度的幽“美”古鎮(zhèn),如廣富林遺址、朱家角古鎮(zhèn)、新場古鎮(zhèn)等;有凸顯上海厚度的醇“美”非遺,如上海顧繡、三林舞龍舞獅、南翔小籠等;有體現上海高度的慧“美”學府,如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有體現上海廣度的智“美”場館,如上海博物館、上??萍拣^、自然博物館等;有體現上海速度的華“美”地標,如上海中心大廈、外灘、東方明珠電視塔等;有體現上海熱度的絢“美”樂園,如上海大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金山山陽田園、上海迪士尼樂園等。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游歷單的設計
“尋美上?!毖袑W旅行課程希望學生能夠切實感受上海城市之美,使家鄉(xiāng)文化基因融入學生的日常記憶。游歷單是記載研學經歷或過程的方案。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研學游歷單設計,體現了一個完整的游歷過程,做到行前有準備、行中有體驗、行后有提升。
備單(行前準備):行前進行知識、信息等方面的初步準備,激發(fā)對所探究線路的興趣與求知欲,提高活動的效度。
研單(行中探究):從問題開始探究,逐步打開探究思路。探究形式從個體思考到辯論碰撞,最后是小組合作,使學生持續(xù)保持探究熱情。
結單(行后總結):整理出研學背后的實踐邏輯,進一步將成果與校內、課堂進行有機連接,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評單(多維互動):評價方式多維度,從“學生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維度進行。通過自我評價反思不斷調整細節(jié),通過同伴評價發(fā)揮監(jiān)督和促進作用,通過教師評價激勵學生持續(xù)地進行深度學習。
注:本課題系2020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深度學習導向的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研究——以‘尋美上海為例”(課題編號2020-D-225)和上海市浦東區(qū)區(qū)級課題“‘尋美上海中小學生主題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行動研究”(2019年度,課題編號2019B10)的相關成果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