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全
2020年的高考硝煙還未褪去,2021年的高考備戰(zhàn)已經(jīng)“磨刀霍霍”了。眾所周知,每年的高考都備受關注,尤其是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更是過尤而不及:大街小巷議論紛紛,頭條報刊不遺余力,甚至生發(fā)無數(shù)有關寫作錦囊妙計的書籍,欲以受到青睞。為了讓眾多考生在備考中能夠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以此提高考場作文分值,筆者結合近20年的作文教學和寫作經(jīng)驗,分享給各位高三學子一個小小的實用妙招,即用好人稱,著寫華章!
一、“我”自橫刀向天笑
“人背信則名不達”,文悖真則意不遠。——用好第一人稱:“我”或者“我們”,其真正的好處就是真實,作者可以直接敘述,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性,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同時也能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內(nèi)心想法。
先看一段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p>
顯然,“亞圣”孟子為了闡述“義”的重要性,不惜把自己——“我”置身文段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告訴“我”魚和熊掌是不可得兼的,只有舍魚才可取熊掌,以此得出也只有舍生才可取義的道理。這種“情理式”論證說理,真實而有效,讀完之后,讓人不得不為之信服,不得不為之點贊!
又如,一學生優(yōu)秀作文《別走,我……我怕……》其中一段:“我的心瞬間像被割了一道口子。我恍悟:助人,是我一直以來的初心;讓室友過得安寧是我作為一室之長的使命,這是我競選室長時的錚錚誓言,怎就忘卻了呢?我不能只想著自己,否則,有愧于自己的初心,也無法兌現(xiàn)自己的使命。同室三年,此刻才是彰顯患難見真情的時刻啊。想到這里,我爬上她的床鋪,一手握住她的手,一手拍著她的背。漸漸地,她的呼吸趨于平穩(wěn);而我,一夜無眠……”
是的,正因為文中的“我”明白了競選室長的使命和初衷——助人,才會有如此真切之感覺——心,像被割了一道口子?!拔摇币膊艜郎鲜矣训拇蹭?,如此真誠握手拍背,也才會當室友呼吸趨于平穩(wěn)后,自己一夜無眠……如果換作其他人稱來敘述與室友的不愉快事件,其味變也,其情變也,其感受變也,其真實的表達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再看浙江一考生滿分作文《我很浙江》其中一段:“我很浙江。我的身體上刻著浙江特有的胎記,我的心里流淌著浙江的血液,我有青山般的堅強,我有綠水般的纏綿。我開拓著,創(chuàng)新著,更務實著。請相信我,必能塑造一個很浙江的自己,書寫一個個浙江故事與傳奇。在未來的歲月里,我要成長為一個很浙江的浙江人?!?/p>
讀完此段,不難知道,恰恰因為“我”是浙江人,才會讓人立刻感覺到浙江人的與眾不同,浙江人真了不起,不由得為“我”是浙江人而自豪!看,浙江人有青山般的堅強,有綠水般的纏綿,包括骨子里流淌的血,這讓浙江人由衷地驕傲!同時,又讓人從“我”的想法中,解讀到了浙江人是有志向的,有追求的,有夢想的,以及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我”為什么要成為“很浙江的浙江人”。
由此可見,第一人稱“我”的選用,既有利于真情實感的抒發(fā),又為論證說理鋪平堅實路基,更為讀者帶去了十足的信任,這樣的文章怎會不讓人產(chǎn)生共鳴?又怎會不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呢?
二、為“伊”消得人憔悴
“比鄰而居情似?!保闹缠Q皆自親。——用好第二人稱:“你”或者“你們”,好處就是能夠將作者很自然地帶入文章,引發(fā)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的思考,同時拉近讀者和作者之間的距離,使人感到親切。
如,一考生優(yōu)秀作文《正視現(xiàn)實,趨利避害》結尾段:“如果你還習慣沉溺于幻想,如果你還習慣感情用事,請及時走出幻想與感情的漩渦,客觀理智地看待人生境遇。無論是清風明月還是風刀霜劍,都不喜不樂,不驚不懼,在淡定和堅韌中看清缺點,尋求優(yōu)勢,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你就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p>
看得出來,小作者在結尾處再次點題——“正視現(xiàn)實,趨利避害”的同時,把第二人稱“你”置身兩種假設之中,水到渠成地告訴對方:只有客觀理智,才能走出幻想和感情的漩渦;只有正視現(xiàn)實,趨利避害,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說理不生硬,不刻板,不拘泥,更沒有做作的嫌疑,似乎在與對方進行著很自然地溝通和交流,并以此引發(fā)對方思考,這樣收束全文,行如流水,恰到好處!
