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歌
這是一條曲里拐彎的巷子。巷子忒窄,卻因曲折而富有動感。光滑的青石板路面酷似一本本精裝的 《史記》 《漢書》鋪就,走在上面,能讓人發(fā)思古之幽情,產(chǎn)生諸多難以言傳的遐想。兩旁的建筑物多呈古怪荒誕的風(fēng)味,灰蒙蒙的秦磚漢瓦密密麻麻、歪歪斜斜地堆砌著,高墻厚壁,古色古香。整個巷子,有如繪畫大師的一幅素描,有品不盡的文化韻味。
小巷雖窄小,卻擠滿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百姓人家。故小巷人物形形色色,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世代聚居,從而構(gòu)成一個古老的小巷大家庭。小巷的古老形象都是老人們塑造的。他們帶著種種古老的習(xí)慣和嗜好活著,活成了一道風(fēng)景。風(fēng)箏老人每到春天,都會制作五顏六色的風(fēng)箏。孩子們手擎風(fēng)箏,排著長隊沿小巷奔跑,到空曠地帶將其放飛。那時,小巷就像個慈祥平和的老人,靜靜注視著在空中歡快地飄飛的風(fēng)箏。豆腐老人朝朝暮暮推廣吃豆腐,言說常吃豆腐能延年益壽且有清熱去毒之妙,豆腐本是清白物啊!豆腐老人現(xiàn)身說法贏得滿巷贊嘆。
如果說小巷老人都是寶,那么故事老人司徒奶奶可就是寶中之寶了。司徒奶奶講了一輩子故事。她講給孩子們聽,也講給大人們聽。司徒奶奶講的故事就像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娓娓動聽且富有民族色彩。茶余飯后,司徒奶奶那古樸清爽的小院里,常常坐滿了清一色的小巷人,那時司徒奶奶的聲音便成了小巷里的最強音。小巷里每一個角落,無疑都蓄滿了司徒奶奶講過的故事。司徒奶奶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這小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日傍晚,天有些陰,司徒奶奶草草吃了點兒清湯淡飯,就走出家門散步去了。素描般的巷子里,人影稀疏,清風(fēng)習(xí)習(xí),四下靜得仿佛能讓人觸摸到涌動在青石板路上的歷史。司徒奶奶覺得這境界難得,此時即便老牛叫一聲也會顯得動人。于是,她便翕翕癟嘴,閉目養(yǎng)神一會兒,然后睜開眼睛便斷斷續(xù)續(xù)地吟詩一首:
去任無慚到任時,獨有一犢留斯池。
廉名不持當時重,遺愛能令去后思。
千載清風(fēng)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驂幾度池邊立,漫剔蒼苔誦勒詩。
司徒奶奶因牙齒齟齬咬不住韻,把一首律詩吟誦得像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悼詞。司徒奶奶自以為如此不暢之吟無人聽得懂,便擦擦口水,只管繼續(xù)念念有詞地散步??勺咧咧蝗婚g感覺到背后似乎有人在招呼她。司徒奶奶遂抿著嘴、站穩(wěn)腳,然后慢慢轉(zhuǎn)過身來一看,見一個書生樣的中年人正緊緊地跟隨在她的身后。中年人彬彬有禮地上前扶住司徒奶奶,問道:“老奶奶,適才所吟之詩,屬何人所作?”司徒奶奶滿臉深深的皺紋為之舒展,心想天下有好貨就有識貨人。于是司徒奶奶慢聲慢語地回道:“此詩題曰《留犢池》,系明代墨客董豫所作。詩吟誦得不好,讓先生見笑了。”中年人立即露出滿口的皓齒一笑,道:“老奶奶多慮了,是好詩,怎么吟誦都是好詩。只是不知詩中‘廉名一句怎么講?!彼就侥棠逃X得眼前的這個后生可親可敬,便又精神十足地講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千多年前,這地方有一個叫時苗的縣令,為官清廉。他上任時,是坐一輛牛車來的。居官歲余,牛生一犢。不久,任職到期。卸任時,他把小牛犢交給百姓,說他來時無此犢,犢為在此地所生也。然百姓不依,認為六畜不認父,自當隨母??蓜傉疂嵉臅r苗大人還是留下了小牛犢而遠去了。滄海桑田,如今人物皆非,當年小牛犢飲水的池塘已不見蹤跡,時苗大人的廉名卻千古未朽,今吟誦董豫一首《留犢池》,以憑吊……”司徒奶奶講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晚云正濃厚,隨即小雨酥酥可覺。
中年人聽罷這個故事,竟大慚,說:“感謝老奶奶獻此經(jīng)典,栽培了,栽培了!”司徒奶奶大驚,自覺眼前這個書生非等閑之輩,于是便詢問其姓甚名誰,現(xiàn)在何方供職。中年人又露出滿口皓齒一笑,道:“本也是百姓一員,小生姓杜,老奶奶管小生叫作小杜同志就是了?!毙《磐究葱∠镆炎兊没璋?,便輕輕扶持司徒奶奶回屋。進屋后,小杜同志一眼就看到正壁上的一幅好字好畫,只覺靈氣沐人,沁人心脾,便小坐片刻,以飽享一番眼福。那字是草圣王氏風(fēng)骨,龍飛鳳舞,婉轉(zhuǎn)流暢,寫的是“慚無健筆追懿德,獨把椒漿奠一甌”,其義雋永,意味深長。那畫是唐梅古卉,老干虬枝,枝形交錯,花色如銀雪點點,其骨氣陽剛,色澤陰柔,透著一股亮節(jié)高風(fēng)。
小杜同志略加詢問得知,此字此畫系司徒奶奶早年所作。雖不算稀世墨寶,卻也自有風(fēng)骨。這老奶奶肚里有墨水哩,是小巷之寶,也是一縣之寶啊!小杜同志告辭的時候,暮色已降,小巷一片黑咕隆咚。是夜,司徒奶奶睡在檀木老床上耿耿難眠,滿眼都是小杜同志的影子。后來,司徒奶奶打聽得知,那個小杜同志竟是本縣新中國成立后首任縣長。從此,歷史悠久古樸厚重的小巷又多了一個故事。不久,小巷就被縣政府正式命名為“留犢池巷”??h里撥款修復(fù)了當年小牛犢飲水的池塘,供今人后人前來瞻仰、憑吊??⒐ぜ舨誓翘欤《趴h長以私人名義敬獻了一只花籃,花籃的緞帶上寫著:以小巷為鑒,可知廉潔;以老人為鑒,可知懿德。
[責(zé)任編輯 晨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