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
在疫情緩解的背景下,2021年的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將再平衡,GDP增長將達9%,CPI將保持低位。
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疫情大概率緩解。從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兩個視角來展望宏觀經濟與政策走勢,2021年將是疫情之后“再平衡”的一年。經濟周期的再平衡體現(xiàn)為供給創(chuàng)造需求,全球經濟共振復蘇。金融周期的再平衡體現(xiàn)為經濟自主的信用緊縮。宏觀金融環(huán)境將呈現(xiàn)“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tài)勢。
從經濟周期來看,乘數(shù)效應顯現(xiàn),需求加速追趕供給。疫情是典型的供給沖擊,但供給會傳導至需求,而且在乘數(shù)效應的作用下,需求受到的影響會被放大。2021年疫情繼續(xù)緩和,在乘數(shù)效應作用下,需求會加速追趕供給。各行業(yè)受到疫情的沖擊不同,行業(yè)利潤和員工收入分化明顯。
從金融周期來看,或出現(xiàn)“緊信用”動能。從資金供給看,2020年信貸擴張不少是用于彌補經營性現(xiàn)金流的不足,而非生產性投資,2021年企業(yè)還本付息負擔上升,或現(xiàn)內生性“緊信用”。
從貨幣供給的第二個渠道來看,我們預計,2021年廣義財政赤字或在7萬億元左右,較2020年8.5萬億元有所退坡。從貨幣供給的第三個渠道來看,中美利差相對較高,外資仍有流入動機,或有助于對沖內部“緊信用”的影響。
2020年投資性購房動機上升,信貸擴張結合疫情加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進一步推升房價,使得金融周期延長。但房地產價格已處于歷史高位,加上信用條件緊縮,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金融周期或有調整壓力,不利于需求擴張。
綜合上面的分析,2021年,從內部來看,經濟周期視角下,供給進一步創(chuàng)造需求,疊加需求的乘數(shù)效應,支撐復蘇動能。但金融周期可能出現(xiàn)“緊信用”動能,對需求的邊際支撐或減弱。
具體而言,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或由2020年的-4.2%反彈至15.4%,部分反映基數(shù)的效應。2021年,按揭增速或隨總體貸款增速回落,地產銷售回款增速或放緩,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或達6%,略低于2020年的6.4%?;ㄍ顿Y方面,受低基數(shù)影響,2021年一季度增速或接近20%,但二季度基建趕工情況或弱化,增速將有較大幅度的回落。整體上,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在4.0%左右,2021年或在3.5%-4.0%之間。隨著經濟復蘇,企業(yè)經營狀況逐步改善,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回暖,PPI環(huán)比增速轉正,都將對未來制造業(yè)投資增長起到促進作用。預計2021年制造業(yè)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
預計2021年經濟增長同比前高后低,核心通脹上行,但豬價拉低整體CPI。海外供給也將創(chuàng)造更多需求,但中國出口的供應優(yōu)勢將下降,2021年整體出口動能弱于2020年下半年。
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2021年實際GDP同比增長為9%左右,一季度同比增速或為19.5%,之后逐步回落至四季度的5.5%左右。2021年,CPI和PPI同比或均為1%左右。
政策方面,從經濟周期來看,政策或維持中性,但從金融周期來看,經濟自主的緊信用動能可能較強,導致廣義貨幣增速下降。這種情況下,避免信用緊縮的自我強化,需要貨幣放松和財政擴張的支持。兩者有一定的蹺蹺板作用,財政擴張力度越大,貨幣放松需要的力度就可以小一些,反之亦然。由于2020年企業(yè)短期債務上升較多,2021年集中到期,貨幣政策或需針對性寬松以幫助企業(yè)渡過難關。
鑒于2020年通過信貸擴張應對疫情帶來金融周期延長,2021年財政政策仍需發(fā)力,宏觀金融回歸“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tài)勢仍然是比較合適的選擇。我們預計,2021年預算內財政赤字率可能在3.3%左右,低于2020年3.6%以上的目標。2021年,年底M2同比增速或從2020年10月的10.9%降至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