又如,2017年一考生滿分作文《在人間》其中一段:“多想在你的詩中讀出一些樂觀,或者為自己著想的東西來。你漂泊無依,還憑欄涕泗流,上天給了你悲天憫人的心腸,或許你本該如此,誰讓你遇上了那個時代,心憂天下卻報國無門。每一個流浪的人都有一個不安的靈魂??吹胶笕藢δ愕脑u價說:‘你的貧困再閃爍發(fā)光,像一個圣者的爛衣裳,就是一絲一縷在人間。發(fā)光的靈魂在漂泊,時代再黑暗也不會讓你有厭世的情緒,看著一個時代的由盛轉衰,各種悲涼落寞也沒壓滅你的信仰?!?/p>
此段文字,讀罷讓人回味無窮!其最大功勞應歸就于“你”。與“你”的對話,不漏痕跡,可見小作者文字功底不??!讀著讀著,一個一個的“你”,似乎在向你走來,慢慢訴說;又一個一個的“你”悄然離開,凝神沉思?!澳恪笔钦l,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靈魂還在,“你”的信仰還在,“你”的精神還在,雖然“你”已作古!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新時代,需要更多的“你”出現(xiàn),哪怕只有“你”一個!
文中近乎與親人之間的交流,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反而更顯親切!所以,有資深高考閱卷人說:“作文,就是考生與寫作對象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心靈之旅;而作文的批閱,就是考生與閱卷人進行的一次深層次對話?!?/p>
再如,重慶一考生滿分作文《如你在遠方》其中一段:“你說虞常謀反,兵變失敗,牽連到你。單于派人召喚你受審訊,但你不愿背棄自己的國家,想要拔劍自刎,然而單于的手下救了你,還三番五次勸你投降,可你寧死也要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頓時欽佩你,你有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大義,有著雄偉的胸襟和志向,這樣的智慧與情懷,放眼望去,天下有幾人歟?”
文段一上來,就用“你說”,讓人一看,這哪里是在作文呢?簡直就是一次徹頭徹尾的真實情境對話!在對話中,自然帶出“你”——蘇武的氣節(jié),引出“你”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這種由淺入深地論證說理,即使有些唱高調(diào),也合情合理。因此,“你”的作用不可小覷!
三、眾里尋“他”千百度
“海闊天高魚禽躍”,時空不限文旨別?!煤玫谌朔Q:“他(她)”或者“他(她)們”,好處就是自由,可天馬行空,可游目騁懷,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靈活地公正地反映客觀內(nèi)容。
如一考生滿分作文《讓生命之花綻放》其中一段:“歷覽青史,滿懷敬意;放眼今日,依然驕傲——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讓人看到了一位白發(fā)蒼蒼、步履蹣跚的老者。他臉上的皺紋,是歲月對他的洗禮;他的篤定,是時間對他的見證。87歲的他正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他的一生與中國航天事業(yè)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在他領導下所發(fā)射的衛(wèi)星奇跡般地占了中國所有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導彈、衛(wèi)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了他的傳奇。那份家國情懷在自信、自強的催生下,讓原本平凡的生命開出了不平凡的花朵?!?/p>
的確,“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的成就是祖國的驕傲。對于“他”——孫家棟的評價,無論多好多大多高,都不為過!而且會讓人認為,這一系列的“第一”頭銜,也只有“他”才配得上!文中的這種事例論證說理,并未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從“他”臉上的皺紋,看到歲月的洗禮;從“他”篤定的性格,看到了一如既往的堅持;從“他”的成績里,看到了堅不可摧的家國情懷。讓人為之佩服得五體投地!
又如,湖北一考生滿分作文《讓內(nèi)心沒有異議》其中一段:“生活對于有些人來說,是值得一搏的棋局,在這黑白交錯中,他們才能感到生存的意義。在官場上,有經(jīng)天緯地、操弄時局的風云人物;在商場上,有叱咤風云、浮沉自如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他們的生活不可謂不精彩,縱使時代喧囂,他們的光芒仍不可掩藏?!?/p>
一看文題,選擇第三人稱“他”或“她”,顯然比較合適;從論證說理角度看,運用第三人稱也自由靈活。所以,無論“他們”身處何地,身居何職,只要“讓內(nèi)心無異議”,可經(jīng)天緯地,可創(chuàng)造奇跡,可光芒四射,生活便更精彩,生存便更有意義,生命價值便更高!
再如,浙江一考生滿分作文《一扇門,千萬路》其中一段:“……曾聞八年前山西某地的狀元淪為街頭流浪漢,記者采訪他,他言自己不愿成為‘普通人,但也不知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實在可悲。即使他邁入那扇門,他最后也會迷失在那千萬條路間。反觀比爾·蓋茨、喬布斯,他們曾從世界名校哈佛、普林斯頓退學,追求自己的夢想??吹剿麄儏拹捍髮W教育,可這恰恰是一個大學的成功之處,它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讓學生瞭望未來,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條路。千萬條路,一定有適合自己的一條,不必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那樣只會迷失自我。只要認定方向,風雨兼程又何妨?”
世間道路千萬條,關鍵在于“挑”!是康莊大道,還是羊腸小道,“你”“我”與“他(她)”相比較,用“他(她)”論證說理自明了。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身份,看“他”雖然打開大學門,但喪失方向又迷路;再看“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路,退出大學路,認定方向,最后走上了成功路。兩相對比,優(yōu)劣好壞自然顯現(xiàn),其作用一石三鳥:你知,我知,他(她)更知。所以,論證結果不言而喻,文段收尾順勢而為。
當然,一篇文章,如果能夠把幾種人稱轉換使用,那么,我們就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角度看待和探討一個問題,以至盡可能地達到全面而又完美,最后文成而旨遠。不信你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最好例證。
責任編輯 廖宇紅